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贯通

2022-02-23

考试周刊 2022年4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老师

窦 进

教师通过阅读和书写的贯穿式教学,让学生由原来的听变成了学生听、老师讲,然后把老师讲的东西读写,并将其融入写作中,这实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中的词汇、短语和优美语句的积累和应用,增强他们的语文技能。目前,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其核心思想的正确认识,同时,通过读写的结合,让学生对文本的修辞和结构进行分析、理解,并把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为以后进一步深入研究语文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 读写贯通教学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主要的内容,而在语文中,“听说读写”是非常重要的,而“读写”又是一种书面语文,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而且还能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到的东西,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更多地注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忽略了课文的修辞和句型的巧妙运用,致使学生对课文的研究不够深入,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而读、写相结合,则能够达到“立足文本,以读促写”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水平的目的。

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习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破除在阅读和写作上的障碍,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文学的魅力,并从文学中汲取知识,真正建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读写贯通模式的必要性

(一)有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外部世界形成初步认识和探索欲。在这个时期,学校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采用读写贯通的方式,把各种学习单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另外,小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逐渐加深对文章的感觉和理解;同时,在写作训练中,也可以通过模仿来理解文章的句型,从而为提高写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通过抒发自己的情绪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读写贯通教学模式把读写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题。作文之所以难,是因为学生的词汇积累、句式积累、语句积累不足,也没有形成阅读习惯。而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读、写相结合的方式,则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阅读中不断积累所需要的知识与材料,解决了学生在写作中不知该怎么写的难题。同时,学生的写作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语文应用包括四个层面:听、说、读、写,而“听”和“说”能力的培养则是基于对语文的理解。因此,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对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评估,要从总体上考查其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实践表明,读写贯通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读写贯通不紧密

目前,许多教师仍坚持“分段式”教学,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读与写”是相互促进、互惠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老师习惯性地把阅读与写作分开,利用文本分析、文本提问、文本讨论等方法进行阅读,而忽视了对文本的再创造,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传统的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教学思路,很容易造成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上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语文能力。

(二)阅读目标不清晰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许多事情还处在认识的初级阶段,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往往会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和目标,没有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从而使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不佳。另外,部分老师也在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寓教于乐”的阅读,但是现在已经存在着“娱乐”现象,使得课堂上的气氛看上去很活跃,但学生却很少有收获。

(三)教学策略待优化

许多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往往采取“师讲生听”的方式,虽有部分老师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但所提的问题简单明了,缺乏开放性、创造性和探索性。长期来看,学生的阅读思维很容易被简单化、基础性的问题所束缚,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核心素质,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整体素质。

四、 读写贯通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现读写结合,强化课堂仿写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读”与“写”相分离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读”与“写”的分割。同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更注重学生对课文的分割,指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旨。这就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充分地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从而使他们的阅读兴趣逐渐降低。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体验,致使他们的语文阅读成绩不佳,同时,语文阅读教学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要把“读”与“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中去。在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修辞和句型进行分析,并对其精妙之处加以探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其魅力,提升对其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草原》的讲授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如,把骑着马的男人和女人比喻成一道彩虹,老师就能让他们去想,为什么作家会把他们比喻成一道彩虹。在短暂的思索与沟通之后,有人提出,由于作者所述骑马之人,男女老幼,皆以不同颜色为主,而彩虹的颜色也丰富,故作者把人比作一道彩虹。

同时,也有同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七彩虽然层次分明,但男女、老人、孩子的服装颜色却是相互融合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很形象,但不太准确。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想,怎样把颜色融合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五颜六色,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油画,里面的颜色不是五颜六色的,而非彩虹一样层次分明。”通过对这个例子的分析,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内容,可以用比喻的手法,也可以用拟人的手法。

这时,有人写道:“爷爷提着水桶,一深一浅,把大白菜给踩疼了;白菜哭得稀里哗啦。”“一深一浅”指的是爷爷用一只肩膀扛着水桶,不平衡地往前走,一只脚很重,另一只脚很轻,很容易把白菜踩在地上;白菜含水量大,脚踏后会有大量的水珠,因此可以形容为“哭”的白菜,这是一种很准确、很形象的拟人技巧,显示出学生对人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生活与文学的理解。

从以上几个方面不难看出,阅读与书写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教师要准确地分析教学内容,指出所使用的语言是怎样的,还要指出修辞的准确程度,让学生考虑,有没有更准确的描述。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老师会要求学生模仿,并鼓励他们在模仿中表现优秀,要及时地鼓励和肯定,让他们继续努力;当学生模仿得不够好时,老师要鼓励他们,让他们别灰心,并帮他们找出问题所在,在读与写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实现课内外阅读结合,扩展阅读范围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阅读领域比较单一,只限于文本,并且普遍采用单篇阅读,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使他们不能接触到教科书之外的其他内容,使他们的眼界变得狭窄。同时,枯燥乏味的阅读材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到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与技巧,还要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方式,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喜爱。这就要求教师要拓宽阅读材料,一方面要以课后语文为辅助,采用群文阅读,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积极地与名家作品交流,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实现课堂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必须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进行互补。

比如,小学语文教材里就有四部经典作品的节选。比如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都是关于四大名著的,老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介绍一些经典作品。比如《草船借箭》,讲的是诸葛亮,讲完了这个故事,老师再介绍“七擒孟获”“空城计”“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等与诸葛亮相关的有趣故事。

同时,老师还可通过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短片,让同学们领略到古代文学和优秀电影的魅力。老师在课堂上除了将课外材料导入课堂,还可以向同学们发放阅读材料,或是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阅读,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应该指出,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在这一阶段,部分小学生也开始接触到了网络,其中有些内容并不健康,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多接触正面的文学作品,让他们能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大量的文学材料,同时也可以在课后的阅读过程中进行写作的培训,达到读写统一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三)开展日常性写作训练,实现以写促读

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自我阅读的缺失,在没有老师和父母监督的情况下,他们很难主动地阅读。在完成作文教学任务时,老师可以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比如《草船借箭》《猴王出世》,老师们可以让学生去读《西游记》,分析《猴王出世》后的《大闹天宫》,然后再写一篇关于孙悟空的见解,这样,学生就能写出自己的作品了。所以,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使写作训练成为一种常态,使学生在每日的练习中积累写作的经验,并能每天阅读特定的文章,进而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日常写作的培养。

第一,将所学到的内容与课堂上的内容相结合,进行课堂演讲,就像前面所述的案例那样,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第二,可以安排学生每天做一次日记,记录下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收集写作的材料。读书,不仅要看课上的内容,还要看书里的东西,并且要读懂人生。只有这样,人们才能通过生命经验来读懂生命,书写自己的生命经验,从而达到读、写的真正意义。

比如,学习《黄山奇松》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周围的风景,或者是自己所处的城市风景、人文,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来撰写一篇日记,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可以使用课堂上学习到的学习方法,这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真正达到“立足文本,以读促写”的目的。

(四)关注学生阅读需求,增加对阅读技巧的指导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与沟通不足,使老师无法理解学生的需要,而学生又往往无法跟上老师的步伐,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丧失对语文的学习自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阅读需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要求,通过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阅读技能,并据此进行相应的阅读引导。在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迅速地融入阅读的氛围中。

比如,在《草原》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牧民的视频、草原的照片,让学生了解草原的广阔和美丽,并进行后续的教学。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和学生交流,发现有些学生对草原很感兴趣,他们希望老师介绍一些关于草原的知识,老师可以向他们推荐《狼图腾》《额尔古纳河右岸》等。

同时,还要注意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比如,有些同学喜爱读古典文学,有些喜爱科幻小说,还有些则喜爱现代散文,老师要帮学生找出正确的读物。在阅读课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技能的培训。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一些很好的词语,便可以把它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日志或写作练习,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分享。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技术,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

(五)优化作业设计,布置读后感作业

笔者认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做到读写相结合,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老师可以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然后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最后交给老师批阅。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阅读成绩进行批改,发现观点新颖、有创意的,要给予正面的评价。

通过批改读后感作业,可以有效地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感知到他们的写作能力,加深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认识。在安排作业时,老师要对作业进行优化,把传统的抄写作业改成“抄+看后感”,这符合“双减”的大趋势,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课外阅读作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课外阅读也可以通过读书和看电影来实现。

比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之后,老师就会让同学们去读关于圆明园的文章,无论是文学还是电影,然后再写一篇读后感。这样的家庭作业,既能使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对他们将来的成长与发展都十分有益。

五、 结语

在文章中,笔者首先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基于阅读和写作的建议。通过解读学生的阅读需要,利用优化作业的设计来促进阅读与写作的融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