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渗透研究

2022-02-23

考试周刊 2022年46期
关键词:价值观法治道德

李 蔚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需要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心理健康对中学生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心理,拥有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态度;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拥有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很难对日常行为和社会发展状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需提高其认知能力。而针对中学生来说,他们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个体入手进行引导,让学生拥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理解道德行为。同时为了避免道德行为对中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教师必须要从自身入手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对学生的教育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只有对自身进行正确的管理才能建立健全自我价值感,进而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心理教育指导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树立正确认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行为准则。只有将这一心理教育方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

(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程度较高,所以很容易会因为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错误的价值观。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认知能力,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面对这些社会现实问题时,中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进行道德分析,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具体法律行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心理教育指导角度入手进行帮助。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过程中,将道德行为作为主线展开讲解研究和讨论,在讲解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的现状,从而提升他们识别真实社会事件并为之做出决策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相应的不良行为,所以教师也需要通过心理教育指导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养水平。所以要将这一心理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过程中去,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综合素质和高尚品格的中学生。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学阶段的学生以青少年为主,他们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是与其年龄发展相适应的,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也在逐渐走向成熟,因此他们在价值观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针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甚至是人生叛逆期,不善于管理自己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教师从自身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或意识。比如在讲授“什么是美德”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者讲述故事的方式来向学生传递良好道德风尚或者意识。并让他们将自己的理解与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事、物相结合来理解社会道德风尚或者意识。如此一来,就能让中学生明白良好品德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以此帮助中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初中阶段有必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等各方面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所以他们对自己的道德行为也将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然而当前大部分青少年却不具备这一意识,他们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判断。比如有的学生对学校没有正确的认知或者是认识到学校是没有必要存在的而选择了不去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因为道德行为不仅要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例如校园欺凌、抢劫、偷窃等),同时还需要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亲情、友情、爱情等)。所以不论道德行为是具有普遍性还是具有特殊性(如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都必须要通过对学生个体价值认识以及自身道德素养提升来进行帮助。而且教师应利用好自己在思想方面的优势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认识自身能力范围内的行为准则以及道德规范,让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道德建设和法律监督工作对学校建设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 积极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造出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时,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内容。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解,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认同和认知。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能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道德实践时,教师需要创造出相应的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道德实践等。

(一)以小组为单位创造的情境

为了提升学习效果,学校需要将课堂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时,要注重分组合作、相互学习。如在讲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时,老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可以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展开讨论,并进行自我介绍。与此同时,针对教师设置的问题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回答。在这样的分组交流中,每个小组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形成积极学习、善于思考、互相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方式。

(二)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

学习情绪是指学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设置一系列的互动活动来开展,例如,在讲述“美丽中国”之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并且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案,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些小游戏或者活动,例如:当得知“雷锋叔叔爱我们”时,教师可利用游戏环节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得到愉悦感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知识,为今后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网络平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例如,利用QQ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图片上传至QQ空间中。学生在浏览网络空间时,既可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也能够了解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还可以分享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及思想的理解和感悟,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这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师生提供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到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青少年所面临的心理状况以及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等。

(四)通过图片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很多,例如尊老爱幼、勤劳勇敢等,这些传统美德都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有着广泛的体现。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通过图片讲解等形式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图片在学生心理教育当中的作用,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例如,在讲解“端午节”时,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图片,以端午节特有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中国人传统习俗相关知识点等,这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人喜欢吃粽子的历史背景及其习俗等。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相关内容的展示也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国传统美德是我国道德美德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

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当前主流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了更好地提升新课程教学的质量,教育系统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大力倡导教师在课下有效地整合资源,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新课程教学。例如,在教学“和谐社会”时,教师就利用了多媒体功能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个人素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在教学“责任与义务”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讲解新课程所蕴含的道理。总之,教学中多媒体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生动形象、全面深入又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 结合新课标,优化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核心概念的解读;第二部分是重点知识的讲解;第三部分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在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意识、自我认识等心理因素的同时还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标志着课程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培养。新课标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式的实施。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一)利用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课前准备、课中讲解、课后巩固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同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其在教材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初一年级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向他们传达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学到一些优秀品质的以及这种行为是如何得到他人肯定和赞扬的。其次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例如对交通安全这件事情来说,由于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交通安全不存在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所以认为只要做到安全出行就能够保证自身及他人不受伤害,从而错误地对待交通安全相关工作。再次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比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更好地达到目的。最后还要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进行有效互动。

(二)让学生学习到有关的心理知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例如,在讨论《安全意识》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无论男女,在日常生活当中都需要注重安全,对不同的行为要谨慎选择,以免给自己带来危险;在讨论《守法意识》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个人都应该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行事;在讨论《责任》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遵纪守法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在讨论《诚信》时,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诚实守信……通过对这些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分析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道德与法治》这一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学知识和人生哲理来思考人生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等加强与课堂上相关知识的联系。

四、 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

从心理教育角度出发,教师只有注重心理教育功能的渗透,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趣味互动活动或者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活动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建立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和生活态度,从而积极应对新时期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例如,在学习《生活与理想》这一课时,要让学生讨论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便可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我能为谁做什么”等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一)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心理素质

教师作为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在课堂上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必须及时地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自我发展》这一课时,教师要利用“班干部”这一身份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不同层次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友谊及行为习惯。在课堂上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进而及时解决问题。教师应当根据自身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其他成员在心理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进行分析与讨论,并根据学生所具有的优势与缺点来确定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例如在教学《生活与理想》时,教师就应该了解每种类型同学的优点和缺点,并予以引导与总结。这样教师就会将这些优点与缺点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师要进行积极互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上的精神风貌、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来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这一课时,可以开展相互学习小组、班级文化活动以及班级特色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小游戏活动以及相互交流讨论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信心。

(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思维能力越强,学生就越能根据外界信息对知识进行理解、推理以及归纳。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样就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例如在学习《社会热点》这一课时,就需要学生分析一下社会热点事件的热点人物,他们是如何处理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问题带到生活中来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在学习《我想有个家》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如果父母给了你一张地图或者一张名片,你会在哪几个地方居住?这一过程我们又会产生哪些疑问?如果不能提供详细信息,我们又该怎么办?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因此,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这能极大地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感染、影响学生以及影响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合理地运用批评和表扬。教师在批评与表扬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并利用语言鼓励学生进行正面回应以及勇于向老师提出意见。教师在运用批评与表扬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同时教师也要严格按照制度来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师队伍保持健康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开展班级心理活动

当前,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参与到班级心理活动中来,而这种消极的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严重影响。因此,初中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活动学习以及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提升。在进行班级心理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提升心理素质。例如:在教学“快乐和责任”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在班级心理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初中学校应不断丰富班级活动形式和内容,为实现心理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渗透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 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初中阶段的心理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人格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发展水平,就需要将心理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来。思想品德是人们思想与行为的集中体现,要想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就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来。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如果不能正确地进行心理教育,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猜你喜欢

价值观法治道德
我的价值观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