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

2022-02-23毛国韬

考试周刊 2022年46期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过程

毛国韬

一、 引言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素质全面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阅读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读书的一个内心动力,对语文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在小学时期,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十分重要。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

阅读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的积极性情感体验,也可以说是读者们通过阅读所感悟到的精神食粮。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与阅读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正确、全面和系统的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精神享受与乐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丰富情感和较高文化素养、热爱生活的人。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能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又能为其日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提高学生思维逻辑水平与想象力等方面都有重大作用,是智力开发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第二,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提升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三,从学生发展方面来看,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有效推动其身心健康成长;第四,阅读兴趣的培养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便利。通过对学生兴趣点进行研究,可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文学的爱好,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以便提高语文课堂的质量。基于此,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语文教育中不可忽略的部分。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新课改理念、教材内容理解不透。虽然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中小学要进行“素质化”育人工作。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部分学校和教师由于缺乏相应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致使学生未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被边缘化,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且影响了其他方面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化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解读,并将文本蕴含于理解之中。但是就目前而言,多数学校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基本了解,有部分小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有关书籍或者书刊。也有些教师自身没有及时更新教材内容或不注重教学方法,导致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长期接受良好的语文阅读教育。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一直不见成效,这需要教师引起注意并加以改善。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策略与建议

(一)在阅读教育中教师要合理激励学生

美国教育家曾说:“一个人的成功是来自对他周围环境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成为一种无形财富,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良好的阅读兴趣不仅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还会使其获得满足感。阅读教学中老师应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每一个细节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其积极向上。

比如,以“秋天的雨”教学过程为例。在这节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要善于激励小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点,可以通过结合实际的设问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如:“在你们的眼中,雨是怎样的?不同季节的雨有怎样的特征?你喜欢哪个季节的雨呢?为什么?”这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提出的问题,能让学生主动思考,也能拉近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问题以及文章内容的看法,对表现优异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奖励和赞美,这可以充分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课堂上来自教师正向的鼓励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教授学生阅读技巧,提升其阅读动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技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阅读技巧的培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学生不断地探索和练习中实现。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学习内容来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训练时间以及练习材料等,以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培养。

例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对其中的重点字词句型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引导学生朗读文章,遇到不懂的语句或者是段落进行标注。当结束文章朗读时,可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要给予合理的解释。随后教师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激发学生对作者、主人公和故事中各种角色及关系等方面产生深刻印象,以此激发学生对故事的探究心理。在此期间,教师要不断传授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从短句到长句,再到慢慢了解句子的内涵,在不断地基础练习后培养学生分析整篇文章的能力,由浅入深地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手段还原整个故事,这样可以充分提升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热情,使其爱上阅读教育课程,并进一步提高其对阅读的兴趣。

(三)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

情境教学是指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中所学内容和实际经验等进行设计、组织课堂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情境的创设可以使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时更具有感染力与启发性,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章之中,激发小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的热情。

例如,在“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创建情境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教师先跟学生一起找出这个故事中一共出现了几个角色,并根据角色数量进行简单的分组,在分组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自行寻找合作伙伴。各组都将演绎同一个故事,每个同学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在情境中扮演的角色。为了更好地进行故事的演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揣摩出角色蕴含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在故事的架构内,对角色进行二次创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内容的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书中角色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悟出阅读的真谛。

(四)设置教学悬念

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而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必须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入手来进行有效引导。“悬念”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文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蜜蜂”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就可直接设置悬念,对蜜蜂进行一定的描述或者分析侧面描述蜜蜂特征的优美语句,让同学猜测具体是哪种昆虫。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接下来的阅读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就可公布答案,对猜测正确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认可和表扬。教师的赞美和夸奖可使学生产生满足感,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进行课文阅读的时候,教师也要让学生带着“蜜蜂具有怎样的特征?蜜蜂真的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吗?”等这样的问题进行文章的欣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认真的思考,而且通过问题的设计能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和探索文章内容和情感表达。

(五)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文章情感态度的理解,进而决定着小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理解教师传递的积极正向的信息。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营造良好、宽松、舒适、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

例如,在进行“神笔马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营造舒适的环境来让学生进行学习。由于这篇课文属于故事类型,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阅读环境。良好的读书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内容和文章情感态度的理解,同时还能陶冶学生的美好品德。为了给学生创造优质的阅读环境,教师可在课余时间利用多媒体设备定期更新一些语文课本内容和相关资料,以供学生参考,同时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推荐或者准备一些图书资源方便学生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更为浓厚,而且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的活动当中。

(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阅读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实际教育实践中,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更应从学生实际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主动探究阅读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例如,在组织阅读学习的时候,可以让一些有相同阅读爱好或者相似阅读喜好并具有共同话题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定期让学生对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教师也要引导小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课外阅读,来获取更多有益信息。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思想观念等,从而达到培养良好自主性阅读意识的目的。

(七)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

阅读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阅读和分享同步进行,学生才能对文章进行更好的把握,进而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乐趣。而且阅读分享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学习、提升能力和提高知识水平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个读书分享会或者阅读角等利于学生学会阅读分享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并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读过的内容写成读后感并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教师要跟学生共同探讨有关阅读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提出合理意见等方式来鼓励小学生参与到分享阅读活动当中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或者朗诵一些自己喜欢的古诗等,这些活动都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写作以及表达情感等多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也应主动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会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讨论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并且能够将所学到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并相互借鉴。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在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从而使其失去兴趣而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或者是被淘汰品。

(八)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

阅读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探索和研究,也就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并从中获取相应信息。可以说,阅读兴趣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阅读兴趣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且其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对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兴趣时,往往会被其中的内容吸引,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进行阅读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定期开展主题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读书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也要注意到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这一特点以及小学生在课外读物中所表现出来的朗诵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技巧,并使其长期坚持下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进行阅读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有关儿童读物、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让学生自由地读一遍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书,以这些方式来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笔记大赛和读后感悟竞赛等,来鼓励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以及文章主旨内容与情感;也要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等方面的培养工作,从而促进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及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这些做法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长期坚持下去。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除学生的自主自由积累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要求去积累。比如:把从课外书中看到的描写风景或者人物的优美语句进行摘抄。也可以跟同学借阅摘抄本,把同学本子上记录的美好词句进行收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种积累的好习惯,会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基础的宝库,从而为运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 结语

总的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性,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开展形式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和思考,并且提高自己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相结合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文章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更好地完善这些不足等,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小学生语文过程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是小学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