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浅析纪录片《共筑未来》叙事策略

2022-03-22周心怡

今古文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叙事策略跨文化传播纪录片

周心怡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强调媒体应当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重任。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载体,它既承载着文明也传播着文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关注,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央视纪录片《共筑未来》通过记录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向观众传递着中国的文化并塑造了一个历史悠久、文明开放的大国形象。优秀的叙事策略可以使纪录片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共筑未来》的叙事主体、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三方面来分析该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主要分析了该纪录片如何通过平民化与多元化的叙事主体、板块式与串联式的叙事结构和声画语言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来体现宏大的主题。

【关键词】 “一带一路”;纪录片;叙事策略;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0-0090-03

一、引言

当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为世界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时代背景,同时也促进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对当前全球化危机的反思与回应,以一种“整体全球化”理念重新让国际社会对世界格局及国家关系进行系统认知。构建“一带一路”全球化话语体系、传播“一带一路”核心内涵与要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之一。纪录片作为一种描述或重建真实的影视作品,它以现实中的人物或实际发生是事情为拍摄对象,采用故事化的描述来呈现给观众。纪录片不僅为人类记录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或事件,同时它也为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以此为主题的纪录片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2019年4月22日至4月24日播出的“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共筑未来》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长远智慧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具有合作创新精神的现代大国。本文将探析纪录片《共筑未来》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以及它的叙事策略。

二、纪录片《共筑未来》在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共筑未来》共三集,具体包括《大道致远》《海纳百川》《美美与共》。该纪录片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时间维度出发,向人们展示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在跨文化传播中,《共筑未来》在塑造国家形象和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该纪录片在向观众介绍古代丝绸之路时,展示了丰富的史料,如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丝绸之路》的文献记载、沉船黑石号的考古资料等。该纪录片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营造出浓烈的历史厚重感,向观众展示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一带一路”倡议为丝绸之路的建设提出了新的内涵与价值。该纪录片从国际视野出发,选取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小故事,使用平民化的叙事视角来讲述“共同发展”这个时代主题。该纪录片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个故事:沙赫里斯坦隧道提高了当地居民的交通便利;中白工业园使当地居民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推动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中欧班列使波兰的货运水平得到提高,也推动了波兰的经济增长;中老铁路使区域互联互通得以实现并使老挝的经济得到改善;中国研究员与巴西研究员进行合作,共同成功治理了金贻贝的污染问题。这些故事都在讲述着“一带一路”倡议为不同地区带来的改变。同时,这些故事也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不仅拥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更是一个开放、合作、包容、创新以及愿意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现代化强国。

三、纪录片《共筑未来》的跨文化叙事策略

纪录片《共筑未来》采用了历史与现实结合,解说词与采访结合等多元化叙事策略。通过一个个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不同的小故事向观众展现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世界所带来的机遇与改变。而所有的故事都体现出一个共同的主题:中国愿意并渴望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

(一)叙事主体:多元化与平民化结合

叙事主体是纪录片中的一个核心元素。《共筑未来》每一集都是一些不同的小故事组成,而每一个小故事都是由不同的叙事主体进行叙述,这就使该纪录片拥有大量的叙事主体。例如:塔吉克斯坦的村民卡米尔、巴基斯坦的学生曼娜扎、毕尔巴鄂港的工作人员艾尔薇拉、老挝的司机阿玛、印度尼西亚的翻译人员可可,肯尼亚的女司机肯西莉亚,乌干达导演伊萨克,白俄罗斯小女孩吉拉等。这些叙事主体讲述着他们与“一带一路”倡议之间不同的故事,他们的生活因“一带一路”倡议而发生的改变。例如,学生曼娜扎不需要再为缺少电资源而担心太阳落山后就无法写作业;白俄罗斯的卡佳在中白工业园中寻找到了合适的就业机会;中国研究人员与巴西研究人员合作治理金贻贝从而解决生态问题;中国眼科医生王旭辉在坦桑尼亚为当地人们治疗眼科疾病并教授当地医生技能等。

通过整理分析这些故事以及这些故事的叙事主体,可以得出,该纪录片在叙事主体上拥有多元化与平民化相结合的特点。这些叙事主体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们,他们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与“一带一路”倡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普通百姓是细小故事的创造者,也是丝绸之路的创造者和受惠者。经济通过他们得以发展,知识通过他们得以交流,文化通过他们得以传播。丝绸之路不仅使众多国家的经济得到发展,更深化着不同国度人们之间的情谊。以平民化的叙事主体来反映宏大的主题,这使该纪录片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每一位普通百姓联结起来。

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纪录片往往较容易制作成气势磅礴的宣传片,但是新闻学的接近性认为,观众往往更加关心的是与他们自身关系密切的信息。该纪录片选用多元化与平民化相结合进行叙事,在叙事主体方面没有选择专家,而是选择了与“一带一路”相关的普通人。多元化且平民化的叙事主体的选择使该纪录片更易拉近与普通观众的心理距离,从而可以使该纪录片拥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叙事结构:板块式与串联式结合

延续千年的古代丝绸之路拥有着悠远的历史故事与文化,而“一带一路”倡议也是一个拥有巨大的人文内涵的重大倡议。因此,无论是古代丝绸之路还是“一带一路”倡议都很难用短短三集纪录片去涵盖所有的内容。纪录片《共筑未来》从众多素材中进行筛选,采用板块式叙事结构与串联式叙事结构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共同反映出一个宏大的主题。

板块式叙事结构是指事先确立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然后将几大块相对独立的内容并列在一起,来说明这个主题。使用板块式叙事结构可以把若干个独立性的故事进行重新组合,从而让这些独立的故事可以共同烘托纪录片的主题。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涉及众多人物和事件,使用这种叙事结构可以让观众更加清晰地去理解纪录片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更易凸显纪录片的主题。

在纪录片《共筑未来》中,每一集中都有许小故事,而这些小故事都共同反映着该集的主题。例如,在第一集《大道致远》中所讲述的故事有: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合作共同修建公路、中国与蒙古合作解决蒙古境内的输电问题、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修建水电站、中国在白俄罗斯建立中白工业园等。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小板块,而这些故事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中国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大道致远的主题。

每一集同时又属于一个大板块,《大道致远》《海纳百川》《美美与共》三个大板块结合在一起就体现出整个纪录片《共筑未来》的宏大主题——中国同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一样,都期待着经济发展为世界带来美好未来。

串联式叙事结构是指以一条或若干条贯穿全片的中心线,将几部分不同的材料串联起来,从事物的不同方面展示同一个主题,因此这种叙事结构也被称作“线性叙事结构”。使用串联式叙事结构可以让复杂的主题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同时也可以让观众深入理解纪录片想要表达的内涵和价值。

这种叙事结构在纪录片《共筑未来》中也有应用。第一集《大道致远》是从“陆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中发生的故事和改变进行叙事,第二集《海纳百川》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讲述故事,第三集《美美与共》则重点讲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通过合作达到共赢的故事。虽然每一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叙事,但这三集纪录片拥有一个共同的中心线,即“一带一路”倡议是为全世界人民共同谋福利谋发展的伟大倡议。

纪录片《共筑未来》使用板块式与串联式相结合的叙事结构,以小见大,用短短三集的纪录片向观众真实地展现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带来的改变,同时也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该纪录片的宏大主题。

(三)叙事语言:画面叙事与声音叙事结合

画面和声音是影片叙事的形式,纪录片作为影片的一种也是通过这两种语言形式来达到叙事的目的。在该纪录片中,画面由真实拍摄的画面和可视化地图构成,声音则由解说词、同期声和背景音乐构成。

对于纪录片来说,画面语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优秀的画面语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凸显故事内容走向,也可以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看效果。画面语言需要从客观角度出发,保持故事内容的真实性。在纪录片《共筑未来》中,可视化地图使空间脉络清晰,也让观众对于在纪录片中出现的每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拥有了大致的了解。该纪录片中的绝大多数叙事画面都是拍摄的真实的生活场景,以平民化的视角进行叙事,这使观众更能感受到纪录片的真实。

声音叙事在纪录片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该纪录片中的声音叙事使用了多种声音相结合的叙事方式。首先,解说词是该纪录片的声音叙事最重要的部分,它既能扩充信息,又能够使画面进行良好的衔接。并且,优秀的解说词可以升华纪录片的主题,调动观众的观看兴趣,使纪录片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该纪录片中的解说词不仅与画面进行了有机结合,而且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典故或谚语以及所涉及的国家的谚语。

例如,在第一集解说“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由来时,引用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这句话的意思是,道路上的使者可以互相看见,往来做买卖的商人没有断过,出处是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在第三集的结尾处引用古诗“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寓意未来运势正好、前景正明。引用中国的典故和谚语可以将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给其他国家的人民。而引用其他国家的谚语和古话可以使中国文化在某些方面与外国文化得以呼应,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比如,在讲述完蒙古科布多省输电工程背景下蒙古居民与中国员工的友谊故事后,解说词中引用了蒙古国的一句谚语“邻里心灵相通,命运与共”。这句谚语的引用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的国家友谊,同时也升华了纪录片的主题。

除了丰富的解说词之外,同期声和背景音乐对于纪录片也同样重要。同期声与画面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让观众更生动地感受到故事所发生的场景。例如,在第三集《美美与共》中,泰国曼谷的初三学生慧琳为“丝绸之春”晚会而排练中国歌曲。在晚會上,慧琳动听的歌声让人感受到她练习的用心以及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同时也体现出文明交流可以超越文明隔阂。除了同期声外,该纪录片的背景音乐也与画面进行了结合。当画面向观众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时,背景音乐极具民族风情;当画面向观众展示可视化地图时,背景音乐灵动活泼;当画面向观众展示习近平主席的致辞时,背景音乐气势恢宏。

四、结语

景秀明认为“纪录片为利用声画语言,力排虚构,对真实生活进行系统完善的‘描述或重建’并给人以信息交流和审美享受的影视片”。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纪录片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关注。这也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中国文化意蕴的传播打破了以往只能通过新闻传播媒介“一家之言”的局面。

纪录片作为大众叙事媒介之一,它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寓于动态的拍摄过程之中。叙事策略作为纪录片的核心要素之一决定着它的传播效果,选择合适的叙事策略,通过故事化叙事与多元化叙事相结合可以让纪录片得到更好的传播。“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共筑未来》以真实的声音和画面记录下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人民带来的改变,向世界人们展示出丝绸之路是一条文明、智力、健康、绿色、创新和发展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中国的纪录片应从单一走向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步中,季思岑.“一带一路”主题纪录片《共筑未来》的大国形象塑造[J].电视研究,2019,(10).

[2]郭金英.中国形象对外传播中的叙事研究——解读BBC纪录片《中国故事》[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27(03).

[3]彭又新.新时期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探析[J].中国电视,2019,(12).

[4]李文英.“讲好中国故事”与“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叙事探析[J].电视研究,2018,(04).

[5]姜馨,车文丽.浅析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的叙事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21).

[6]周瑶.纪录片《丝绸之路》的叙事研究[D].兰州: 兰州大学,2020.

[7]景秀明.纪录的魔方——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8]沈悦,尚修桥.“一带一路”纪实影像的跨文化分析[J].电影文学,2021,(08).

[9]崔冰蕊.从文化自觉视角看纪录片《纽带》的创新[J].当代电视,2015,(12).

3119501908239

猜你喜欢

叙事策略跨文化传播纪录片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