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2-03-17高鑫雨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四史历史

高鑫雨

(合肥工业大学,合肥 23060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发生根本性转变,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极大提升,标志着党对文化强国战略建设重要功能主体领导地位及其未来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为准确了解新时代历史和大时代下国家文化强国承担建设的历史使命,创造性地实现我国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发展方向,同时也为我国如何面对国内外历史时代发展大局,如何以自身国家文化强国建设中的软实力有效地应对这个历史时代复杂社会变局,以文化强国推进伟大复兴提供了有效借鉴[1]。“四史”教育可以将历史进程进行串联,有助于深刻理解党的理论思想推进文化建设。“四史”的发展具有连贯性、一脉相承性,是党和国家在历史实践中创造的文化宝库和精神财富。开展“四史”教育,能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内涵,总结发展经验,将我们党在历史长河的曲折经验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动力,进而坚定文化自信。

一、“四史”教育融入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

(一)文化自信的深厚内涵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今天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精神谱系,“四史”教育不仅在推进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对促进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样有直接的积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催生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各个组成要素构成发展的统一整体。尽管“四个自信”分别作用于伟大实践的不同部分,有着不同的发展特征和内涵机理,但它们都源于并作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四个自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内在组成要素,相辅相成、联动互通、有机统一。其中,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民族的内在发展动力,具有更持久、长远、深沉的重要力量。

(二)“四史”教育的现实价值

“四史”教育可以帮助我们重温历史、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初心与伟大使命,历史的真实回顾与再现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自信心意义重大。

发挥正确党史观的引领作用。党史观是人们对党的历史的根本认识和基本观点,正确的党史观要充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大势,有效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党的发展历程。在“四史”教育活动中,要加强党的政治教育活动精神宣传教育,通过正确的党史观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四史”的重要理论主线和理论本质。[2]党的百年历程中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固然是主要的,但也必须正确看待党在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科学评价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专题会议和重要代表人物,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从党史中不断汲取丰富的理论智慧,增强思想政治力量,深刻把握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基本规律,不断适应我国时代文明的发展进步,从学习中得到深刻思想启迪,增强党的政治自觉和信念自觉,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繁荣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人民伟业推向更高维度。

正确认识我国历史社会发展内涵,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十九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推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化,我国历史上的虚无主义近年有所收敛,但并没有绝迹。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捏造、歪曲事实,丑化党的形象,以此达到从根本上否认、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确性的根本目的,煽动群众动摇党的正确领导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我国广大群众必须自觉履行的历史政治责任,要积极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会议精神,把握党的历史发展主线和主流思想理论的本质内涵,正确理解和评价百年进程中的历史事件,不断汲取智慧力量,同时也要坚决反对歪曲事实的错误风气,尊重党的历史,保卫党的荣誉,听清百年进程的有力回声。

传承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历了重重艰辛,在长期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作风和革命文化,不断涌现出一系列伟大精神,如建党精神、延安精神、东北抗联精神、西迁精神、丝路精神等,这些伟大精神是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谱系,是对拥护党的伟大革命实践和优良作风的深刻肯定,同时这些伟大精神的继承发展一脉相承,凝练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初心和奋斗宗旨。深入“四史”教育,有助于广大群众发扬拥护党的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弘扬伟大的人民革命先锋精神,践行党的历史初心和伟大使命,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二、“四史”教育融入文化自信的内在逻辑

(一)传承过往、筑牢自信根基

“四史”教育中所涵盖的与过去的优秀传统文化本质是一脉相承的,革命文化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结合中国历史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结合历史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吸收归纳、相互链接、有机融通、继承发扬,是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底蕴和文化根基。[3]在漫长的历史洪流中,生机蓬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民族发展内生动力,在以人为本、爱好和平的传统精髓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华儿女共同维护民族独立、促进民族解放、推进共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间节点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创新性不断转化,为解决当前社会发展重大难题提供了理论启迪,成为增强文化自信最久远、最厚重的文化根源。革命文化以增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为根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发源孕育,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传统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培根铸魂,启慧润心。

(二)立足实践、确信历史抉择

在近代社会,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形成了新的社会思想文化生态体系,大大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社会管理控制能力,将亿万中华儿女凝聚在一起,走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为推进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先后作出两次重大工作部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思想文化科学性和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不仅标志着党的伟大历史迎来新节点,也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时代发展新起点,我们应该在党的领导下,笃信党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正确抉择,凝聚全民同心牢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展望未来、坚定理想信念

“四史”教育是对党在特殊历史时期发展的理解和学习,是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艰巨性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回答。历史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伟大的史迹就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革命事业功勋先辈、英雄模范的一条美丽人生路,让我们切实感受到“革命意识不能丢”的伟大历史信念,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内涵,坚定理想信念。过去,百年党史发展征程波澜壮阔,神州大地曾先后发生许多历史性重大转折;[5]今天,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重新焕发光彩,透露出蓬勃生机;未来,我们还要有更加坚定的政治思想信心,增强执政决心,在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理论指导下,主动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实现祖国繁荣富强,让社会主义的光辉照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6]

三、“四史”教育融入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推行教育和研究历史,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指导,在教育和研究“四史”中搞清楚文化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不断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遵循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和深化进而发展的一种哲学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理论精髓的高度概括,而且也是对那个时代的超越和发展,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精华的凝练。结合新的实践需要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创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精髓寓于对“四史”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进而增强文化自信。首先,要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物质财富不断丰富,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加强,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价值方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迫切追求,加快研究新时代发展社会格局,走向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其次,要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完善思想教育体系,开拓当代发展新思想境界,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全面发展,铸就当代中华文化持续发展新辉煌。

(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净化文化环境

在“四史”教育学习中,要坚决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为我们党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不断净化社会主义文化环境。首先,要辩证地看待历史进程和历史发展。将“四史”教育融入到文化建设中,积极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历史,系统把握发展脉络,澄清对历史的错误认识,凝聚历史共识,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建设文化强国。其次,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与看法要客观公正。一个历史人物的发展变化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而历史虚无主义脱离时代发展进行武断总结,否定历史人物的重要作用,以此达到干扰社会主流思想、削弱人民对国家认同感的目的。为了预防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一方面要积极整理研究资料、报刊图书等党史史料,用清晰的历史物证认清发展脉络,另一方面通过历史展馆、红色主题演出等实践活动,借助图片、实物等现代技术,真实再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英雄人物的光辉,用历史事实教育人民。因此,“四史”教育要充分结合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以实际行动抨击历史虚无主义构造的假象,辩证看待历史人物的某些错误行为。

(三)推动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机结合

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在国力竞争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文化强国,要在加强文化自信建设的基础上,推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首先,要正确认识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要对文化发展态势理性把握,对传统文化要在反思中创新,对外来文化要在开放中汲取精华,不断推动文化自觉向更深层次迈进,进一步加深对文化的自信与传承。其次,在文化自信建设中要将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高度的自觉意识。在当代文化自信建设中,要在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把握民族文化的先觉优势,结合“四史”,以优秀文化底蕴加强情感认同,铸就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从意识形态领域推进党和国家的长足发展,实现文化自强目标。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的践行史。我们应当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加强“四史”教育学习,汲取智慧精华,增强文化自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中,凝聚起中华儿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勠力奋斗。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四史历史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