APP下载

一课三学:搭建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支架

2022-03-26顾万春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学法学情

顾万春

【摘 要】在课堂教学深度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应该以“学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依据”和“以学法为要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基于“一课三学”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课前设计“研学单”,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注重知识的产生;课中设计“历学单”,从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入手驱动学生的学习,注重方法的发现,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发现生成区;课后精心设计“拓学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养成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形成学习舒适区。

【关键词】一课三学 学为中心 学情 学法

“学”与“教”是课堂教学中既矛盾又统一的双边活动。“教”应该为“学”服务。在课堂教学深度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应该“以学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依据”和“以學法为要义”。“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教学本质,“以学情为依据”遵循了学习规律,“以学法为要义”力图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基于“一课三学”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课前设计“研学单”,从学生的学习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观念作为新教学的起点,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注重知识的产生;课中设计“历学单”,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构建的机会,从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入手驱动学生的学习,注重方法的发现,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发现生成区;课后精心设计“拓学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更注重于训练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养成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形成学习舒适区。

一课三学: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教学

这样的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发现问题,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发现方法,学会用数学头脑思考世界;发现规律,学会用数学方式表达世界。一课三学,着力于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展现学生学的行为,激发和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前置研学单,找准最近发展区,学习真实发生

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即最近发展水平,这样才能有效地超越最近发展区,到达下一个发展区。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明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不断以新的目标为引导,找到使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数学课堂上,我们设计“研学单”——基于核心学习目标,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在研学中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起点,并在此基础上,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转化成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研学注重知识的产生,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旧引新,为学生的新知学习架设知识之桥,促进学生已有水平向潜在水平转化。

例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圆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五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学习平面图形的经验。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有很多,学生对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五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教师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设计了以下“研学单”:

为了让学生更加主动学习这节课的内容,教师让学生提前感知圆,通过问题“你见过生活中哪些圆形的物体”,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比较、筛选甄别,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通过问题“关于圆,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培养其问题意识;通过问题“你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多”,引起学生主动思考:除了用圆规,还可以怎样画圆呢?在不同的画圆过程中初步建立圆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研学单,通过问题驱动、任务布置,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有目的、主动地学习圆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

二、探究历学单,构建发现生成区,学习注重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围绕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展开探究发现、质疑讨论的尝试活动,形成学习发现生成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发现的学习品质。数学课堂上,我们设计“历学单”——基于学习内容的核心问题设计的学生经历的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以课中历学单为教学框架,从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入手驱动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强化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创设自主发现的机会,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产生创新动力,形成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用转化的策略求简单数列的和”一课,主要研究的是转化策略在计算领域的运用。学生在第一课时(转化的策略在图形领域的应用)学习中积累了不少转化的经验,看到例2,很多学生会想到“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也有学生想到转化成小数来求和,还有一些学生会想到转化成减法。结合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加法为什么可以转化成减法”,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究“历学单”,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安排学生从“能不能转化成更简单的算式?”想起,根据分数的意义把算式转化成图形,抽象转化成具体,根据图形的特点把加法转化成减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理解:因为“和=单位‘1’-空白部分”,所以这里的连加算式可以转化成一道非常简单的减法算式。

课中历学单,结合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创设问题链,将学习的难点分解成一个个有关联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主动探索,发现并生成自己理解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应与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学生经历了本质问题的学习过程,学会了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三、丰富拓学单,创造学习舒适区,学习归于思维

课堂练习是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检测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设计的练习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动脑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形式多样,创造适当开放且具有提升空间的数学学习舒适区,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思维和能力的提升。数学课上,我们设计“拓學单”——有目的、有指导、有层次、有提升的练习设计单。在拓学中不仅帮助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的新旧知识,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既要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训练,又要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训练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形成思维习惯。

例如,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一课,这是六年级总复习“图形与几何”里的复习内容。学生通过“课前研学单”“课中历学单”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连成线、织成网,打通了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了自己理解的知识网络。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复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拓学单”:

本节课的“拓学单”分三个层次:一是基础训练。学生在复习中已经知道了直棱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很快列出算式,在此基础上比较圆柱和圆锥,深刻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二是综合应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虽然只有3题,但学生通过这3题,可以解决十几个乃至更多的问题,并能开放性地解决问题,在交流互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三是拓展提升。学生有了很多求体积的顺向思维的经验,逆向思维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学生结合示意图,能够明确可以先根据体积公式反过来求圆柱的底面积,再求饮料的体积。

“拓学单”的设计既要重视巩固基础知识,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基础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开放性和挑战性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顺向到逆向,由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有用和富有挑战性。学生结合自己的数学理解,从模仿练习到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创新创造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以“学”为中心,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的所有元素的作用点都应该是学生的“学”,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设计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在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借助“一课三学”——“研学单”,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感知学习知识的产生与联系;“历学单”,激励学生探究数学核心知识,让学生体验学习方法的发现与形成;“拓学单”,激活学生迁移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个性与潜能。我们立足学生的发展,打开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潘小福.学会思维:架起小学数学学科育人的桥梁[J].教育视界,2020(5).

[2]马丽丽.探寻儿童数学学习的舒适区[J].教师博览,2019(3).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学法学情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貌合神离 远离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