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

2022-03-02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苏捷

学苑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问题链

福建省晋江市紫峰中学苏捷

思维品质是个体的思维质量,个体的思维发生和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思维品质体现的便是个体思维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其中批判性思维是学生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问题,对看到、听到、谈到的事情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解释等。思维品质的提升途径很多。但对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这与阅读的特点密不可分。阅读是一种积极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大脑利用语言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等一系列复杂思维活动的过程。阅读课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认为是学生个体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与思维品质简单有效的手段之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能接触多种篇章逻辑结构、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观点,认识和接纳观点的多元性。这种对阅读材料进行梳理、分析、比较、鉴别的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把教学目标聚焦于词汇和复杂的句型结构等语言点中,对于文本内容的处理只是浅显的,停留在表层意思的理解和表层信息的检测上。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往往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注,没有在备课层面进行规划,主要表现在很多教学设计活动限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践行批判性阅读,通过读前、读后、读中三个环节,探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训练策略。

一、读前活动——营造氛围,设置活动

1.营造初中生敢于质疑批判的氛围。

课堂的教学氛围影响着教学的进程,甚至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有什么样的氛围就有什么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氛围不够和谐融洽,学生的思维自然不能发散,更无从谈起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并勇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激励他们用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这是能展开心灵交流的基础,也是学生能认真倾听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前提条件。这也需要教师能够调整心态,放下沉重的包袱,愿意以一个新的形象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这也对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适宜的氛围中充分质疑、充分思考、充分表达、充分交流。

例如,在仁爱版九年级Unit 3 Topic 2 Section C阅读版块时,在阅读前环节,教师让学生观看两段视频。视频1展现的是一个干净美丽的环境,视频2则是饱受污染之苦的地球。之后,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Which world do you like?学生能够在这样生活化的问题中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继续追问:What’s wrong with our earth?这种开放性问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阐述自己的理解。学生会根据Section A&B的知识储备,列举出各种环境问题,如:air pollution、water pollution、land desertification、marine pollution、solid waste pollution…有一部分同学也提出了能源短缺问题,这刚好与本阅读文本内容贴近。一方面学生的回答能够对课堂的推进有帮助,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因势利导地导入到文本内容,不失时机地出示柱状图呈现各类能源在中国使用的百分比情况。通过图表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在图表中可以清晰的看出,石油和煤在中国能源占比过大,引导学生思考节约能源的原因及迫切性,并由此引出文本内容新能源的使用,让学生思考新能源的重要性。这里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是对学生社会责任的教育。最后,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小组讨论总结对新能源的认识并分享。这让教学在愉悦的氛围中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和交流的积极性。

显然,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教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设计背景铺成主题讨论小组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期待,并让学生层次分明而又有条理的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以及深度。

2.设置预览设疑活动,激励批判性思维。

学生的主体特点,往往是教学在进行活动设计时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的。特别是在英语学科中,学生群体差异较大,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认真“备学生”,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语言知识结构出发,设计背景铺垫、经验分享、话题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预先感知将学习的文本内容和语言结构。这里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然会使得活动设计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过于简单的活动,容易让学生感觉“幼稚”,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过于复杂的活动,则容易让学生丧失自信心,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可以结合实际,通过设置悬念或预测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仁爱版八年级Unit 3 Topic Section C中,在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先以莫扎特的音乐为导入,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学生的思维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之后通过猜测单词和数字与莫扎特的联系。

Here i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Mozart.

Please guess the related meaning of the words and the numbers.

通过这一活动,能激活学生对于莫扎特背景知识的了解,并预先感知到今天学习的文本内容——人物传记。对于学生不是太有把握的内容,教师可以设置悬念,促使学生进行猜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启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的难度适中,又富有趣味性,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又如,在人教版九年级Unit 11 Section B的文本阅读板块中,在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借助文中标题及插图启发学生预测文章的体裁大意,并进一步教师提出问题:Did the soccer game win the game?

通过这样的读前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为后续的阅读任务做好铺垫。

二、读中活动——搭建支架,发展批判性思维

1.搭建图表支架,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创造性。

搭建图表支架具有重要的作用。表格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归纳或整理信息的工具,它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类比、归纳、迁移等手段迅速处理文本里的信息,简单扼要的理清文章主线架构,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2.搭建问题支架,唤醒学生乐于批判的意识。

问题引领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问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对于文本细节进行深层探究合理推断勇于拓展,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层解读,合理设计阅读理解问题,搭建问题支架,来唤醒学生主动,积极思维的意识。

例如,在处理人教版九年级Unit11 Section B的文本时,教师可以在深层解读文本内容后,设计凸显文本和新出现的问题,并且所设计的问题之间要有连贯性,层层铺垫,环环相扣,形成一条问题链。并以梳理问题的信息为基础,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分析、思辨性地看待文本内容或作品的观点。

在学生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之后,

Part1.Peter’s feeling of losing the game.

Part2.Advice from Peter’s father.

Part3.Peter’s communications with teammates.

教师先就第一部分启动问题链进行提问:How did he feel the game?

学生根据文本可以很容易找出angry and worried.此时,教师继续提出问题:How did you know?学生在文本中找出答案回答,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提问自己。提问自己是一种心理体验的过程,将自己的感受,思维方式与文中人物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时,就有学生在找出另一种感受“down”,并在文中找出证据。“Peter kept his eyes on the ground.”

“He felt like there was a heavy weight on his shoulders.”

这样的思考,让学生将阅读的过程改变成思考的过程,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从被动的记忆性阅读变为主动的批判性阅读。

3.构建导图支架,帮助学生将文本信息转化成可视化图表。

思维导读是思维可视化的重要工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大有裨益。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的呈现出来,并在构建语篇意义和文章脉络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

例如在仁爱版八年级Unit3 Section C中,教师用导图形式呈现“5W”课文,关键信息具有纲领性作用,在对who由age of…信息推测过程中,以及对why(was Mozart a wonder boy)文本依据的查找过程,对学生的观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再如:人教版九年级Unit1 1Section B的文本阅读中,针对文本中的第二部分Advice from Peter’s father,提出What’s Peter’s father advice?并让学生以导图的形式呈现,在呈现时可让学生基于文本分析父亲在哪几个方面给出建议、父亲的建议及背后相关联的信息、给Peter以及读者的启示是什么?而后Peter在听完父亲的建议后,文中呈现出Peter didn’t say anything,but what his father said made him think carefully.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断出接下来Peter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学生在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文本有深层次的理解才能多维地审视文本,是发展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导图形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可视化图表,学生可以通过关键词、问题链、句型结构等作为辅助,为后续复述课文,搭建支架。

4.搭建情景支架,把握让学生适时批判的时机。

情景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某种教学效果所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或背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有创意的假设或有趣味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人教版九年级Unit11 Section B中文本的第二部分,这时教师可让同学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反思文本中的人物心理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个性化解读。教师可让学生对Peter didn’t say anything but thought carefully.进行理解感悟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后与同学分享。

T:The things you can do if you make a mistake.

S1:You can turn to our parents.

S2:If possible,come up 3 a plan to solve the problem.

S3:Apologize to those affected.

S4:Find some happy things to let you release from sad emotions.

S:…

教师创设一些假设或有趣的情景,是引发学生思考,批判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好的时机。

三、读后活动——善用探究、反思延展批判性思维

1.激发思维,探究文本内涵。

读后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对文本内容全面深刻理解后进行探究反思,探究和反思是发展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策略。探究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让学生在集体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此提升通过分析、评价、推断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能力。

例如在仁爱版八年级Unit3SectionC中,教师在读后通过开放性问题:What makes Mozart a wonder boy?的探讨,其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再如在人教版九年级Unit11 Section B的文本中,教师设置几个讨论主题:

Why did Peter think that he was on a winning team even though they lost the last game.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a team?

学生应该各有看法,如“a good coach”“professional skills”“courage”“team spirit”在小组进行汇报后,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其实学生一般会有较符合常规的看法如:“pull together”“support each other”等,但部分学生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如:“We should be brave to share our different views.”教师此时要允许差异的存在,让课堂绽放与众不同的精彩,从而使批判性思维阅读更加有效。

2.深入文本,反思、评价文本信息。

评价也是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最常用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写作目的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评价可以是赞同、欣赏也可以是质疑、反对,可以是延伸,也可以是对比。

在九年级人教版。教师可呈现Peter’s father和Peter的形象,让学生评价,并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后,追问学生“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passage?”接着从学生的归纳中一起总结:

①It’s normal from us to make mistakes in your life and it’s also normal to have bad feeling.

②Wherever we have trouble,we can turn to teachers and parents,they can give us good advice.

③Team spirit is important and it can make a winning team.

这样的反思总结,可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维,明确阅读的方向,并积极反思阅读后的收获。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初中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有限,发表见解时有时会偏离实际和文本,甚至理解会走向片面和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在尊重学生见解的同时,也应该给予他们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精神,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问题链
基于构建问题链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化学史的问题链教学设计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基于“问题链”的数学探究式教学
问题教学让科学复习更高效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