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大学生“海丝文化”认知现况、教育需求及途径探索

2022-03-19符入今王智利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海丝学报问卷

符入今 王智利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简称“海丝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各种精神及物质载体的总和[1-2],包括传统文化、爱国情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海纳百川、冒险拼搏等精神”[3]。其核心为“开放、合作、共赢、和平”,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体现[4]。“海丝文化”传播的当代价值是,丝绸之路精神的薪火相传,可实现沿线各国的文明共进和利益共赢[1]。不仅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对“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战略发挥支撑作用[5-6]。作为政治立场坚定、创新意识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大学生,他们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培养大学生对“海丝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8],并得以宣传、发扬和创新,对“海丝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广州市大学生对“海丝文化”的认知现况和教育需求及探索相应途径,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海丝文化”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州市10所高校799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20年5月使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将调查问卷转换成电子问卷进行线上调查,发放并收回有效问卷799份。

(二)方法

自编《大学生“海丝文化”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该问卷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了广州市具体情况,通过专家咨询后编制而成。问卷共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大学生的一般人口学指标;第二部分包括大学生“海丝文化”知、信、行和宣传教育需求及相应途径等。问卷序言向大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含是非判断题、单项、多项选择题(每个选项均可记1分,主要用于率的统计)。

(三)统计学分析

问卷录入计算机,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制表时百分率计算的分母是有效回答该题目的人数。相关数据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大学生“海丝文化”的认知和教育需求状况

参加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共799名。其中女生62.95%(503/799)、男生37.05%(296/799),大一27.91%(223/799)、大二44.81%(358/799)、大三23.53%(188/799)、大四3.75%(30/799),文史商艺类专业58.20%(465/799)、理工农医科类专业32.66%(261/799)、航海类专业9.14%(73/799),汉族学生95.74%(765/799)、少数民族学生4.26%(34/799)。

大學生对“海丝文化”常识性知识(如“海丝文化”的简单概念)回答正确率为67.71%(541/799),47.31%(378/799)知道广州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33.92%(271/799)知道广州“海丝文化”申遗,34.29%(274/799)知道“一带一路”的全称,而专业性知识如“海丝文化”的历史及遗迹、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点包括南越文王墓、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的知晓率最低,为14.02%(112/799),回答正确率差异较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大学生中有积极的普及推广“海丝文化”的意愿,89.48%(715/799)的认为广州“海丝文化”传播对广州发展有重要和非常重要的作用,仅52.44%(419/799)的对当前“海丝文化”历史古迹的保护现状满意,75.59%(604/799)的赞成对“海丝文化”历史遗迹开发利用,96.87%(774/799)的对“海丝文化”感兴趣,87.11%(696/799)的认为应进行“海丝文化”的教育宣传,84.98%(679/799)的愿意接受“海丝文化”知识,77.47%(619/799)的愿意参与推广广州“海丝文化”,89.49%(715/799)的支持广州“海丝文化”申遗,83.23%(665/799)的愿意参加“海丝文化”宣传活动,84.86%(678/799)的认为需要在群众中宣传“海丝文化”,82.85%(662/799)的愿意为“海丝文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大学生认为宣传“海丝文化”的场合依次为学校76.74%(611/799)、网络71.71%(573/799)、社区67.71%(541/799)、公园及广场65.83%(526/799)、公交广告59.32%(474/799)。

(二)大学生获得“海丝文化”的途径

大学生期望宣传“海丝文化”的方式依次是:互联网等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朋友圈等)占82.1%,电影、电视、广播等占69.71%,正规宣传手册、历史书籍、相关杂志报刊、宣传栏等占63.08%,国家政策和政府部门的宣传占60.96%。既往实际获得“海丝文化”知识的途径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期望途径存在差距,有统计学差异(p<0.05)。60.83%的学生曾经获得过“海丝文化”知识,39.17%的学生从来没有获得过。对于期望获得“海丝文化”知识的途径,82.1%的学生希望通过互联网等自媒体获取,其中,选择国家政策和政府部门的宣传;实地走访、参加专题展览;专业人士开设海丝课程、专题讲座等方式的人数较曾经选择这一途经的人数涨幅较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三、讨论

“海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着极大的作用,可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9],并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有力的支持[4][10],因此大学生是普及“海丝文化”教育的关键人群[3][7]。本研究显示,大学生“海丝文化”平均知晓率仅36.47%,较低。广州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核心城市,但广州市大学生“海丝文化”的认知水平与此不相称,因此在广州大学生中开展“海丝文化”知识普及是必要的和迫在眉睫的。调查显示,84.98%的大学生愿意接受“海丝文化”知识;83.23%的大学生愿意参加“海丝文化”宣传活动。由此可见大学生不仅愿意接受“海丝文化”知识,并且对推广及开发利用“海丝文化”的态度也是积极的。这提示政府及学校应以大学生已经具有的积极态度为基础,加大对“海丝文化”的宣传力度,使学生的积极态度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

调查显示,在学校、网络、社区、公园广场及公交车等场合宣传“海丝文化”,均受大学生欢迎。大学生实际获取“海丝文化”的途径主要是互联网等自媒体平台、电影电视、正规宣传手册或历史书籍等;在大学生期望获得“海丝文化”的途径中显示,除互联网仍是比例最高的獲取途径外,大学生选择通过国家政策和政府部门的宣传、实地走访、参观专题展览和专业人士的授课等方式获取知识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因此,可用大学生期望和欢迎的途径从不同的层面宣传推介“海丝文化”:建议从政府和社会层面,打造“海丝文化”博览会文化平台,建立“海丝文化”相关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和“文化+”等形式推动“海丝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建设“海丝文化”历史文化走廊和文化地图、文化旅游产业区、城市重要人文景观,结合“海丝文化”宣传手册、历史书籍、相关杂志报刊,相应景点修建“海丝文化”长廊、浮雕、雕像、石刻、文化角、文化墙、展馆和展厅;挖掘“海丝文化”元素,促进相关旅游业发展,设计“海丝文化旅游嘉年华”“海丝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项目,打造特色“海丝文化”旅游品牌,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和体验海丝文化。建议从学校层面上,广州高校要重视开发和利用“海丝文化”元素充实校园文化。在校园里可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如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并举办各种相关比赛,如主题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知识竞赛等宣传推广“海丝文化”;可开展与海丝文化相关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及学术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开设“海丝文化”课程、专题讲座等;依托“海丝文化”资源建立社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以拓展大学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地参与“海丝文化”遗迹、纪念馆、海上丝绸之路交通馆和博物馆的寻访调研,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实践平台。

大学生“海丝文化”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政府、社会及学校应加大对“海丝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应结合大学生特点,充分激发大学生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合理利用学校和社会各种平台、多种设施,弘扬“海丝文化”,实现在青年一代中推进“海丝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华东.利益驱动,文明交汇——海上丝路的文化阐释[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5(1):17-22.

[2]姚素月.5W传播理论视觉下的海丝文化进高校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8,12(3):83-88.

[3]王欣.海丝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基于文化自信视域[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131-134.

[4]章娇娜,陈章桃.海丝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32(3):47-51.

[5]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3-18.

[6]王爱虎.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史和文献研究看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价值和意义[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14.

[7]张阳明.建设海丝先行区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72(3):126-169.

[8]王世泰.大学生“海丝文化”认同感的培育[J].文化学研究,2018,791(17):56-58.

[9]潘娜,鄢奋.传承海上丝绸文化 培育民族文化自信——以福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为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8,148(3):7-10.

[10]陈洁君.“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地方高校的角色定位——以福建泉州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7):124-127.

[基金项目:(C2006)2020年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攀登计划”专项资金),项目编号:pdjh2020b0450。]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海丝学报问卷
探索海丝文化阅读推广新模式
——以北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首届“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旅游推广联盟”工作年会成功举办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再添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