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的家长教师关系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2022-03-01王旭涛吴世双

中华家教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业成绩师生关系中学生

王旭涛 吴世双

关键词:家长教师关系 师生关系 学校联结 学业成绩 中学生

近年来,家庭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策略。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更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并且提出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的具体要求。家校社协同育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并被纳入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然而,在基础教育领域,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长期存在,成为国家关切、社会关注、家长关心的焦点问题,家校之间尚有很多环节需要打通,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从家校协同的角度,提高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构建和合共生、协同育人的家长教师关系,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研究变量关系介绍

学业成绩是预测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影响青少年未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外在因素纷繁复杂,大致可以划分为家庭和学校两类因素。家庭是培养青少年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影响深远。研究表明,父母教育参与能够正向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是影响孩子取得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父母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会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父母平时对子女的教师进行积极评价,子女的学业成绩也相对较好。当下,随着家校合作的深入发展,家校冲突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如果处理不当,会削弱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与健康成长。本研究从学生的视角对家长教师关系进行测量,即在家校合作教育中,学生感知到的为了自己的学习与成长,父母对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的态度与行为。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良好的家长教师关系影响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心理过程机制,为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师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师生关系是青少年学业发展的重要预测指标。依恋理论认为,在师生关系中,当学生认为与老师的关系是积极温暖、关心支持时,会产生心理上的安全感,表现出更少的压力、拥有更强的自信、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和更多的学习投入,进而促进学业上的进步。此外,期望价值理论也为师生关系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对学习任务完成预期可能性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影响。wigfield提出,学生的期望和价值观受到他人重要的影响,与老师关系良好的学生更有可能对成功有积极的期望和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投入,取得学业成就。

“联结”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指的是个体有归属的需要和体验持久人际关系的渴望。联结可以描述个体问的人际关系,如父母和孩子之间或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描述个体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的互动和感受。学校联结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常指的是学校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或互动和感受,它反映了学生感觉自我是学校的一部分,在学校社会环境中感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和其他成年人的个人接纳、尊重、包容和支持的程度。现有研究表明,学校联结是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调节变量,同时学校联结对于犯罪、药物滥用、反社会行为、暴力等危及健康的行为具有保护作用。Neel和Fuligni指出,如果青少年在学校中感受到更大的归属感,他们会更重视学习,更有可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二)相关理论介绍

目前已有的研究虽然发现家长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学校联结对学业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缺少四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它们之间是仅仅存在直接相关关系还是存在某种间接关系,这一问题还未得到验证。Epstein重叠领域影响理论为解释关键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发展中的个体的深远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Epstein重叠领域影响理论,“学校、家庭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力是交互叠加的,只有通过彼此的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青少年学业成功的目标”。青少年的发展受个体系统(例如,生理和心理)与环境系统(例如,家庭、学校)的相互影响。研究表明,学校因素,如学校联结和积极的师生关系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具体来说,与学校的密切联系和与老师的密切关系均能促进青少年的积极发展,如可防止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等。因此,为实现中学生更好的发展,家长和教师的良好配合尤为重要,家长对教师持积极、信任的态度,将正向影响师生关系,并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实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同引导作用。

人类发展领域的“保护因子—保护因子模型”中的“促进假说”认为,一种资源因素会放大或增强另一种资源因素的有利影响,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如上所述,师生关系、学校联结是青少年发展的保护性因素。先前的研究表明,学校联结是影响青少年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调节变量,因此,我们认为学校联结会调节家长教师关系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关注的是青少年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拟从家校合作的视角,以家长教师关系为自变量,师生关系为中介变量,学校联结为调节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建立模型。研究假设为:H1:家长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学校联结和学业成绩这四个变量问均两两呈显著正相关;H2:师生关系在家长教师关系与中学生学业成绩问起部分中介作用。H3:学校联结在家长教师关系与中学生学业成绩间起调节作用。

本研究采用整群隨机取样法,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抽取6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施测,学生理解答题要求之后开始自主作答,问卷作答时长约20分钟,作答完毕现场收回。本次测查共发放问卷730份,回收有效问卷689份,有效回收率为94.38%。从被试的性别分布状况来看,男生344名(49.9%),女生345名(50.1%);从生源地来看,城市618人(89.7%),农村71人(10.3%);从是否为学生干部来看,学生干部247人(35.8%),普通学生442人(64.2%);从是否为独生子女来看,独生子女286人(41.5%),非独生子女403人(58.5%);从家庭结构来看,单亲家庭46人(6.7%),非单亲家庭643人(93.3%);被试平均年龄为13.1±3.9岁。

(一)测量工具

1.家长教师关系的测量

采用邱心怡(2020)修订的家长积极教育观量表(Parental Positive Education Scale,PPES)对家长教师关系进行测量。量表由9个项目组成,包括工具性价值(如“在家的时候,父母会用言行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支持与理解”)和表达性价值(如“教师节的时候,父母会提醒我向老师表达感谢与感恩”)两个维度,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感知父母对老师的积极态度越高。本研究中,两个分量表的Coronbach'a系数分别为0.70和0.79,总量表的Coronbach'a系数为0.85。

2.师生关系的测量

采用张磊(2003)编制的师生关系量表(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Scale,TSRS)对师生关系进行测量。量表包含冲突性(如“老师常与学生争吵”)、依恋性(如“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亲密性(如“我喜欢上所有老师的课”)和回避性(如“学生对有的老师害怕而且反感”)四个维度,共22个项目,采用l~5级评分。亲密性和依恋性得分越高,回避性和冲突性得分越低,表示师生关系越好。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oronbach'a系数为0.87。

3.学校联结的测量

采用由喻承甫(2011)编制的学校联结量表(School Connection Scale,SCS)对学校联结进行测量。量表包括10个项目,分为同学支持(如“遇到困难时我可以依靠我的同学”)、教师支持(如“老师非常关心、支持我”)和学校归属感(如“我以属于这所学校而感到自豪”)三个维度,采用1~5级评分。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表示学校联结程度越高。本研究中,三个分量表的Coronbach'a系数分别为0.60、0.65和0.87,总量表的Coronbach'a系数为0.83。

4.学业成绩的测量

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核心课程成绩是衡量中国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的有效指标。指导学生对数学、语文、英语三门学科进行主观打分,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学业成绩,一共3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计算3个条目的平均分,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数越高,表示学业成绩越高。

(二)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差异性检验,使用SPSS宏程序PROCESS进行模型检验,采用逐步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在参数检验中,采用Bootstrap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由此可获得参数估计的标准误及置信区间,若置信区间不包括零,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一)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和检验

本研究在施测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共同方法偏差进行了程序控制,即采用班级形式统一施测问卷,强调测验的匿名性、保密性,并告知被试所得数据仅供研究使用。数据收集完成后,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共有8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只有31.24%,低于临界值40%。据此可以认为,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二)各变量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矩阵

为便于阅读,分别以A、B、C、D表示家长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学校联结、学业成绩。对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后,得到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相关分析表明,A与D呈显著正相关(r=0.23,p<0.01);A与B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A与C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1);B与D呈正相关(r=0.21,p<0.01);B与C呈正相关(r=0.73,p<0.01);C与D呈显著正相关(r=0.22,p<0.01)。

1.父母对老师的积极态度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检验

采用温忠麟和叶宝娟的建议,使用SPSS的宏程序PROCESS 2.1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的方法,对三个回归方程的参数进行估计:(1)方程1估计调节变量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即C对A与D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2)方程2估计调节变量对自变量与中介变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即估计C对A与B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3)方程3估计调节变量对中介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自变量对因变量残余效应的调节效应,即估计C对B与D之.问关系的调节效应。在三个方程中对所有预测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性别、年龄等变量进行控制。所有预测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均不高于1.40,因此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如表2所示,方程1中,A正向预测D,A与C的交互项对D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说明C在A对D影响过程中不起调节作用。方程2中,A与C的交互项对B的预测效应不显著。方程3中,B正向预测D,B与C的交互项对D的预测作用显著,说明C在B对D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为更清楚地揭示该交互效应的实质,研究进行了简单斜率检验。按照平均数上下一个标準差的标准将学校联结进行分组,平均数加1个标准差为高学校联结组,平均数减1个标准差为低学校联结组,并根据回归方程分别取师生关系和学校联结平均数上下一个标准差的值绘制简单效应分析图,如图1所示。

结果发现,当学校联结水平较高时,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促进效应较强,Bsimple=0.29,SE=0.07,p<0.00l;当学校联结水平较低时,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促进效应不显著,Bsimple=0.08,SE=0.05,p>0.05。综合而言,家长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学校联结、学业成绩变量间构成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成立,师生关系在家长教师关系与学业成绩之间起中介作用,学校联结在师生关系影响学业成绩的后半路径上起调节作用。相对于学校联结水平较低的中学生而言,学校联结水平较高的中学生的师生关系更能促进学业成绩。

2.父母对老师的积极态度、师生关系、学校联结、学业成绩的关系

本研究基于“重叠影响阈理论”“依恋理论”“期望价值理论”等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索性地研究了家长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学校联结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共同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结果表明,家长教师关系、师生关系、学校联结变量问两两相关且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学业成绩;师生关系在家长教师关系与学业成绩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学校联结在“师生关系一学业成绩”的路径上均起调节作用,即学校联结作为保护因子,可以有效促进师生关系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回答了父母、教师、学校如何影响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心理过程机制,进一步厘清和发展了家校合作、协同育人对中学生学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对于有效提升中学生的学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讨家校合作在促进青少年学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如杨帆的研究发现,家校合作共育能够显著改善小学生学习表现。更多的研究者探讨了父母参与或师生关系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参与或师生关系对青少年的学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父母参与、师生关系单方面的影响,很少有研究从父母、教师、学校三者的交互作用考察对青少年学业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良好的家长教师关系对提高中学生学业成绩起着直接作用。具体而言,在家校合作教育中,当青少年感受到父母认同并支持教师的工作,对老师理解、信任的程度越高,即父母与老师之间是和谐融洽、携手协作的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提高学校联结感,进而表现出更多的学业投入,取得更高的学业成绩。积极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在学校的归属感,促进温暖的学校氛围,而温暖的学校氛围又可以通过与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相关的动机、情绪和行为因素的联系来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这一结果符合发展情境论的观点,即家校合作对个体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对老师的支持、理解和配合是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

本研究对良好的家长教师关系在家校合作中提高中学生学业成绩进行了效果验证。上述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家长的积极参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校的协调有着显著关联,因此本文从家校合作、师生关系、学校联结三个方面人手,提出教育建议。

(一)密切家校联系,形成相互理解、各司其职的家校关系

研究发现,家长教师关系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学业成绩。为维系此关系,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家校之间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基础,进行积极友好的交流。家长要准确认识到家校双方对学生的培育寄予了同样强烈的期冀,教师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丝毫不逊于父母望子成龙之心。同时,家校间应保持积极友好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学校育人理念、班主任带班方式;使教师了解家长的性格脾气、管教理念、教育需求,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以此实现家校双方对学生全面、立体化认识,使家校的协同共育基于学生现实需求展开,有的放矢地提升学生学业成绩。

其次,全面认识教育是一项共性与个性并存的系统工程。学校应在立足学生整体性的同时因材施教,家长在培育孩子过程中也应秉承学校教育理念,家长的家庭管教要与学校教育方向、教学方式协调一致,家长应积极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教学要求,承担起补充学校教育、课外正面引导的责任,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促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将家庭教育支流汇入学校教育主流。

最后,协同多方主体,形成战略同盟关系。学校、家庭、学生应该理解互融、各司其职,家长不应干涉学校、学生履行的基本教、学本职,家长应充分监督学生的校外表现情况、落实学生对学校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如实反映学生的校外表现。教育多方主体围绕同一个培育目标默契并行,共同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水平助力。

(二)构建积极主动的和谐师生关系,突出学生主體地位

本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在家长教师关系与学业成绩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家校联系的重要纽带,教师与学生作为同一活动过程中的双主体,彼此应实现地位上的平等与尊重,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使他们能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思想碰撞、语言交流,拉近“教者”与“学者”之间的距离,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围绕“实现学生的学习”进行构建,首先,教师要在专业知识、个人修养、班级管理、教育智慧等方面获得关系构建的资本,即能“教”。其次,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采取一些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引导,即会“教”。教师在构建、维系师生关系过程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之主体来看待及尊重,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用心和企盼,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催化剂,同时也是促进家校联系的有效做法。

师生间的了解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也为今后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提供了契机,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业成绩有正向辅助作用。在师生结识之初就因天然的教、学行为产生了双方关系地位上的区别,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地位不言而喻,此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并在交谈中客观、真实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结合学生近况指出学生的亮点及不足之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感到自己备受重视,从而主动和老师建立亲密关系。在积极主动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有安全感,学习动力、承受挫折能力也会增强,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提高学业成绩。

(三)开展丰富有效的学生活动,强化学生自我认同,建立有效学校联结

首先,要保证青少年与学校环境产生积极互动。学校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尊重的重要来源便是“一视同仁”。通过民主投票、公开决议的方式制定公平明确、令行禁止的校规校纪、班规班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来自集体的需要,逐渐培养起在集体中的自我认同感、找到自我定位。学生在感受到自己与学校逐渐形成联结时,就会本能地为维护、巩固这种联结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师生关系构建中,从而有益于学业成绩的提升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其次,充分依托学生组织调动学生参与学生服务、管理的积极性。学校与教师要在学生工作中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支持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学生工作中真正实现自主服务、自主管理,明确自身对集体的贡献,实现集体与个人的联结和融合。

最后,利用节庆日举办文体活动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以塑造良好精神风貌、张扬青春个性。多样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感,这种在活动中收获的价值感可以进一步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从而更好地为繁重的中学学习生活蓄积力量。

猜你喜欢

学业成绩师生关系中学生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浅谈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养方式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