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观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2-03-13徐晓娜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直观想象力知识点

◎徐晓娜

(镇原县屯字镇中心小学,甘肃 庆阳 74450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我国在教育教学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看学生眼前的成绩,要重视学生长远的发展,以及各方面核心素养的发展.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展的过程中,涉及很多的公式、定理、概念等抽象性的知识.如果教师还是采用“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只会降低教学质量,抑制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限制他们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发展.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处于萌发阶段,比较薄弱.例如,对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内容的学习,学生需要借助直观想象的能力去理解抽象性的概念,这时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内容,便于小学生深入剖析教材,理解和掌握这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同时,培养小学生数学直观想象能力不仅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还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通道,还能增添课堂的活跃性,打破以往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促使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激昂.为此,对小学生数学直观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教师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培养,摒弃原有的古板思想,创新出新奇有趣且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手段,为小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一、直观想象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源泉,也是发展的基础.缺乏想象力的学习是无法得到实效性的提高的.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有效地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认知,拓宽他们的知识眼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探知欲.例如,在教学几何中的二维图形、三维图形等方面的知识时,都需要依靠直观想象力结合实际中的生活案例,才能深入学习并且掌握图形的本质.但是仍有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容易受到旧思想的影响,往往只是让学生直接观看书本上的图形,没有进行延伸拓展,想象和思考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二维图形、三维图形,这根本无法提高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素材进行启发性的提问.如提问:“我们的校园内有三维图形吗?”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且通过观察、分析,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直观想象力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乎着整个数学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更是要充分重视直观想象力的培养,为小学生日后的发展打好根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直观想象力的策略

(一)实施图景结合,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图景结合就是通过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小学生的直观想象的能力,从而帮助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如果教师仅仅是通过口述的形式让学生想象一个图片的形状,往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他们的思维也无法得到发展,想象也会被阻碍,甚至会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难学的科目.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好奇心重、喜欢玩的特点,在进行图形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图片图形工具来丰富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可以自己动手实践展示的空间,让学生从更多的维度来感受、学习知识,探索所蕴藏的规律.例如,教师在对“图形与几何”章节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导入新知时,可出示课件“平行线”,并提问学生:“这几组哪一组是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且利用三角板、直尺动手操作,“画一画,量一量”验证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从而有效巩固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小学生经过动手实践的过程可以更深入地感知图形的变化,这一做法可充分有效地培养他们直观想象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丰富学生想象力

思维是决定学生想象力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如果学生的思维仅仅是接受性的,外界输入什么,学生就记忆什么,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抹杀学生的想象力,使学习效率低下.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构建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分析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构建学习通向生活的通道,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这样可以更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可以有效地通过形象思维帮助他们更深入地剖析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这课时,可以从知识教学的角度进行出发,逐步渗透到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把任何一个圆分成若干份大小相等的扇形,再进行展开,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大脑也在跟着思考,他们的思维也会被拓展开来,最终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等于长方形的长,圆的半径等于长方形的宽.上述直观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培养,可以降低教学中的难度,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改善.

(三)渗透数学思想,实现数形有机结合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性感知

大部分的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难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授课的模式更是缺乏活力,过于单一枯燥,整个课堂呈现出“安静”状态.尤其是小学数学的知识点相对其他学科来比较抽象、复杂,并且概念性、逻辑性较强.如果教师只知道通过“灌输式”“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是无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直观想象力的,甚至还会阻碍它的发展.为此,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改革,把小学数学中比较难理解的内容,用动画、音频、PPT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有效攻破枯燥乏味的教学现状,从而有效增强小学生的直观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直接感知数学中抽象性的知识点,让他们直观素养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生活情境的创设,以激发小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大屏幕,并说出包含哪些数学信息.如学生回答:“给一个长2.7米、宽0.9米的长方形的黑板刷油漆,每平方米只要油漆0.8千克.那么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教师通过PPT课件演示出算式“2.7×0.9=”的由来.因此,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够让小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点,让他们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数学知识的解决过程.

(五)巧用几何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在隐性教育影响下,教师更应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学习,通过日常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运用形象几何直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求知欲望,并且能够在切实了解问题状态下,创设更多思维发展空间,不断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比如,在学习“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一课时,低年级学生虽已具备认识图形的意识,但是在概念区分上依旧模糊.教师可以通过具体数学教学,利用几何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不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积极进行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教学创设情境,以便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增强自身主动参与性.

(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创新直观想象课堂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传播知识的主导者,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长期束缚在灌输式教学环境下导致能力得不到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指导者,在课堂中起到正确引导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中科学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提高其思维转变能力,并适当给予学生想象空间,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位置”一课时,教师创设了游戏“你猜我猜”环节,以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当教师点到第三排学生时,第三排学生要立即起立,不是第三排的学生,或反应慢的学生会给予相应惩罚.坐在座位上快速找到排列的有效信息,快速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七)加强思维训练,完善直观想象力

数学直观是学生在长期训练中形成的,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合理开展思维训练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学生面对四则运算联想到整数、小数、分数等知识,从而在思维训练中,更好地完善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重点知识编成顺口溜、儿歌等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同时,在开展学生直观思维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面对难题,可以运用知识结构强化当前思维结构,快速找到问题原因,大幅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八)借助文字符号,培养直观想象力

在数学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物化模型、几何图形等,还可以借助文字符号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力.和物化模型、几何图形相比,文字符号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因对知识点认知不清晰、理解能力差,导致面临很多难题.比如,在学习“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的周长”时,学生思维尤为混乱.

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科学借助直观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规律.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构建物化模型、几何模型及文字符号等,以此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助力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自我想象力.

总而言之,直观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活动内容,更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教学中敢于挑战创新,让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猜你喜欢

直观想象力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看见你的想象力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简单直观≠正确
打开新的想象力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