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2022-03-07冉祖明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钟面时针分针

冉祖明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学会看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上学时起床、上课、做操、吃午饭、放学、睡觉都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每天的生活中就已经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因为他们认识钟表、认读时间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所以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地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针、分针;会认和会拨整时,并能读、写整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学习意识和表达能力。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

认识整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一)引导谈话

我们每天都要按时上学、放学、吃饭等等,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这完全离不开一种计时工具:钟表。(出示钟表图片)

(二)欣赏钟表

师:大家都见过钟表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钟表。看!(媒体出示钟表王国中各种钟表如下图)同学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们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和它交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谈话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谈话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一)初步认识钟面

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课件出示钟面特写)

师:同桌间互相讨论,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引导学生)

2.学生汇报(有数、有分针、有时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粗又短。)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提供认识钟表的模型,放手让学生观察、跟同桌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认识整时

1.借助学生小明一个周末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

師:我们看钟表可以知道时间。这是小明周末一天的作息时间。

(1)你知道小明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7点)同学们7点是我们生活中的说法,在数学上我们把7点说成7时。观察7时的钟面,时针指向什么?分针指向什么?

(2)接下来小明开始读书,知道是几时吗?学生答:(9时)。

(3)看完了书,小明准备去休息一会了,小明最喜欢的是踢毽子,我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吧!有哪位同学能快速地告诉老师,他是几时开始踢毽子的?(10时)

(4)小明学习了一上午,不知不觉地到了中午,这时小明该干什么了?(吃午饭)那这又是几时啊?(12时)(午饭过后,猜一猜小明接着干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

(5)到了几点小明开始看电视的呢?(6时)

(6)周末的一天很快就结束了,小明几点开始睡觉呢?(9时)

设计意图:从小明周末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让数学走近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搜集信息,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认识整时并总结方法

3.说整时

4.拨整时

5.认识电子表表示法

三、巩固联习

1.教材86页第一题连一连。

2.教材86页第四题连一连。

四、拓展延伸,教师寄语

1. 知识拓展  (多媒体出示)

介绍古代的两种计时工具:日晷和铜漏壶以及简介它们的工作原理。

2.畅谈收获,教师寄语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丰富本节课数学学习的文化历史内涵;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寄语从情感上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钟面时针分针
怎样借助学生作品更好地认识钟面
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解法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画出的“认识”
一年级单元同步自测题
幸福在葱茏里,在弯腰的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