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产品设计中原型测试的标准化研究

2022-03-03

大众标准化 2022年22期
关键词:原型专家测试

蔡 丹

(广州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1 原型测试的概念

1.1 什么是原型测试

原型作为一种设计初期的简易模型,就是将设计的原型图、示意图快速表现出来,它既可以是表现产品形态的三维原型,也可以是表现产品操作界面的纸面原型。用户和专家,通过原型进行产品可用性测试,快速发现设计中的问题、了解用户体验感受,然后对设计创意进行优化改进。适用于互联网产品、实体产品的整个设计周期,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运用原型工具来探索、检测和完善产品创意,使其能够达到相关设计标准。

1.2 原型与模型的区别

原型就是“简陋”的模型,但从它们在产品设计中的功能定位标准来看,两者之间确有区别:(1)工业产品设计中标准化的原型是一种低保真的、快速的探索、检测与优化设计创意的工具,在原型测试的过程中,产品企划、产品设计师与用户研究工程师等一起探讨相关设计标准与要求。通过原型的可视化表现,展现给用户以及相关人员,获得他们的反馈,有利于达到相关设计标准。而模型被认为是展现最终的想法,与成品十分接近,很少将其用于探索和沟通。(2)原型的设计与制作是简便的,像三维建模软件或二维平面软件制作出来的原型。重点是要清楚自己想从原型上获悉什么,并通过原型测试来探查这些问题。原型都是相对简略粗糙的,并不完美。而模型作为展现最终想法的工具,通常是三维的,制作上比较精致,注重细节的打磨,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

总而言之,原型是用来探索的、沟通的,在标准化设计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迭代,逐步接近最终、最完善的设计构想。相比模型,更灵活,也更富创造性。模型主要用来展现最终的设计创意,更精致,更接近最终产品。

2 原型测试的标准化流程与要求

2.1 原型设计阶段

(1)前期会议。会议参与者为项目成员,可以是产品设计师、用户研究员、营销人员等。项目成员在会议上共同确定以下几点:①原型测试的标准、关注点、风险。实验性原型测试的目的性很强,关注点直接影响原型的设计标准。②参与原型测试的用户标准。一般包括用户的总人数,男女的配比,年龄、收入等用户基本特征的要求,和一些用户使用产品的要求。③建立工作日程表。原型的设计和测试是需要项目组成员通力合作的,项目经理、用户研究人员,设计人员的分工、配合的方式、时间进程都需要详细的确定下来,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正常推进。

(2)测试场地与用户招募标准。用户研究人员根据确定的测试用户条件进行用户招募,并按照测试的要求预约测试场所。一般1~2名用户研究人员负责即可。

(3)标准化任务。项目组成员首先需要将任务点标准化、具体化,并且梳理各个任务点间的关系,然后根据任务点的内容和关系设计具有承接关系和逻辑性的测试任务。这个阶段需要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参与讨论,由用户研究人员负责任务设计的执行。

(4)原型设计。第一步:项目组成员根据之前确定的任务,首先梳理出每个任务中的设计时刻,这个时刻可能是一个操作状态、一个屏幕界面或者其他,然后将每个设计时刻进行编号,可用任务名称加设计时刻的顺序,例如T1-1,编号的目的是为了任务在设计的过程中比较有序,并且在未来的测试中方便用户研究人员对用户说明任务。第二步:确定每一个设计时刻下的设计元素,如功能、结构、造型、CMF等方面,设计师根据设计元素进行设计。

2.2 原型测试阶段

(1)内部测试。当原型设计完成后,项目组全体成员首先依据相关设计标准,对原型进行内部走查,发现原型的可用性问题并修正。内部测试时,可以找项目组以外的工作人员充当用户,发现问题时及时修改。这个阶段需要项目组全体成员参与内部走查、内部测试,设计师负责原型的修改工作,用户体验研究员负责脚本的修改工作。

(2)用户测试。通过用户测试了解其关于产品的真实想法及建议,以便于后续改进产品。在用户对产品的可用性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测试前的准备。要弄清楚所设计所要达到的标准,了解它们是否能够满足目标用户的使用需求。引导员负责主持和引导测试,让用户通过特定的顺序,粗略了解原型的使用场景、原型中不同部分的功能。记录员负责观察和记录测试过程中用户的行为和想法。②测试中的注意事项。首先,设计团队希望从测试中获得反馈,需要为测试者建立一个舒适的测试环境,将测试者安排在舒适的沙发上,并提供小吃。其次,在用户测试的过程当中,测试清单应该以书面的形式交给用户,将所需测试的任务单独发给用户。任务解说要清楚,以免造成用户对任务的误解。③用户招募。关于测试用户的来源,既可以是设计团队自己招募,也可以外包给专业的调研机构,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时间。虽然一些工作可以在网络上完成,但预约用户的过程有时也挺费周折的,即使和用户预约了具体时间,但总有人忘时,甚至爽约。所以,在测试前一天一定要电话通知用户。第二,用户资源。根据测试标准和要求的不同,可以找熟人,也可以找陌生人。如果是和外包公司合作找资源,要沟通好任务标准和招募条件。④标准的测试场景。不同的测评目标应选择不一样的测试场景。很多公司建有标准的用户体验实验室或可用性测试实验室,配有眼动仪、单面镜、监控器等,在这样专业的实验室里进行测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测试时也可避免受到外界人员的干扰。除了标准实验室外,也可以选择在用户家里、咖啡厅或其他地方,在这样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⑤测试结果整理与分析。原型测试完成后,集体探讨测试的结果,分析从中获取的有效信息。思考相关的测试信息可能需要花费几小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可以把所获取的信息或者自己的思考写出来,摆放到桌面上,大家一起探讨,将反馈视为一种灵感,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3)专家测试。邀请专家进行产品创意的测试,获取其反馈意见。通过几轮迭代性的可用性测试,不断改进产品概念,使其符合相关的用户需求与设计标准。在测试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测试前的准备工作。首先,确定测试标准。专家测试的目的是从专家的角度来评估产品设计创意的合理性和价值。其次,设定任务标准。研究人员依据测试目标来制定包括功能层面、视觉层面和操作层面上的任务。团队成员负责观察和记录。最后,专家招募和场景布置。专家测试可以邀请行业内资深人士或专业领域的学者到用户体验实验室或工作室进行评估。②测试的方式与评估对象。第一,测试的方式主要有专深访式测试和焦点小组式测试。深访式测试,是指研究团队成员与专家一对一深度交流,在测试的过程中深挖产品设计的不足,以及检验产品的创意标准。焦点小组式的测试,是指研究团队成员与多名专家一起测评、探讨,集思广益。通过专家测试,获取其对于产品概念在用户需求性、技术可行性以及商业延续性等方面的看法。不同领域的专业对产品设计标准会有不同的见解:社会学专家会从社会文化、人群需求等角度给出意见;技术专家会从相关技术、材料、结构等方面指出不足;设计专家会从创意的新颖性、实用性等方面给出宝贵建议。第二,评估对象主要是设计的创新性、技术可行性和商业价值。对产品的外观、操作、功能创意、市场空间等方面进行评估。③测试总结。及时归纳总结从不同领域获取的专家意见,对产品创意进行完善。专家反馈对于改进产品创意是非常宝贵的,将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将有价值的设计点整合进行下一次迭代。最初的设计可能不尽如人意,但经过多轮评估、改进,就会看到越来越符合标准化的创意。

(4)注意事项。①原型标准化测试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人参与,实现思想的碰撞,产生更多的想法,最终敲定最佳的创意。②虽然原型比较粗糙,但也应该尽可能符合真实产品的尺寸标准。而像汽车之类的比较大型的产品,可以等比例缩小制作。③在测试前,准备好标注化的测试任务和场地,与相关参与测试人员提前约定好时间、地点等。④在测试原型的过程中,主持人注意对使用者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说明。⑤测试后,设计团队需要把所有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原型设计上需增加或减少的部分进行跟踪,以保证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3 案例:“循环净”燃气热水器

3.1 用户测试

(1)确定测试标准与目的。在项目实践中,笔者通过田野调查,洞察了一些用户需求。用户很关注水质问题,关心用水健康与否。对于热水器本身是否应该带有抑菌杀毒,保持用水健康持肯定态度。通常处理水垢的问题是叫售后工人上门服务,卸下热水器,放出余水,往水箱注满白醋与水的混合液1∶1静置,3小时后冲洗,再装好。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找到了“循环净”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防水垢”“除水垢”以及更具体的设计细节。接下来就是通过原型来探索和验证这些想法。

(2)原型制作。有了关于用户需求和产品创意的想法后,就该制作原型了。值得注意的是,要将产品整体的概念创意,解构成更具体的、局部的想法,便于原型的设计、制造与测验。原型的制作不需要过于精致,像随处可见的纸、胶带或其他物体都可以用于制作原型,能够快速表达想法就行。也不需要在原型制作上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见好就收,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制作原型,要能从用户的反馈中获取有用信息,比如:什么样的创意点需要用户测试?那些反馈是有效的?期待用户做些什么?符不符合相关设计标准?通过原型,从用户测试中获得有意义的想法,确定每个原型要测试的是什么,能够从中获取什么创新点。

(3)用户招募。这一阶段,包括样本筛选与确认。最终邀请了符合选样标准的8位具有燃气热水器使用经验的用户来进行可用性测试。

(4)测试准备。在测试之前,和团队成员及其他参与测试的人员约定好时间和地点,准备好酬劳或小礼物。还要预先设定好想要用户测评的任务标准,诸如:在浴室环境下体验热水器;在引导员的引导下测试几种除水垢模式;操作界面的使用体验等。在确定好测试人员和测试任务并在取得用户同意后,选择在测试者浴室里进行研究。

(5)测试。在用户测试的过程中,研究人员负责观察、询问以及记录相关信息。不要随便打断用户,要认真观察和倾听,并不时提问。引导员负责引导交流,避免跑题。鼓励测试者参与讨论,可以将想法写在便利贴上,并粘贴到白板上。

(6)反馈信息整理。通过借助原型进行的可用性测试,收集整理用户对于产品创意标准化的见解。比如,防水垢方面,在冷水入水管处安装净水装置,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热水器内部采用磁化加高温杀菌的方式更有效。

3.2 专家测试

(1)确定测试标准与目的。通过对原型的不断迭代测试,探讨用户需求与设计方案的不同方面,通过专家反馈,找到标准化的好创意。

(2)原型制作。通过原型与专家分享设计想法,获得反馈,并进一步完善。可以使用纸板、泡沫等随处可见的材料制作,开始时制作低保真原型,随着多轮测试迭代的推进,不断提高原型的保真度,达到预期设计标准。

(3)专家招募与测试准备。通过专业的调研公司,找到了4位各自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在测试之前,和团队成员及参评专家约定好测试的时间和场所,可以是可用性测试实验室,也可以是工作室等。准备约定好的酬劳、小礼物或其他。预先设定好想要专家测试的任务标准,诸如在引导员的引导下与热水器互动;观察评测人员的使用行为等。

(4)测试。测试的过程中,专家认真体验和研究了产品原型,并发现了产品设计中的一些标准化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此次测试中的专家部分语录:“我是应用化学专业的,这个问题我可以告诉你。铜与柠檬酸不反应,真正反应的是氧化铜。方程式为:CuO+柠檬酸—柠檬酸铜+水”“技术的运用要更人性化,操作体验过程要简化,可以像某些杀毒软件一样,一键除垢”。

(5)测试结果整理分析。测试完成后,召开简短会议,集体讨论从测试中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并整理成产品可用性测试报告。

4 总结

原型测试是一种敏捷探索、测验和完善产品设计构思的方法。其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在设计的早期阶段,通过观察使用者的生活场景,发现和理解用户痛点,并从用户的需求性、设计的标准性等方面进行创意。其次,原型提供真实的用户或专家反馈,发现潜在的问题。可以方便、廉价地修改设计,进行快速迭代。最后,跨学科研究团队可以通过原型一起协作,就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创意性等问题进行探讨,找到最好的设计方案。

猜你喜欢

原型专家测试
致谢审稿专家
包裹的一切
幽默大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请叫我专家
原型理论分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