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运河沿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2022-03-17张筱婧喻新杭张盛威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4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大运河开发

张筱婧 喻新杭 张盛威

摘要:随着红色文化的社会关注度逐渐提高,以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更具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大运河沿线地区应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合理规划;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区域省域协同开放保护机制;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确保财力落实到位;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人力资源配备到位;深度挖掘文物内涵,丰富展示的交互性和多元化;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红色资源;保护;开发

一、引言

大运河历经2500余年,延绵3200多公里,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共6省18个地市,構成了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龙头大动脉,同时也蕴含着众多红色精神和资源,如五四精神、战邮精神、周恩来精神等。

从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到提出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从建设大运河经济带到将大运河文化带作为国家战略推出,全社会形成了挖掘、弘扬、传承大运河文化的氛围。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当前积极挖掘、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调研红色资源分布,全面分析红色资源利用现状,深入凝练红色精神,广泛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大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运河沿线地区红色资源分布现状调查

大运河沿线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基于沿线6个省区,我们共调研了包括北京鲁迅博物馆在内的48处大运河沿线地区红色资源文物单位。

(一)沿线地区文物资源分布广泛,国家级文化单位占比较高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随着历史的流逝,沿线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建设了许许多多的文物保护单位。根据调查可知,大运河沿线地区红色资源分布广泛,文物保护单位从华东到华北、长三角城市群到京津冀城市群,6省18地市均有分布。如图1所示,其中北京市12处,天津市11处,江苏省、山东省各7处,河北省、浙江省各5处,安徽省1处。

大运河沿线地区共有48处红色资源文物单位,国家级的文物单位达26处,占比较高。如图1所示。

其中天安门广场首开时间最早,为1417年。大多数文物单位的首开时间都在改革开放以后,达27处,新中国成立前3处,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5处。如表1所示。

(二)红色文化资源类型多样,信息型红色文化资源占比较高

大运河沿线红色文化资源文物单位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信息型、人物型以及遗迹型。信息型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文献、影像、歌曲、标语、历史活动等。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赞歌从革命战争时期唱起,一直唱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等。人物型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专门用来记录某一特定的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群体的事迹,纪念其红色精神的文物资源。例如:李大钊烈士陵园(纪念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等。此外,遗迹型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以红色革命所遗留的旧址或革命伟人曾居住的并具有丰富的红色精神内涵的地址为基地,建造的纪念性质的文物资源。例如: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是我国第一个农民发起举办的村级革命题材陈列馆)等。

其中,信息型红色文化资源文物保护单位占比较多,如图2所示。

(三)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充分彰显近现代我国民族精神精华

运河沿线地区红色资源精神内涵丰富,其中最主要的精神内涵有三种:爱国主义精神、五四精神和抗战精神。如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区内包括鲁迅故居以及鲁迅生平陈列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和学习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鲁迅先生而建立的社会科学类人物博物馆,是首批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再如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它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也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百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又如常州市首家被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瞿秋白故居、张太雷故居及恽代英纪念馆,致力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所调研的大运河沿线地区红色文物单位弘扬的精神内涵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关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约55%的文物单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其次是五四精神,约有35%的文物单位弘扬五四精神。具体如表1所示。

(四)专业人员配备程度不足,部分单位场所存在过度商业化

在人员配备方面,大部分文物单位日常行政管理人员配备较齐全,如图3所示,15%的文物单位人员配备完备,例如北京鲁迅博物馆编制人数合理,岗位部门齐全;63%人员配备齐全,例如淮海战役纪念馆,包含多个局领导部门和职能部门。但专业人员配备程度不足。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根据我们的调研可知,只有部分等级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配备了拥有专业技术的专家,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配备了对书画文献修复研究的专家,将早已泛黄的大量革命文物原件修复与临摹,对经受不同程度损害的手稿、信件、日记等进行抢救和复制,使其能长久地保存下去。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也委托安徽博物院保护修复馆藏油画文物方案专家评审会,对文物信息进行评估探讨,提供馆藏油画的修复方案。诸如此类掌握文物修复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失,会导致文物破坏的情况更加严重,也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增加困难。另一方面,对于红色文化精神内涵进行提炼的科研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这也导致了很多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足,掩盖了其本身的精神文化内涵与精髓,无法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落实到结合时代要求上来。

在商业化程度上,有8处文物单位存在商业行为,如图4所示,且部分单位场所存在过度商业化现象,例如香山双清别墅中涉及的摄影、出售饮食等。在实际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在一些红色旅游景点中,存在着红色场所被商业化、红色基因被世俗化、红色传统被边缘化的现象,这样的红色旅游对游客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三、大运河沿线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京杭大运河作为连接南北的纽带,两千多年来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其沿线也遗留下丰厚的红色文化及红色资源。在政府及各界努力下,大运河沿线红色旅游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效益,但在红色资源开发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及困境。

(一)保护制度不完善,资源开发缺乏政策引导

大运河沿线红色文化資源数量多、分布广,资源的开发难度大。加之大运河沿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制度并不健全,给资源的保护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阻碍。相关制度保障的缺失会导致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规划,造成资源整合困难,管理秩序混乱,一些部门的行业职能得不到有效体现。

根据调研可知,省级及以上机关围绕大运河文化资源保护以及开发的文件大多与设立小组、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有关,具体的保护方法、措施等方面仍然没有得到制度文件的覆盖。例如徐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日期将至,但是仍然没有出台新的政策规划,关于旅游开发等与文物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内容只在相关文件中提及并未出台具体的、针对相关方面的类似文件……由此可见,相关地区的文物资源保护制度仍然是存在较大缺口的,制度上的缺口会导致相关工作的难以运行甚至错误运行,这样的现状亟需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二)缺乏系统调研,跨区域资源保护联动性不足

大运河沿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部分地区过度重视开发的经济效果,一味凸显创新性,缺少对当地红色文化背景的调研剖析,强调各点开发,忽略开发的整体性,以至于运河沿线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及红色旅游发展不均衡。

此外,大运河地理跨度大资源隶属不清。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运河沿线在各时期的地域划分、区域分工也发生了诸多改变。由于欠缺全局眼光和长远规划,对已有的红色资源进行盲目开发,造成“开发不足,破坏有余”尴尬局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华北人民政府旧址和曹火星纪念馆,两处红色景点常年大门紧锁,当地红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相应功能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究其根本,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开发只是“徒有其表”的面子工程,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三)部分老区配套设施亟待完善,成为沿线开发的“洼地”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运河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不均。大运河沿线地区常常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各地红色旅游资源大多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注重政治影响与教育价值,常为免费开放。经济发达地区有能力有资本由政府及各界出资对资源进行开发维护,而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常常有苦难言。这就反映出经济发展程度与运河开发程度呈正比关系,经济发达地区运河开发情况较好,反之则情况不乐观。

目前,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已经导致运河沿线红色资源的开发情况在空间上形成了独有的“洼地”局面,其中南北两端的长江流域及环渤海流域开发情况较优,而身处中部地区的河北等省则较为落后。这样一来,能够分配给红色资源开发的资金就较少,很容易造成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开发过程中损坏以及开发过后保护措施不强的各种问题,甚至在部分地区还可能形成开发的“断裂带”,许多价值难以估量的红色资源很可能就这样被埋藏在时代的灰尘之中。

(四)人力储备不足,开发与保护专业工作难度上升

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涉及到历史、文化、经济、环境等各专业领域,根据调查所得的数据显示,各红色旅游景点的人员配备及结构不明,多数缺乏高水平研究人才的指导,日常负责资源保护和游客接待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于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价值意义和专业文物保护知识了解有限。且人才配备零散缺乏统一协调,这使得开发和保护工作的难度直线上升。目前专业人才稀缺,原因之一是高校相关学科专业设置以及人才输出的不足。以江苏省为例,在全省共十五所“双一流”高校中,仅有南京大学(考古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文物与博物馆学)两所学校设有与文化资源开发保护相关的专业,比例仅为13%。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公布的“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招生计划”(面向江苏省以外考生)显示,2019年该大类学科招收人数为39人。专业人才数量少且储备不足,给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五)资源内涵发掘不足,展示形式单一

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分为四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重要文艺作品。基于对全国红色资源集中类型的总览及大运河沿线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调查,现如今针对红色旅游进行开发的资源还集中在遗址遗迹、建筑设施等物质类文化资源上。部分红色景点资源与当地文化背景联结粗暴,没有对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发掘解读,造成运河沿线各地红色文化资源表现形式趋于同质,忽略历史事件与现存资源内在深层的精神联结,过分注重形式上的政治色彩,掩盖了其本身的精神文化内涵与精髓,无法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落实到结合时代要求、迎合游客内心需求上,过度消耗了游客探索红色事件的积极性。

整理红色资源分布情况及类型可知,运河沿线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现方式多为烈士陵园、红色活动旧址、名人故居、纪念馆等传统形式,通过展出文字、图片及建筑资料配合简单讲解,以达到思想教育目的。静态传统的展示将所有相关资料一一呈现到参观者面前,造成游客接受信息过多而无法及时消化,难以捕捉重点,无法实现与历史的深入对话,缺乏游览的参与感及新奇感,互动性不足。

(六)宣传力度不足,宣传内容不丰富

随着运河功能的衰退、运河价值的锐减,许多珍贵的文物也难逃没落的命运。究其原因,其中一大重点问题就是宣传工作的不到位。一方面,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兴起,以往的电视广告等宣传渠道已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一方面,并没有配备专业的宣传团队进行宣传工作。除此之外,宣传内容的丰富程度也是值得拓展的,由于名额和经费的限制,一段时间以来,只有部分重点红色景区才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宣传,但是其他的优秀文化资源只能被掩埋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被人们遗忘。

四、对策建议

(一)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合理规划

京杭大运河流域面积广阔,包揽多个不同行政区域,对此,需要相关政府机构树立整体优化意识,顾全大局,坚持大运河全域发展理念,尽可能打破行政区划所带来的阻碍,并充分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促进大运河沿线红色文化一体化发展。同时,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能只注重短期利益而透支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的生命力。

若省市间交接的河岸区域相关责任归属不清,需要相关地域部门及时进行沟通与协调,明确职责。同时,相关部门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现实问题的认识程度将会直接影响不同区域对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建议国家发改委或文化部跨部门联合出台《大运河文化带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实施纲要(试行)》,为大运河沿线各地提供思路借鉴,指导各地适当将物质条件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为保护与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区域省域协同开放保护机制

缺乏长期有效的保护机制,导致大运河沿线区域省域之间红色资源保护的联动性较差。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弘扬,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应当在法治的框架内规范、引领、导向和调控。经济发展不均而引起的可投入保护的资金不均、重视程度不同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大运河沿线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进展。对此,建议强化区域省域发展战略统筹,完善经济区、城市群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同城化发展,支持毗邻地区协同发展,支持革命老区和经济发展薄弱地区跨越发展;促进区域发展统筹规划,以不同区域之间发展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区域内的协同发展。以强化红色资源保护的力度为核心,加强区域省域间战略合作,建立协同互助、开放包容的保护机制,推进运河沿线红色文化保护一体化战略,全面推进其保护工作进行。

(三)保证财力投入,维护资金保障到位

如果把管理机制和人才配备比做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管理的“软件”,那么资金投入便是其“硬件”。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及地方应发挥职能,加大财政支出,增加公共财政拨款。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以外,还要从多方位增加资金来源,建立长效的“造血功能”。例如建立紅色文化景区的营收定投机制,从一些有营业收入的景区营收中按照浮动比例提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保护和开发的专项基金库,从而有助于可持续性的支持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顺利开展。或者考虑从社会上吸纳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增加融资渠道,打造大运河红色文创品牌,开展公益性质的售卖活动,增加资金来源的同时提升品牌知名度。

对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的资金投入需要落到实处,运用到真正促进资源保护开发的环节上,比如前文提到的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和专业人才的配备问题。各地方应对大运河的资金使用进行科学规划并实施监督,建立资金监督体系,接受来自社会和公众的监督,维护资金保障到位。

(四)重视人才培养,人力资源配备到位

大运河沿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离不开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工作专业性强,需要专业的规划与指导。管理部门应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大力扶持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与相关专家学者与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制定科学有效的资源开发的原则、步骤与方法。大运河沿线各类红色文化纪念馆、博物馆可以采取多种灵活变通的方式来提高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如把人派出去:与高校进行合作,利用高校师资平台学习拓展专业知识,或者到一些著名景区挂职锻炼,学习他们的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管理经验;比如把人请进来:邀请专家学者在红色景区开展短期培训班,或者举办红色文化资源管理经验交流会,吸引更多业内人士参与。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人才配备越齐全、越到位,越能提高资源的转化率和利用率。

(五)深度挖掘内涵,增加展示形式

大运河也包括思想观念中虚拟的大运河,即大运河承载的民族精神和信仰。在开发过程中应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内涵与精髓,与当地文化背景相融合。例如大运河沧州段不仅有吴桥杂技、沧州武术、马场炮台、军营遗址、名人故居等独具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也有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泊头旧址和沧州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单一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是有限的,但如果将不同景点之间进行有机整合,便可以充分发挥各景点优势,进行资源互补,打造地区品牌,扩大影响力与吸引力。

在展示形式上,将单向静态的展示方式转变为交互动态的展示方式,增强文化与游客的互动性。一方面,可以借助知识问答、真人表演等形式为游客带来情景交融的参观感受,例如:创建大运河饮食博物馆,介绍并吸引游客体验大运河沿线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运河饮食,从而更好地让游客感受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基础》中提到,多点触摸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数字广播媒体、虚拟现实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引入互动多媒体技术,利用全息投影技术、VR互动体验技术以及其他声光电技术应用等新技术,使得展馆更加具有丰富多彩性能,生动多样化,使得参观者对所展示物品以及背后文化内涵更关注,提升教育体验效度。

(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

加大宣传力度,要求相关部门充分拓宽宣传推广的渠道,比如在大运河沿线地区的区县、乡镇地区开展各种以保护运河沿线红色文化资源等为主题的活动,让沿线地区的人民对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更加深层的了解,也增强当地人民的自豪感与认同感。除此之外,线上的渠道也不能忽视,比如开辟专题网站等。根据调查,运河沿线的许多红色文化资源都缺乏相应的官方网站,这给想要了解相关信息的学者和旅客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以北京鲁迅博物馆为例,它的官网上包含了开馆时间、参观须知、交通指南等众多方面的信息,极大的方便了想要参观该博物馆的旅客们。及时普查文物情况并将普及到的相关情况公布在各社区和乡镇和各官方网站上等拓宽宣传范围的措施都是当下亟需的手段。

在宣传方式上,大胆创新,拓宽宣传推广渠道,充分利用报纸书刊、广播影音等传统媒介和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媒体载体,充分利用5G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开辟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专栏,不断完善大运河红色文化景点信息体系,树立大运河红色文化对外良好形象。借助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讲好大运河红色文化故事,提高大运河红色文化知名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EB/OL].[2019-05-09].http://www.gov.cn/xinwen/2019-05/09/content_5390046.htm.

[2]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招生计划[EB/OL].[2019-06-24].http://xxgk.njnu.edu.cn/info/1015/3319.htm.

[3]迟海波.红色文化资源[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5]闻汇.中国首部省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出台[J].党史文汇,2019(11):60.

[6]吳延生.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31):124-125.

[7]谭徐明,朱云枫.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贝尔英才学院)

2920501705357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大运河开发
运河非遗正青春——2021“同乐江苏”大运河非遗分享荟在宁举办
大运河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