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构建精准资助工作机制路径探析

2022-03-07冯佳文陈东林鉴军

高等建筑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工作机制资助育人

冯佳文 陈东 林鉴军

摘要:资助精准化研究是高校近年来探讨的重点课题。依托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关于“精准资助”的指导性政策,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展开调研,结合高校实际剖析资助工作的现状,构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从树立发展型资助理念入手,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机制、协同保障机制、资助育人机制,确保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

关键词:精准资助;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2)01-0194-08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更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在国家“精准资助”理念指导下,为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为解决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进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

一、精准资助及其缘起

2015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依托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平台,确保国家学生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1]2016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指出,“十三五”期间,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以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①。2017年4月,《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再次强调资助工作要精准发力,明确提出对象精准、力度精准、分配精准和发放精准的工作要求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四部门负责人就《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通知》答记者问,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704/t20170412_302419.html。

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一系列关于“精准资助”的指导性政策,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建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指明了方向。高校精准资助是指高校在资助过程中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对象需求精准、资助形式精准、资助效能精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并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最终达到精准资助育人效能[2-3]。大数据时代不仅给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数据统计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对高校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理念和新方法,为提升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实效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以西部地区多所高校在校生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于2020年11月1日至2020年11月30日开展了家庭经济情况、生活消费情况、高校精准资助政策实施情况等问卷调查,便于了解高校精准资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精准资助工作的满意度和实效性。

(一)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西部地区多所高校的学生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860份,收回有效问卷79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2.7%。

精准资助调研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资助政策、资助途径与效果、资助工作的改善方向等要素。调查问卷共计34个问题,均是选择题,主要由学生相关信息和资助工作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相关信息9题,资助工作相关内容25题,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对学校资助工作的评价以及对精准资助工作的期待为主线。

(二)调查现状

1.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基本情况调研

(1)家庭收入概况。参与调查的样本中,49.3%的学生群体其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依靠农林牧渔业劳动获得收入的家庭占比16.2%,商业、服务性收入占比为14%(图1)。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 500元以上的占28.1%,人均月收入在1 500元以下的家庭超过30%,分别为1 000元以下的家庭占比8.3%,1 000~1 500元的家庭占比26.3%(图2)。

(2)生活费来源与支出。这次调查也对学生的生活费来源、每月的消费支出以及消费结构进行了信息收集。在生活费来源方面,57.6%的学生生活费来自父母供给,奖助学金资助比例为27.3%,校内勤工助学以及校外兼职的比例分别为7.2%和6.8%,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资助工作的普及程度有限,教育层次、形式、区域的全覆盖尚未形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每月消费金额的调查中,少数学生消费支出每月在600元以下,多数学生的月消费支出在600~1 000元和1 000元以上这两个区间,其中,600~800元占比13.7%,800~1 000元占比32%,1 000元以上占比47.8%(图3)。从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生活费支出是在饮食方面,占比92.4%,而在服装、书籍、学习用品、旅游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花费总计不足8%。调查表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支出都用于饮食,用于个人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比重甚微。

2.资助相关工作调研

(1)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

资助政策的内容涵盖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一辅”(助管、助教、助研、兼职辅导员)、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等。图4数据显示,93.5%的学生对奖学金政策是了解的,对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一辅”政策的了解比例均高于60%,分别为73.4%、62.6%、60.8%;对困难补助、绿色通道的政策了解程度不高,分别为20.9%和10.8%,困难补助政策的宣传、普及,以及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2)资助政策获取来源和资助效果评价。

学生对政策了解最主要的来源是学院辅导员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和学生间的分享,这一比例高达53.6%;通过学校官网和学生手册的宣传获取资助政策信息的比例分别为22.7%和8.3%;新闻媒体的报道也一定程度上帮助在校学生了解国家资助政策,这一比例为11.9%(圖5)。可见,资助政策的获取渠道主要依赖于师生间的信息共享。

在参与调研的学生群体中,17.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资助可以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69.4%的学生认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下的经济压力,而13.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资助无法解决自身面临的经济问题。在奖学金获取难易程度的调查中,82%的学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拿到奖学金;在助学金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助学金无法满足生活需求,这一比例达到53.4%。

“三助一辅”资助政策是学校资助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资助的同时可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有积极正向的激励作用。对“三助一辅”的调查发现,60.4%的学生认为“三助一辅”对学生个人能力的综合提升效果一般,认为“三助一辅”工作有待改进,改进方向中选择岗位数量和报酬的学生分别占57.2%和74.1%,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对“三助一辅”项目的认可及需求。学生也希望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岗位类型,同时设置一定的竞争上岗条件,增强“三助一辅”资助项目对提升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作用。

遵循国家扶贫政策,高校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高校学生对精准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仅有2.8%的学生非常了解,26.2%的学生比较了解,而超过70%的学生对该政策知之甚少,说明精准资助政策尚待进一步宣传和普及。

精准资助的首要任务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及评定,只有精准认定目标,资助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优。在目前的认定方式中,各地贫困证明占比最大,为71.9%,此外,还有全班投票、辅导员推荐、班委共同决定等认定方式,分别为25.2%、18.7%、26.6%(图6)。同时,这些认定方式是否切合实际也是目前精准认定的一个难题,在调查中发现,19.4%的学生认为认定结果与实际不符。因此,如何制定贫困认定标准是精准认定的关键一环。调查信息显示,认定贫困学生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家庭人口健康状况、家庭是否遭受意外变故、贫困材料完备情况,这3个因素的累计占比超过90%。

3.资助工作相关评价

此次调研还包括学生对资助工作的评价,例如,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注度、学生对当下资助工作的满意度、学校对精准资助的重视程度、精準资助的执行情况、资助补贴的发放情况等方面。评价结果表明,学生对当前学校一系列精准资助工作是认可的。其中,61.1%的学生对学校当下的资助工作感到满意,64.7%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超过60%的学生对政策执行情况和补贴发放情况感到满意(图7—图10)。此外,学生也对精准资助政策的改进方向提出了建议,包括树立全面发展的资助理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加强资助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和认可度;隐形资助,注重保护学生个人隐私;及时、足额发放资助资金;统筹资源,提高资助资金使用效益。

  综上,此次调查对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消费支出水平及结构、政策获取及执行、精准认定、政策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是积极正向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例如,学生的政策获取渠道单一,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标准存在差异,资助工作的激励作用不足等。

(三)存在的问题

根据以上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际,发现精准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 不能做到贫困精确认定

目前,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缺乏可操作性的认定标准和健全的监督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主要依据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按照各学校、学院制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操作。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或出具贫困证明,经班级民主评议、院系审查、学校审核等三级审核办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这种仅靠纸质证明材料和主观评判来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方式导致高校中常出现“伪贫困”现象,有限的资助资源没有用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可能会使学校的贫困认定产生偏差[4],不能真正做到“精准资助”。

2. 学生档案信息不完善

高校“精准资助”工作开展时间较短,很多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缺少完整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等档案信息,给学校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带来困难。此外,缺乏对受助学生的持续跟踪管理[5]。比如对资助金的使用情况、学业成绩的提升、家庭经济情况变化、能否感恩励志等很难进行持续的跟踪管理,也难制定合理有效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为后续资助鉴定带来一定困难。

3. 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校园内的弱势群体,他们通常需要承受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这一群体大多存在自卑、依赖、攀比等心理,在具体的资助工作中,很多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物质资助,忽略了学生心灵上的慰藉,无法达到情感方面的支持[6],也没有真正解决困难,很难形成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三、新时代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构建路径

在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牢牢树立发展型资助理念,致力于学生成长成才。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搭建大数据平台,依靠信息化管理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有效落实高校各项资助政策,努力做到“精准化资助、信息化管理、全面化育人”,构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1+3”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实现全方位的资助育人目标,是当今高校资助工作精准化的关键。

(一)以生为本,树立成长发展型资助理念

资助育人工作以“育人”为最终目标,以大数据技术为工具,以资助为手段和途径,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构建精准资助工作机制应推进理念创新,始终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核心,系统谋划资助育人工作,从原来以保障性资助为主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在扶贫、扶智、扶志方面的作用,实现物质帮扶、能力提升、精神激励的有机融合。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爱的力量”滋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灵,以专业化咨询和督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以平台实践实训强化学生心理技能,将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素质培育力度,以朋辈支持发挥学生助人、自助作用,努力构建“融沁式”多元一体的励志教育模式,从而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二)整合资源,科学建立困难学生认定机制

通过“智慧校园”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以科学评价体系为基础,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准确识别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实效性。

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体系[7]。高校结合自身资助工作实际,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评价标准,认定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高校所在地的物价水平、低保水平、消费水平、收费制度等。二是学生户籍信息、收入水平、家庭情况和突发状况等,做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内容精细化,并建立标准数据库,以科学认定体系为支撑开展资助认定工作。

其次,对学生贫困情况进行识别时,线下线上、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一方面,依托导师、辅导员、学生群体,联系学生生源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水平进行定性分析。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在高校内部实现资助信息系统与教务、财务、后勤等系统的对接,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学生的生活消费、学习情况、网上消费情况等数据进行采集。对外与全国资助管理中心、民政部门、税务部门、扶贫部门、银行等沟通合作,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评估,实现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共享,对学生的贫困度进行精确定量分析[8],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扶。

再次,建立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以学生个体及家庭的突发事件为基础,建立困难生的退出与进入机制,及时调整贫困学生个人资助档案,使学生的数据库信息更加完善,实现精准资助的长效机制。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关注学生的动态信息,努力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评估,及时根据资助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助金额,真正让有需要的学生受益[9]。

(三)科学施策,健全精准资助协同保障机制

从贫困学生的评选认定到资助金发放的全过程,做到全程公开透明,使国家的资助金真正发挥作用,落实到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同时要畅通反馈渠道,接受师生的监督。

第一,加强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建立校、院(系)、班級三级梯度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由校资助部门工作人员、院(系)辅导员、学生干部协同开展资助工作。加强资助政策学习和培训,强化对国家及地方资助政策的理解把握[10-11],有计划分批次选派资助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调研,借鉴先进工作理念和方法,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全心全意为高校资助工作和学生服务,提高资助工作队伍执行力。

第二,强化学生资助工作监督管理。建立资助反馈机制和奖惩措施,对参与资助的工作人员和受资助学生进行监督,发动全体师生的力量,对失信行为采取一票否决制。加强资助线上线下双向监管,开通官方微博、微信通道、资助工作投诉信箱、匿名检举渠道等,做好资助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三,做好资金审计和过程监督工作。各级审计、监管部门加强对资助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控,保证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精准落地,充分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作用,使资助工作成为民心工程。

(四)注重服务,构建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资助育人机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资助育人作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必然要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应将“资助育人”理念贯穿资助工作的始终,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制定全方位、全过程的资助育人计划,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学业上指导、心理上支持、就业上帮扶,还可联合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育人项目。

资助育人要与感恩、励志教育相结合[12]。坚持物质资助和精神培育并重的工作原则,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搭建资助工作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树立受助学生的责任意识。鼓励困难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通过劳动改善自身学习和生活条件,增强劳动意识,弘扬劳动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实现资助工作的目标和效果。注重挖掘受资助学生中的典型励志事例,激发每个建档立卡生的潜力和价值,注重培养学生感恩、回馈意识,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鼓励优秀受助校友回校宣讲、资助反哺,以形成自立自强和感恩精神传承的良性循环,增强精准资助育人实效。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全面加强依法治教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N].中国教育报,2015-2-12(1).

[2]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6 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N].人民日报,2017-03-01(14).

[3]胡邦宁,杨靖旭,吕晨,等.高校精准资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对22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7(34):118-128.

[4]黄建美,李洁,罗筑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6):41-46.

[5]李平则,杨志峰.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利用大数据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94.

[6]徐君莉.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67-70.

[7]徐苗.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创新——以宁夏大学为例[J].管理观察,2019(32):109-111.

[8]刘仁明.地方高校“精准资助”模式创新[J].长江丛刊,2018(29):207-208.

[9]余西亚,许枝,陈真一.建立独立学院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策略探究[J].管理观察,2018(8):109-110.

[10]贺煜星.基于痛点思维的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研究[J].才智,2017(22):184-186.

[11]杨扬.高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管理观察,2017(8):148-149.

[12]张远航.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08-111.

Abstract: Targeted financial-aid research is a key topic discussed by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targeted financial-aid” policies put forwar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other national ministries, this paper makes a survey of the current targeted financial-aid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financial-aid work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targeted financial-aid for college students.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oriented financial-aid, establish a mechanism for identifying students with financial difficulties, a collaborative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an educating in financial-aid mechanism to ensure targeted financial-ai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argeted financial-aid; college; educating in financial-aid; working mechanism

(責任编辑 周 沫)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工作机制资助育人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浅谈检律良性互动关系中检察机关工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