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预防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

2022-03-08袁琛烨周之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医疗系统淋巴条目

袁琛烨 周之音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无锡 214000

淋巴水肿为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系统运输能力会因手术治疗或放疗等受到影响,导致其淋巴回流障碍,最终引起患者上肢肿胀、活动受限等[1]。临床上对于淋巴水肿尚无根治性治疗方式,因此预防管理与干预成为控制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的关键步骤[2-3]。当今时代,互联网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运用广泛且极为便捷,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以智慧信息系统为引擎,构建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闭环管理体系,运用现代化高新技术给予患者护理与管理[4-5]。为探究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其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中,与常规管理模式比较,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12 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2 例。纳入标准:均确诊为乳腺癌,并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无恶性肿瘤远端转移;意识清晰,具备正常交流能力;经培训后均能使用智能手机接受干预与管理。排除标准:患肢存在外伤史;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类疾病等;伴随精神疾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双侧乳腺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 例。由表1 可见,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手术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乳腺癌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方法

2.1、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 (1)健康教育,包含乳腺癌与淋巴水肿相关知识、预防行为等;(2)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疏导不良情绪;(3)饮食指导,引导患者食用低盐低脂饮食,多食用水果,禁止使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严格限制水钠摄入;(4)运动指导,引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手指、腕部与肘关节运动,中期进行肩关节运动,后期进行肌力训练;(5)日常生活指导,叮嘱患者避免穿紧身衣物,术后禁止提重物、戴戒指并受到高温刺激。

2.2、观察组实施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 (1)构建智慧医疗系统管理平台,邀请计算机专家以医院信息系统与医联云健康系统为基础,开发智慧医疗系统管理平台,包含医护服务端、用户端与后台维护端,其中医护服务端有健康宣教、消息推送、咨询回复与数据统计4 个模块,用户端有疾病相关知识科普、健康教育、院外护理、康复指导与在线咨询5 个模块。医护人员借助智慧医疗系统管理平台或微信向患者发布健康管理信息。(2)成立管理小组,包括2 名专科医师、7 名责任护士、3 名淋巴水肿治疗师、1 名国际造口治疗师、7 名同伴支持者等。小组成员上岗前参加7 d 培训,学习乳腺癌相关知识、淋巴水肿预防与应对措施、同伴教育等知识,分5 次,每次培训60 min;考核合格后参与管理工作。(3)评估筛查,收集患者病历资料,筛查术后无淋巴水肿症状者或高危者,重点围绕淋巴水肿知识、预防行为等设计针对性预防干预或重点预防干预方案;其中预防干预包括住院指导、门诊健康指导、居家自我管理以及微信教育等;重点预防干预包括集中化与架构化干预和居家自我管理。(4)管理内容,患者入院后1~2 d,医护人员根据评估筛查结果,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围绕淋巴水肿知识与预防行为等内容制定阶段性管理计划,引导患者进行指、腕、肘关节活动;将相关健康指导内容上传至智慧医疗系统的医护服务端健康宣教板块,每日定时发布,方便患者及其家属反复学习。医护人员通过医护服务端的健康宣教、消息推送等模块向患者推送淋巴水肿、同伴教育等相关知识,并根据患者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回复;患者住院期间、出院随访期间,叮嘱其继续通过智慧医疗系统管理平台或微信进行学习,并通过以上途径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3、效果评价

(1)采用自制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淋巴水肿认知水平调查表》评价患者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的淋巴水肿知识知晓情况,由患者进行自我评价,包含5 个维度15 个条目,包括发病原因(2 个条目)、临床表现(3 个条目)、治疗方式(2 个条目)、危险因素(3 个条目)与预防方式(5 个条目),患者均正确回答维度内所有条目,表明其掌握淋巴水肿知识知晓情况良好,知晓率高[6]。(2)结合《淋巴水肿预防行为指南》编制《淋巴水肿预防行为问卷》评估干预前、干预6 个月后患者的淋巴水肿预防行为掌握情况,由患者进行自我评价,包含4 个维度18 个条目,包括皮肤护理(3 个条目)、生活方式(9 个条目)、避免上肢压迫(3 个条目)、避免极端温度(3 个条目),均采用1~4 分评分,总分18~72 分,总分越高说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掌握越好[7]。(3)在干预6个月后,采用上臂连续周径测量法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淋巴水肿,从患者手部、肘部与腕横纹3 个部位起始测量至腋根,每隔4 cm为一个测量点;其中患侧与健周周径≥2 cm 为轻度淋巴水肿,通常发生在上臂近端;周径3~5 cm为中度淋巴水肿,发展至患者前臂和手背;周径≥6 cm 为重度淋巴水肿,发展至整个上肢,累及手部[8]。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行统计分析,淋巴水肿知识认知率、淋巴水肿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淋巴水肿预防行为评分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淋巴水肿知识认知率比较

表2 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淋巴水肿知识认知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 个月后两组各项淋巴水肿知识知晓人数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各项知识知晓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 两组乳腺癌患者干预前后淋巴水肿知识认知率比较[例(%)]

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淋巴水肿预防行为评分比较

表3 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淋巴水肿预防行为的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 个月后两组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增加,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两组乳腺癌患者干预前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乳腺癌患者干预前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a为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时间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56 56 56 56皮肤护理6.42±2.13 6.50±2.18 0.196 0.845 8.03±1.28a 9.24±1.08a 5.407<0.001生活方式22.85±3.36 22.57±3.29 0.446 0.657 26.59±3.26a 31.31±2.53a 8.559<0.001避免上肢压迫5.78±1.43 5.69±1.40 0.337 0.737 7.89±1.60a 10.40±1.57a 8.379<0.001避免极端温度6.00±1.58 6.09±1.45 0.314 0.754 7.93±1.51a 11.04±0.92a 13.162<0.001总分41.05±5.46 40.85±5.39 0.195 0.846 50.44±4.20a 61.99±3.28a 16.219<0.001

3、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比较

表4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淋巴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6,P=0.040)。

表4 两组乳腺癌患者干预后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比较[例(%)]

讨 论

1、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现状

临床上常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腋窝清扫术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最为重要的环节,但患者在术后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文献报道发生率为7.2%~82.2%,且淋巴水肿发生率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给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延缓其生理功能康复进程[9-10]。此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难以根治,患者一旦出现该并发症,将会伴随其终身[11]。因此,如何通过健康管理,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对淋巴水肿的认知,促使其养成良好淋巴水肿预防行为,成为乳腺癌专科医护人员探讨的重要课题[12]。常规管理模式中缺乏专门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相关知识网站、诊疗中心,同时缺少专业防治人员,且在干预过程中多采取集中、个体口头宣教等方式进行,导致常规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用效果较差,难以有效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

2、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

智慧医疗系统是一个线上线下闭环管理的系统,以医院信息系统、医联云健康系统为基础,该医疗系统共有3 个端口,即医护服务端、用户端以及后台维护端,医护人员、患者能够通过该医疗系统进行交流,同时患者能够不受限制地获取疾病相关知识的资料文献[13]。此外,智慧医疗系统能够有效拓宽健康管理的区域,达到健康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临床上常将智慧医疗系统应用于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冠心病、产妇盆底肌康复等领域中,均取得一定成效。乳腺癌术后患者需要对其进行较为频繁的随访与检查,往往会使其依从性较差,再加上患者迫切地需要社会支持以恢复其社会活动能力,因此需建立乳腺癌康复辅助治疗移动平台,以便及时给予患者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14]。

3、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淋巴水肿各项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淋巴水肿知识知晓率,原因为该干预模式在开展之前医护人员与患者同伴等都接受过专业培训,同时该模式还能够整合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患者同伴等多方人员的力量,在给予患者专业干预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其参与积极性,分别从外源性与内源性形成“合力”,从而达成“1+1>2”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更大的收获[15]。此外,在患者出院后还可以通过手机APP 或微信等获取相关资料,满足其居家期间的教育需求,从而逐渐提高其对淋巴水肿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16]。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淋巴水肿预防行为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表示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能够养成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淋巴水肿预防行为,原因为凭借智慧信息系统,患者可以随时获取淋巴水肿预防知识,使患者得到专业引导,避免日常生活中不恰当行为的发生[17]。此外,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还会给予患者同伴教育、家庭教育等,同伴与家属均会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同时同伴与家属还能够督促其落实健康管理计划、肢体训练计划等,促使其养成良好预防行为[18-19]。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淋巴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智慧医疗系统的管理模式能够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淋巴水肿发生率,原因为该干预模式通过评估筛查无症状、高危患者,在整体实施一体化、同步化等基础上,重点关注患者的集中化、结构化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对淋巴水肿的认知,养成淋巴水肿预防行为,从而自主规避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因素,且患者借助智慧医疗系统能够实时获取信息,通过在线咨询模块还能够向医护人员咨询自身存在的疑问,获取医护人员的专业解答与指导,进而有效降低其淋巴水肿发生率[20]。

综上所述,将智慧医疗系统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其淋巴水肿知识认知率,促使其养成淋巴水肿预防行为,同时还能够显著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

猜你喜欢

医疗系统淋巴条目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6件事护好脆弱的淋巴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
论医疗系统商业贿赂犯罪的侦防对策
论医疗系统商业贿赂犯罪的侦防对策
医疗系统无线网络建设规划与安全性探讨
浅析医疗系统图书馆的拓展性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