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混龄建构计划书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2022-02-24杭莹

教育界·A 2022年36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计划书

【摘要】幼儿有主动制订计划的想法,并且能够与同伴协商制订计划并合作实施计划,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表现,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标志之一。设计混龄建构游戏计划书,能够使幼儿明确同伴分工,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同时,幼儿在制订、实施、回顾计划书的过程中能聚焦游戏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提升沟通、合作能力,促进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计划书;混龄建构游戏;社会性发展

作者简介:杭莹(1990—),女,江苏省无锡市稻香实验幼儿园。

游戏在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同时该指南也强调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应借助游戏的基本形式突出“以儿童为中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混龄建构游戏能够提供多元的材料、开放的环境和异质同伴的相互刺激,以提升不同年龄幼儿在游戏中合作、交流的能力为重要目的,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由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混龄建构计划书(下文称“计划书”)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探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

一、混龄建构游戏中计划书的重要作用

混龄游戏是幼儿日常游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旨在打破幼儿的年龄限制,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需要为基本目标,通过对环境与课程的再设计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多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坚持研究并推进混龄游戏活动,通过突破年龄壁垒,鼓励异龄幼儿以组建“小家”的方式开展适宜的学习与游戏活动。混龄建构游戏中,游戏对象性格、能力的差异,以及环境、材料的多元化,使得游戏计划的商定和问题、矛盾的解决有了更多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幼儿社会交往的可能性。

(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刘焱在《儿童游戏通论》中阐明:“非普遍意义的幼儿社会性发展就是指幼儿发起、形成和维持一段或多段与同伴的良好关系的能力。”[1]这种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潜移默化的观察与模仿行为。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与模仿他人的行为来促进自身的社会性发展。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是推动其社会性发展的源动力。在混齡建构游戏中,幼儿社会性行为主要体现在分享材料、合作搭建、作品展示等方面,这也指向了游戏“计划—工作—回顾”的三个环节。因此,计划书的有效利用成为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之一,利用计划书为幼儿营造积极的游戏氛围显得尤为重要。

计划书是承载幼儿计划的书面表征。“计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幼儿的计划即幼儿对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的安排和预期,它指向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回顾计划三个阶段,包含计划内容和计划方式。对混龄建构计划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能够引导幼儿在制订、实施、回顾计划的过程中主动发起合作,提升建构能力,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水平。

(二)优化教师指导策略

教师的观察能力和指导策略极大地影响着混龄建构游戏中幼儿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计划书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为幼儿提供解决问题的支架,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和整理支持幼儿使用计划书的实例,如主题情境、提问指导、分享交流环节等,总结反思,丰富策略研究。教师预设建构主题与分解建构目标,能够提升幼儿对建构作品的认知与想象力,并让幼儿在分次计划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结构的理解;在幼儿搭建过程中采用提问指导的方式能够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不断对照计划书进行有目的的建构;在游戏结束时利用计划书展开回顾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总结经验,引导幼儿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主动评价自己或同伴的作品。

二、混龄建构游戏中计划书的运用策略

在本次实践研究中,笔者从计划书研究入手,激发幼儿制订计划的主动性,优化计划书内容与结构,提升指导能力,提高幼儿计划制订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但在实际的游戏观察中,结合幼儿建构游戏计划书的使用现状,笔者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1.计划书只在游戏计划环节单一存在,无法串联游戏以实现价值最大化;2.计划书内容贫乏,无法起到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基于以上种种问题,笔者以混龄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为主要观察对象,从计划水平、计划行为特点及实践问题入手,提出调整策略,希望所得结论可供借鉴。

《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一书中提到,在儿童游戏和思考时,教师的关键作用在于他与儿童互动的方式[2]。在对计划书的价值的深入挖掘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对幼儿的及时回应与积极助推对幼儿社会性经验的获得与重组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目前建构游戏的基本环节来看,计划、工作、回顾环节中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如果教师能利用计划,在这三个环节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提供相应支持,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计划环节—以“计划”发起合作

游戏计划书是发起游戏的基本道具,也是呈现幼儿前期思考和沟通协商过程的媒介。有了游戏计划书,游戏就能够在有目的、有准备的前提下开展。一份完善的游戏计划包含游戏主题、游戏材料、游戏分工、环境设计等内容。在混龄建构游戏中,游戏计划书一般由一名幼儿根据环境和材料,征集其他幼儿意见后制订。因此,教师可以先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说出对游戏的想法,让幼儿在倾听他人意见和自我表述的过程中逐渐丰富对游戏的设想。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同主题、多角色、分任务的方式,引导幼儿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按照游戏成员的不同水平和意愿进行分工,使计划满足每个幼儿的游戏需求,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与表达。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游戏情境的多变性导致计划需要反复修订。因此,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游戏状态,适时提出问题,让幼儿逐步完善计划。例如,在一次建构游戏中,轩轩和乐乐计划搭一座桥,他们一人负责桥墩,一人负责桥面,很快便搭好了一座桥,并找来小汽车进行游戏。小车一次又一次从坡上开到地上,慢慢地,两人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汽车下桥之后要去哪里呢?”轩轩说:“它可以去游乐场。”教师继续提问:“去游乐场的路怎么走?需要经过哪里呢?”乐乐说:“要左转、右转,还要经过一个小树林。”教师引导他们:“看来去游乐场的路挺复杂的,你们得好好设计一下才行。”

于是,两名幼儿就“去游乐场怎么走”的话题继续进行讨论,不断修改他们的游戏计划,重新开始搭建。再次游戏时,下桥后的路变长了,延伸出了各种方向,还出现了十字路口。计划内容的逐渐细化让幼儿在想法的不断碰撞中提高了对游戏的专注度,成为更加密切的游戏伙伴,提升了游戏质量。

(二)工作环节—以“计划”解决问题

分工合作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形成的重要突破口。混龄建构游戏中同伴年龄和水平的差异为幼儿提供了天然的支架。在此基础上,计划书的介入为幼儿搭建了一座爬梯,让幼儿在合作沟通的过程中能够顺利理解彼此,感受合作的重要。但同时,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增加了他们之间互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问题与矛盾也随之产生。教师作为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者,若能给予幼儿适时、适宜的支持,那么各种问题恰好能让幼儿学习换位思考和理解他人。

例如,四名幼儿共同设计完计划书之后,两名幼儿一起向其他幼儿介绍了他们的计划,他们计划搭建一个小区:“我们设计的小区有许多高高的房子,旁边是围墙,还有绿化带,还有跳广场舞的空地。”开开提议:“我和心心负责搭路,快快和乐乐负责搭房子。”这得到了其他幼儿的一致同意。快快看着设计图,去材料柜里找来了很多长板积木。心心说:“我们先搭一条路出来吧,路可以用这个长长的积木搭。”他们先用长板积木、弯头积木和三叉积木搭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路。然后,快快和乐乐找来了许多长方形砖和圆柱积木,他们一起利用这些积木搭建高楼。慢慢地,小区初具规模。开开观察设计图,对心心说道:“这里有树。”于是心心找来了三角形积木和三叉积木代替树。区域游戏结束的音乐响起,幼儿们的作品搭建也暂告一段落。

又如,幼儿在计划过程中绘制了一张以方形大楼为主体,旁边辅以小路、围墙的小区雏形的图纸。小区中最高的建筑物有七层,需要幼儿利用砖块积木交错围圈并逐层搭高,此过程考验幼儿建构的熟练程度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幼儿先搭建了小区里的路,熟练地用长板积木和半圆弧积木组合成一条三岔路。接着幼儿开始搭建小区的围墙,但是在搭建围墙的过程中,几名幼儿对围墙的面积大小产生了分歧,因此出現围了拆、拆了再围的反复工作情况。围墙搭好之后,幼儿在建造大楼时又发现了问题,即图纸上画了七层,但是用围合的方式搭建建筑易耗材料,材料不够搭建七层,而且幼儿觉得搭建的大楼看不出楼层的分隔。问题的出现让幼儿开始梳理建筑的结构,发散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建议幼儿将这次搭建的建筑记录在计划书空白处,通过与设计稿对比的方式找不同。幼儿很快发现设计稿中并没有标注建筑搭建的方法,看不出材料使用的多少。经过再次商议,幼儿提议用围一层、铺一层板的方式搭建大楼,这样既能节省材料,也能分隔楼层。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幼儿重塑认知、理解他人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幼儿聚焦问题进行思考。在计划书上记录能够帮助幼儿梳理问题的关键,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他人对融入社会生活有着重要价值,能促使他们形成更多亲社会行为,如分享、谦让、关心、合作等。

(三)回顾环节—以“计划”优化评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要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通过观察身边的成年人和同伴来学习与人交往和友好相处的方式,正确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以此来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幼儿回顾游戏过程、对比游戏计划,可以促进幼儿评价能力的发展,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性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例如,在一次建构游戏中,乐乐想要搭一辆会动的小车,在屡屡失败并不断调整策略之后,乐乐逐渐趋向成功。在回顾环节中,乐乐回顾了自己的搭建过程。

第一次尝试:乐乐先用五根圆柱积木纵向平铺做轮子,上面放置四块长板积木当作座位。之后他另外找来两块长板积木,并握住积木在身体两侧做划桨的动作,试图推动自己前进。第一次小汽车只向前移动了一点。

第二次尝试:乐乐拆除了汽车重新组装。这一次他多增加了一根圆柱积木做轮子,座位依然用了四块长板积木,手里的长板积木调整为一根,并在身体前方做撑地划桨的动作。起先汽车始终在原地来回移动,乐乐调整了身体用力的部位,在用长板积木撑地的同时,身体重心略后移,双腿向前发力推动汽车向前移动。这一次汽车成功向前移动了,但是因为没有更多的轮胎,车座最终触地停止移动。

第三次尝试:乐乐用四根圆柱积木铺在底面,在第二层增加三根圆柱积木,在第三层放置两块长板积木作为座位。搭好之后,乐乐尝试爬上车,但是车子立马塌了。

第四次尝试:乐乐延续了第二次的方法搭建汽车并向前移动,依然移动了一小段距离后就不得不停止了。

在回顾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并记录每次搭建的过程,以及所对应的结果,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尝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计划不断调整和丰富,问题随之产生又被解决。幼儿在回顾、协商合作的过程中革新游戏内容,重议游戏规则,转换游戏角色,感受到自主游戏带来的乐趣,在尝试理解他人的过程中,被需要、被尊重的心理也得到了满足。

结语

幼儿有制订计划的想法,能主动制订计划并与同伴合作实施自己制订的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基础,是提升社会交往能力、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混龄游戏对象经验水平的多样性冲击着幼儿原有的经验和能力,幼儿由此形成的最近发展区成为幼儿学习如何看待自己与对待他人的关键。教师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点,围绕幼儿生活,引导幼儿在计划、工作、回顾的游戏过程中探索并解决问题,在混龄建构游戏中提升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世界,从而达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幼儿交往水平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Judith Van Hoorn,Patricia Monighan Nourot,Barbara Scales, 等.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

[M].史明洁,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计划书
“计划书”在幼儿游戏中的运用与价值追求
——以《野火饭计划书》为例
创业计划书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性探析
天骄联盟之商业计划书培训成功举办
保持简单,不断前进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隔代抚养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问题与对策研究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