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角教学在助产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2022-03-19劳斯骅林梦琳李幸霖张小敏李丹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区角公开课思政

劳斯骅 林梦琳 李幸霖 张小敏 李丹

区角教学法是美国幼儿园课程内容及通用的教育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利用自身的多元智能,让学生使用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和掌握知识,拥有高效、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和体验,从而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虽然区角教学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学效果非常显著,但是国内对其研究,也只是局限在适宜幼儿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并没有把区角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手段,更没有拓展到其他领域的教育。

因此,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在笔者参与的“把区角教学运用到中职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研究——以妇儿学科为例”的课题研究中,决定以中职助产专业学生为试验对象,在中职教学中创设区角,首先跳出活动和游戏的局限性思维,把创设区角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契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特殊性,根据课程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切换形式,对区角教学应用于中职教学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讨论。在本次研究中,将“案例+微课+区角教学”这种多元化教学模式运用在了助产专业的“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的护理措施”的实验教学当中,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一、前期准备

1.研究对象

选取湛江中医学校2019级助产1班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而授课教师则是从西医教研室和护理教研室中选取从教妇产科、内科学、外科学、护理学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教师,分别对正常分娩到第二、三产程里面“正常分娩的接生、新生儿的处理、对裂伤的软产道进行缝合、填写分娩记录单”四个流程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实现每个操作流程与专业教师“对号入座”。

2.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课堂时间设置为90分钟,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微课+区角教学”的多元化形式,整个教学大致过程为:(1)做好课前准备,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现行讨论完成;(2)正式公开课期间,对课前作业进行评讲,并用案例为课堂切入点实现课堂导入,用时10分钟;(3)用微课短视频展示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的护理措施,用时15分钟;(4)正式进入实操阶段,开展以“学生操作,导师考核”为主要模式的区角实操练习,用时30分钟;(5)由护理教研室教师指导并考核学生病历书写,用时10分钟;(6)总结阶段,每个区角的负责指导老师上台进行评价总结,并进行习题巩固用时25分钟。另外,为增加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此次公开课特意采取个人任务卡和评级的新形式,要求学生对照任务卡上的操作一一完成,并交给各区角负责教师进行等级评定,对获得A等级的学生进行颁奖。

3.相关课堂准备

提前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录制正常分娩——第二、三产程的操作演示微课视频,并且准备好孕妇病例,进行课前作业布置,让学生以5人为一组分组进行案例讨论,以组为单位为产妇制定接生前的准备工作方案。一方面要求学生分析该孕妇案例,为其进行接生前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让他们观看操作演示微课视频,熟练操作流程,在实训室跟着视频自行进行练习。通过完成两项作业,让学生尽早掌握熟悉接生前的准备工作,为接下来的公开课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对于公开课场地的布置,也要做到科学规划,设置合理。整个公开课场地选址在湛江中医学校多功能报告厅,分为理论学习区和实操区。其中,实操区又划分为接生区、新生儿护理区、会阴缝合区三个区角,并由负责任教妇产科、儿科以及外科的教师分别负责该区域布置的规划及指导工作。总体的实操区布置要求,一定要满足20个学生可以同时分布在不同区角进行操作练习,避免出现某一区角因人群集中拥挤等问题导致个别学生无法参与练习的问题。

二、课堂实施

1.课堂导入环节

主讲教师介绍此次公开课的主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难点。然后开始用多媒体展示案例作业,对学生之前完成的案例分析作业进行评价分析,指出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用PPT展示该孕妇病例正确的处理方案。在学生对产妇接生有一定的理论认识后,继续趁热打铁,推进案例的产程进展。组织学生观看两段视频,第一段是课前已观看过的教师自行录制的操作演示微课视频,第二段是学生尚未看过的临床实拍视频,然后要求学生观看视频后指出两段视频有何不同,通过对比让他们更清晰流程以及理解在不同案例下的不同处理方式。

2.区角实操环节

此次区角实操教学的主要关键点有四个:制定适宜的目标、区角的创设、教学对象的学习形式和教师的介入时机。根据不同的课程和课題,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区角创设可以更改,学习形式可以顺应主题的不同变化和发展,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区角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介入时机。

实操期间,学生两两为一组,每人领取一张任务卡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在规定时间内在接生区、新生儿护理区、会阴缝合区三个区角自由选择区角进行练习,每个区角设有进入人数规定,若区角满员学生可选择其他区角先进行练习。教师对进入区角练习的学生进行评估及指导,并在任务卡上登记评级结果,已作登记的学生不再重复进入该区域。学生在任务卡都集齐三个区域的评级后,即可进入下个环节——完成临床病例的书写,熟悉正常分娩的完整护理流程。

整个区角实操教学,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一是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实操学习质量。整个课堂控制学生人数为20人,在规定时间内每一位学生必须掌握三项实操技能并通过考核,小班额教学及任务卡的设置可解决因学生过多、器械不足导致个别学生没有参与练习的问题;二是保证了教学质量。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正常分娩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点,教师模拟临床的科室合作进行跨学科合作教学,既可避免因不熟悉跨学科知识点而出现的教学短板,更可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三是引导学生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每一位学生都要求必须参与到正常分娩的每一个环节中,熟悉每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培养整体的临床思维。

3.课堂评价阶段

在所有流程结束后,组织全体学生回到座位,由负责各区角考核的专业教师轮流上台对学生的实操进行点评。每位教师手里有一张“S”卡,对在所负责的区角中表现得最好的学生进行褒奖。同时邀请该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每位教师则站在一旁分别对区角的操作情况做总结,加深大家对每个操作的印象。最后,主讲教师作总结陈词,并当场给学生布置几道相关章节习题,巩固理论知识重点,增加操作熟练度,为日后大家的临床实习工作以及上岗工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总结与反思

此次公开课总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微课加深了自己对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印象,同时在每个教学区角能得到亲自动手和教师一对一指导的机会,继而达到加强自己临床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此次教学创新更好地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经笔者与所在课题组集体总结讨论,归纳出此次公开课有以下亮点。

1.首次把区角教学引用到助产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建构整合、交叉的知识结构

正常分娩这一章涉及妇产科、儿科及外科的知识点,学生在往常的学习中都是由不同学科的教师授课,得到碎片化的知识却不知如何整合,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妇科、产科、外科、儿科联系紧密,理论知识有交叉重合,病人实际病情往错综复杂,需要医护人员具备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支撑以及应变和创造能力,这使得学生从学校切换到医院环境的适应过程变得吃力。区角教学的引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为学生提供更贴合临床环境的实践場景,搭建多学科联合的学习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知识背景,建构整合、交叉的知识结构。

2.对深化教学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提升教学团队的专业能力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下,临床专业教师势必也要顺应时代要求,满足学生的需求,跳出个人教学模式的惯性,更加趋向团队的协同创新。本次公开课为教师提供更多互相借鉴交流的机会,激发更多的教学反思与改革创新,融合每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从而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的教育教研能力。

3.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

自2017年12月开始,国家教育部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学校所有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已经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而区角教学正好就为“思政+临床”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区角的设置可以增加思政教学内容,例如此次公开课中,在病例讨论区角我们就要求学生在表述中使用专业术语,体现出一名医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把人文关怀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区角每一个教学情景中;另一方面区角的设置也使课程思政更易实施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和行动中,教师更能关注到个别学生,使课程思政不只是侃侃而谈,而是落实到每一个行动和每一句语言沟通之中,如盐入水地融入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

当然,因为此次公开课是首次在中职生中使用区角教学法,所以个别教学环节里面的细节问题有待改进,需要在往后的教学中多作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四、结语

通过此次公开课的成功实践,再次验证了区间教学在中职生群体中依然是可行的,而且为未来中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提供多一个选项。因为区角教学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符合中职教育要求,并且能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所以利用区角教学预期可以改变中职教学的现状,教师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教学改革,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能力发展。因此,应用和推广区角教学,对于新时代的中职教育,意义非凡。

[项目: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把区角教学运用到中职教育的探索和研究—以妇儿学科为例”(GDZZJG2020434)。]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区角公开课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浅析小班幼儿区角活动选择倾向及其成因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区角活动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