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

2022-03-02陈旭华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

陈旭华

摘  要: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出发,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出发,启迪学生、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把党史文化作为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食粮。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善于发挥和利用微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功效,以党史“必修课”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关键词:路径;新媒体;党史学习教育

“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据某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微信月活跃帐户数达到12.25亿,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4.5%,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3%;其次,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达42.7%,使用笔记本电脑上网的比例达35.1%。高校是高知识群体青年的聚集地,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和网络使用的普及率更是大大高出社会的平均水平。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党史育人功能的内涵与价值最大化发挥,更需要借助新媒体特别是“两微一端”媒体的相融合,以新媒体的多元化宣传路径,以及时的互动、打卡和其他交流方式,借助文字、视频、图片和语音等模式,讲好党史中的故事,寓情于理、寓理于事,引导和教育大学生青年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党史学习接地气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让当地大学生青年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一、“微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特点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热起来、活起来、实起来,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把革命传统和先辈们的优良作风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和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一方面,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新媒体的全覆盖有助于宣传好党史故事;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的多维度视角挖掘党史的精髓,可以还原党史中生动场景,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体验感。

一是讲述方式的多元化。党史学习教育要做到入脑入心入行,就必须要在创新学习形式的同时丰富学习的内容,用青年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讲述党史,才能够让他们喜欢上学党史、进而自觉去学习党史,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微时代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了传播深度、广度和渗透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合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信息的传播和反馈现实了双向的互动,这为高校开展党史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党史学习教育相关的信息资源,以视频、音频、朗诵、阅读等讲述方式,可以随时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二是叙事内容的多样化。党的历史是丰富生动的教科书,把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故事讲好,需要我们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去叙事,让学生能够从多维度的视角去认真学习党史,增进对党的情怀,增进做中国人的自豪,引导学生在学中想、在学中悟、在学中行。“微时代”信息的传播呈现几何级的变化,同时信息传播在时间、内容、方式上具有持久的渗透力,叙事的内容也更具亲和力。微时代利用新媒体技术走进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通过情感体会、文化感受等形式,对党史文本、图片、影片、实物展示进行解读,传播好党的声音,宣传好党史故事。

三是实践形式的立体化。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党史就是要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做到守初心,锤炼自我的党性修养。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快速飞跃的时代,怎么样引导他们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如何培育他们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精气神,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用学生熟悉、喜欢的方式去感受真实、生动、活潑和立体的党史文化。微时代利用新媒体技术演绎红色话剧、红色家书和红色场景剧,重上井冈山、再走长征路等红色之旅,既能达到理论和文化入脑、入心,又能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树牢理想信念。

二、“微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也是汲取奋进力量最好的“营养剂”,更是全社会必须上好的必修课。“微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从避免生硬的理论满堂灌,也要警惕散漫的走马观花,要把大道理讲浅显、把小故事讲通透,要相信大学生们一定能够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用接地气的话语体系去阐述道理,用引导式的情感表达去鼓励大学生,进而让他们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领悟党史学习教育的真谛。

一是构筑接地气的话语体系。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话语表达要注重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的结合,不仅在整体上回顾历史、描述历史、建构历史,而且要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细节上展现党的历史,使党的历史“有血有肉”。[1]党史学习教育不能是空洞的文字堆砌,而要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去阐述,只有让青年人喜欢,才能增进他们热爱,才能让大学生青年沉得下心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将党史学习作为自觉的思想洗礼。以青年的话语,以时代精神涵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凝练大学生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进取心。

二是丰富情感引导的表达方式。将承载着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故事、 实物、影片和现实人物等,以情感体会和文化感受的形式传达给大学生。[2]现在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成长在中国强起来的征途中,能够以无比自信的眼光平视世界。同样,他们也是中国强起来的经历者、见证人和亲历者,对中国发展有着强烈的自豪感、自信心。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再次燃起他们自立自强基因,从党史人物中学会更深层次的爱国与拼搏精神,将他们锻造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春风化雨的实践磨砺。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启迪思维和方法,从历史演进中把握潮流和大势,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是党带领亿万人民用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力拼搏铸就的。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培育大学生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气神,在学习中敢闯敢干敢拼,抓住时代机遇,树立远大志向,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书写人生的精彩,在实践中淬炼品格、增长本领。

三、“邑织有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策略

据一项统计数据全国现有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的基层组织468.1万个,怎么样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怎么样让党史学习教育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和“亮”起来,这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新媒体技术作为媒体发展的最前沿,其极具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很容易走进大学生中去,且新媒体技术与最新新闻资讯、社会热点无缝隙对接起来,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接受,也很容易推广,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好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立体多维度的讲述与参与方式,用红色故事浸润人心。党史不只是前辈们的故事,而是我们的来处,更是我们可以接手的火炬。新媒体丰富了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它的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征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4]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学习的途径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善于利用好新媒体技术才能让学生围绕在我们身边。特别是大学生拥有手机、网络等便捷通讯工具背景下,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全方位呈现方式,可以通过音、屏、剧、影等方式,有效释放红色文化的历史魅力和当代价值,还原或再现具体的历史片段与历史场景,让大学生青年通过实践去体验和感悟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同时,可以借助红色诗词、红色歌谣、红色书籍等的朗诵朗读与领读和演绎,再加上红色电影的大场面,以学生喜闻乐见和平易近人的方式,阐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富强振兴而风雨兼程的感人事迹,进而磨砺和锤炼大学生的精神品格。

二是讲故事蕴含大道理,用身边的故事感染人。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把身边的故事讲好、讲透、讲得带有感情,那就自然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大学生青年的“必修课”,上好这门课就需要让青年学生在其中得到成长,自觉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为初心而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为使命而奋斗的历史,把这些故事原原本本呈现给学生,就是希望通过跨越时空的对话,激励新时代青年奋发向上的精神。代入感强的故事更容易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也能唤起青年们的共鸣,如半条棉被的故事、红军翻越雪中冻死的军需处长的故事等等,再结合周文雍、陈铁军在刑场上的婚礼,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共产党人的形象立体展示在大学生面前,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也正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青年应当学习的榜样。同时,让党史学习教育“动起来”“火起来”,利用微党课将党史知识化作学习的微党课,用感人的故事潜移默化带领学生去体会领悟党史中英雄人物的为有牺牲多壮志,进而将其精神品格内化成大学生的精神品格。

三是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表达方式,让红色记忆砥砺人心。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学透党史背后的理论逻辑,就要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5]当代大学生成长在网络发达的社会环境中,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成为他们独有的标志,而大学生青年在哪里我们的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到哪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以人为中心的奋斗的历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特权”,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充分利用好“学习强国”平台,随时随地开展支部同志之间的党史知识挑战赛,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线上党史学习教育征文、红色人物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既作为参赛选手又担任评委专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是怎么炼成的,增进学习的主动性。

四是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因此,党史学习教育就要从学生成长规律出发,从教育发展规律出发,用好党的红色资源,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国发展的沧桑巨变,普及党史知识,加深对党的理论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化“知识性”与“价值性”统一,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是了解和掌握历史事实,全面把握党史的知识体系和本质规律。[6]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大踏步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越来越成为世界的共识。当前,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青年大学生更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吸取力量,将小我融入大我,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人生坐标,学习真本事、练就真本领。

四、“邑织有你”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设想

只有理论彻底才能说服学生,只有说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五邑大学“邑织有你”公众号覆盖了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1300多名在校本科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学生主动的关注率得到极大提升,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大学党史学习教育要以红色文化基因传承为主线,将大学生青年牢牢团结在身边,实现党史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学生“知行”和“学用”相结合,进而激发青年大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热情:一方面要以宏观的理论叙事方式,突出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性,筑牢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另一方面要以微观的故事表达方式,凸显党史学习教育的接地气,让青年大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刘燕,胡明辉.新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1(04):61-65.

[2]李宁.加强大学生中共党史文化教育的探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05):130-134.

[3]叶福林.新时代强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1(03):83-87.

[4]汪倩倩.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目标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8):44-46.

[5]杜飞进.让理想信念之光照亮新征程——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史增信”的逻辑理路[J].哈爾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9):1-12.

[6]陈荣武.党史学习教育的历史考察与发展路向[J].思想理论教育,2021(03):76-82.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新媒体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