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2022-03-22陈珠兴

高考·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摘 要: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新课改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现行统编教材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发中学历史校本课程要坚持教学相长和思想性原则,通过教学穿插讲述、专题历史讲座、第二课堂、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等方式,促进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开发使用后的反馈,让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本课程;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开发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史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原则和途径等问题谈谈笔者自己的看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现行教材的有益补充

现行教材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例如:我在讲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中的戚继光抗倭时,为了适时有效开发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我以当地福清光饼为切入点,问学生福清光饼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关系?戚继光抗倭在福建的主要活动有哪些?福清当地方言中的“牛田”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联系?随着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兴致盎然,争先恐后发言,将福清光饼与本课戚继光抗倭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再通过讲述戚继光抗倭在福建的主要活动,以及“牛田”名称的由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让历史课堂很好地与学生生活的实际相结合,丰富了教材中的这一知识点,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戚继光抗倭这一历史事件。课后我还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福清光饼的历史由来,实地考察制作工艺,整理福清当地光饼的种类等。学生分组合作,形成调查报告。通过这一次调查研究,丰富了学生对戚继光抗倭这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是对过去的历史事实进行再呈现,有的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的对学生来说也难以理解。而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的校本课程,则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历史课。如有机会可让学生到实地参观相关历史遗址,这样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例如:我在讲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时,我将位于福建闽侯的昙石山文化遗址、福建福清东张南少林文化遗址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讲解,让学生认识到昙石山文化遗址带有浓厚的闽文化色彩,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通过实地照片、相关资料的呈现,使教学内容抽象化变为具体化,加深学生对史前文化的理解,提高历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当地历史文化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近距离接触真实的历史,使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与祖国历史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突出特点是把获取知识与提升能力相结合,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史料史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观察和体会家乡的历史,将家乡的历史与国家的历史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及时总结历史教训,学会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评价等问题。例如:我在讲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中的唐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这一知识点时,我让学生了解入选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的福建福清当地水利工程天宝陂。天宝陂是唐代天宝年间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闽东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2020年12月,入選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通过天宝陂具体功能介绍、所在的具体方位、图片展示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唐朝也在福清当地很重视兴修水利工程,所以才把福清的这一水利工程称为天宝陂。时至今日,天宝陂不但完整地保存着古有的工程布局,还依旧在发挥着灌溉作用。课后教师还让学生去了解天宝陂的修建历史,它又是如何发挥灌溉作用的。这样就让学生很好地将家乡的这一水利成就与唐朝的历史结合起来,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资料、调查研究,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史料史证能力,而且有助于培育家国情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原则

(一)教学相长的原则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促进提高为原则。所以,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和教材内容相吻合。如我在讲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的道教和佛教时,为了更好地说清佛教和道教,我结合了福建福清石竹山梦文化进行讲授。石竹山是道教、佛教文化和谐兼容的宗教场所。石竹山的道教文化起源于汉唐时期的道文化。佛教文化起源于宋代时期的禅文化,到明清时期,又融入了儒家文化。于是石竹山形成了“以道为主,兼容佛儒”的独特的文化景观。通过相关故事介绍、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对福清石竹山梦文化有所了解,从而有利于讲授本课内容。所以,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可以让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石更加牢固,实现教学相长。

(二)注重思想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需要选择那些正能量的历史资源,即注重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为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程适时补充当地爱国人士的英雄壮举。如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禁毒史上的伟大壮举。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经典名言,成为当今的福州城市精神的准确表述。我校所在地建有革命烈士陵园,每年清明时节,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前往祭扫,我都会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当地革命烈士何胥陶的英雄事迹。讲这些学生身边熟悉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能够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当地历史的内涵,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情感体验,从而接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正确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途径

因为“教师是课程和教学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开发者”,所以教师应根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意识地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需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穿插讲述。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结合当地历史进行补充,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到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中的江南地区开发时,就可以很好地结合八姓入闽的历史来进行讲述。让学生明白,两晋时期中原地区人民第二次大规模南迁福建。那时,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北方人民为逃避战祸纷纷南迁。迁来福建的主要有八大姓,史称“衣冠南渡”。大批中原地区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汉人和闽越人的进一步融合,推动了福州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那些统编教材中有但内容比较简单的内容,完全可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进行适当补充。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中的福州船政局时就可以补充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故事,使学生加深对该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举办历史专题讲座。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如组织有关林则徐、严复、何胥陶等当地历史文化名人的专题报告或故事会等。如我曾经为学生举办过“福清节俗——春节”“福清名人概述”等专题讲座。比如:在“福清节俗——春节”的讲座中,我首先向同学们阐述了春节的由来,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如何过春节的?你对春节的习俗了解多少?”并根据玉融文化青少年读本中的《福清民俗》对春节的做尾牙、筅“廊”、祭灶、炊糖粿、送年与分年、贴春联、三十暝晡顿、压岁与守岁、拜年与拜新座等节俗进行讲述。还对同学们提出了对福清春节节俗文化,我们应如何批判继承?课后同学们对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有一大致的了解,原先不知为何故的习俗如今已恍然大悟。专题讲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开展历史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可以通过历史故事会、制作历史人物小档案等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比如:我在讲完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后组织了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通过多种方式考察身边有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变化,并通过搜集反映历史的各种资料,如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图像资料等,对身边的“历史”进行叙述和分析。又如:我在讲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时,通过小组选题,确定研究主题,小组人员结合选定的主题进行研究,在全班交流并介绍研究结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从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们传承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更加丰富的信息来源。现代信息技术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已经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认知工具。如:我在讲到如何正确评价汉武帝时,学生提出异议,难道汉武帝只有功没有过吗?我们如何更全面地评价汉武帝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查阅有关汉武帝的相关资料,并收集整理,以便为正确评价汉武帝做准备。借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与优化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课堂讲授活动,从而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开发使用后的反馈

历史校本课程经开发使用后,教师应根据开发前制订的各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馈,充分验证该校本课程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我们的校本课程,使校本课程真正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按照集体审议、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學校应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各学科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规范,并提出指导整改意见。各学科年级组要相应地成立本学科年级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及时收集教师和学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形成适合学校特点、教师风格、学生心理的校本课程,进一步完善该校本课程。

(二)开展书面测试、知识问答、学生座谈等方式来评价衡量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效度。通过评价,教师应及时整理所反馈的各类信息,经过小组讨论、集体研究、专家评价指导等方式,修改完善我们的校本课程。符合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教学行为上要努力践行教学主张“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和探索学生深度学习,使之形成与核心素养相配套的教学方式。

(三)应注意所开发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在历史教学中的适切使用问题,要使所开发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课程,而不是一味地强加给学生,对学生使用过程中反馈的意见建议,教师应认真对待,及时沟通交流,让所开发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真正地为历史教学服务,从而真正让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结束语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增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意识,从而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不断增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才能在开发中去了解哪些校本历史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是切合的,需要遵行什么原则,同时要注意开发使用后的反馈问题,才能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能力,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历史,感悟历史,真正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福州历史》编写组.福州历史[M].福州: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张瑶,郝平.基于地方史资源的历史校本课程开发[J].教学与管理,2021(12).

[3]占玲玲.利用乡土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21(4).

作者简介:陈珠兴(1981—)男,汉族,福建福清人,福清市江镜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历史学学士。研究方向:历史教学研究。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FZ2021GH116)阶段性成果。

2919501705364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