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2022-02-23杨慧杨玺

考试周刊 2022年46期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思维

杨慧 杨玺

在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教育教学中的各个学科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不能延续传统的教学思想,将各个学科进行主次划分。这样的教学思想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创建,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依然要将地理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开发出更多的教学方法,辅助地理教学质量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科融合的思想落实,把数学知识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借助数学知识的相关内容,完成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 数学元素的渗透,促进地理知识理解

(一)数学公式

数学公式是数学知识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针对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师也可以把数学公式融入地理学习中,辅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地理知识。图形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构成就是将一些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进而将缩小后的样貌体现在地图上,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地理图形,包含地形图、景观图以及其他内容的图示。在地理图示教学中,比例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图形中所反映出的地理知识,就需要借助数学公式,让学生先明白比例尺的概念。比如,教师可以将比例尺的概念换化成数学公式,让学生对这个抽象的概念进行深入理解。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运用数学公式就是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借助这个数学公式,让比例尺的含义更加明了。学生可以透过这个公式依据数学知识思想分析出比例尺对地理图形的影响,进而得出比例尺与地理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图形知识。一般来说,比例尺越大,图形显示出的实际情况就会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形显示出的实际情况就会越概括。有了这一了解以后,学生就能对地理图形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保证学习过程更加高效。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讲解比例尺时将数学公式引入,给予学生一个更直观的感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数学图表

数学图表也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元素之一。我们常常能在地理教材中看到一些数学图表,包含曲线图、柱形图以及简单的数据图表等,它们运用数学的思想将一些地理知识反映出来,然后加之图形的辅助,让学生的理解更充分、更彻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数学图表。教师要具备基本的图表思维,将地理知识充分反映在图表中,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比如,在人口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数学图表这一数学元素,提升学生对人口的认知。在教材中,谈论到晚婚晚育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密切联系,其中就是利用一个数学图表,将晚婚晚育所带来的人口发展现状表示出来。同时借助晚婚晚育的前后对比,发现人口的慢增长和晚婚晚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样的对比图分析,学生利用自己学习到的数学图表知识,不难发现这一问题。基于此,让学生对我国人口的后续增长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并借此提高学生对人口增长的认识。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具备数学图表分析的能力,这样才能深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丰富学生的思想,解决地理教学过程单一的问题,让地理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三)数学数据

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关数据的地理知识不在少数。因此,数学数据也成为地理教学中应用数学知识的主要方面。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认识。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地理教学内容中有关数字的知识,并将其中的内在联系进行凸显,加强学生的理解。比如,在民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各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进行说明。以人口数量为依据,对中国国土上的56个民族进行有效介绍。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少数民族,以及各个民族和谐共处的社会精神。教师利用数字反映汉族的人口数量是全民族中最多的,占到90%以上。以当今国土上的人口总数为基数,同各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进行对比,并计算出各个民族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这样一来,就能清晰地反映出人口数量多的民族有哪些,人口数量少的民族有哪些。同时借助这样的数字表示法,还能增强学生对各个民族的认知。另外,依据人口数量延伸出其他方面,辅助学生更完整地完成对民族知识的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设定,从数学数据展开分析,找到各个民族之间的有效关联。从这一关联出发,延伸到饮食、文化、风俗以及服饰等方面,落实各个民族的不同特点学习,保证民族知识的渗透。

二、 数学方法的渗透,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一)数学运算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一些地理问题的解决以及一些地理数据的求解,都需要运用相关的数学运算方法,包含加减法、乘除法、综合运算法等,运用这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求解一些地理数据,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充分。比如,加减法,涉及时间差、高度差等内容时,教师就需要借助数学加减法进行讲解,让地理知识的呈现更符合逻辑。而乘除法常常在计算一些百分比或者比例时使用。乘除法的运用使得各个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可见,数学运算是地理教学中极为常用的一种数学元素,是数学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的一种体现。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运算方法,将各个地理知识的本质进行挖掘,并衔接好各个地理知识的内部关系,保证地理学习的高效性。为此,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在获取地理知识信息时,能在第一时间联想到数学运算方法。借此,丰富地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地理学习中反复巩固数学运算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利用数学运算方法解决地理问题,还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完成理解记忆。理解记忆是一种最容易实现的记忆方法,通过数学运算方法的提出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完成理解记忆过程,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扎实地学习地理知识,以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二)数学证明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证明方法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证明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将这一方法融入地理教学中,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分析,保证地理学习过程更加高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地理教学内容运用数学证明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突出。比如,在地形地势学习中,教师就可以依据数学证明方法讲解地势的构成。实际上,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从西向东呈现阶梯式地势分布。从西到东海拔分布依次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接下来是平均海拔在1000到2000米的高原和盆地,剩下的是500米以下的平原和丘陵,以及继续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这是我国地势从西到东的一个具体分布,它是由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在这一内容讲解中,教师可以运用证明法。以我国的东部海洋分布为依据,根据地理结构的分布,包含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将地势构造进行充分分析。基于此,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地势西高东低的局面。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势的分布状况与地理面貌构成存在必然关系,进而让学生充分理解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势构造的特征。可见,通过数学证明方法的运用,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理解地势问题。

(三)数学读图方法

数学读图方法,就是学习数学图形时应用的一种数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数学读图方法坚持由简到繁、由点到面的原则。基于这一原则,对图形内容进行全面理解。在进行地理图形讲解时,教师也应秉持这一原则,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利用这一原则,将地理图形中的信息进行充分了解,保证地理知识的完全挖掘。由简到繁,就是先从简单的时间、空间以及元素构成出发,了解各个方面的基础信息,进而寻找各个元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使得图形中所蕴含的信息形成一个整体。由点到面,就是从一点出发,分析这个点对整个图形信息的影响,进而从全局上进行总结,找到图形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比如,在疆域的学习中,一个世界地图上突出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和日本等国家在世界的位置。通过这个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国家的具体位置以及各个国家的疆域和边界。在学习这个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将数学读图方法落实到地理图形学习中,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从直观上让学生将这个图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进行说明。基于此,教师再引导学生向疆域概念靠拢,把各个国家的疆域问题进行说明,进而从大局上完成对这个图形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将整个图形的信息进行充分挖掘,让学生更深入地完成对这个图形的理解。另外,教师再从经纬度这个点出发,引出不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进而延伸学习内容。借助这样的读图方法,可以给学生的理解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得心应手。

三、 数学思维的渗透,丰富地理教学价值

(一)数学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必备的思维素质之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逻辑思维,教师可以将这种思维渗透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将地理教学价值进行展现,高效构建地理课堂。为此,教师需要在地理教学中融入逻辑思维的培养,让逻辑思维辅助地理教学高质量完成。比如,在气候的学习中。我国的气候大体特征为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这一气候特征的形成,取决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构造。教师可以通过经纬度以及地势地形引出气候的变化,借此形成一个气候知识的逻辑框架。从根源出发,到表现结果,阐述出气候的实际变化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充分了解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表现的原因,使得整个地理教学过程更具逻辑性。通过这样的教学设定,教师就能将气候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串联,保证每一个讲述环节都是有依有据,提高地理知识的科学性。让学生认识到气候条件的形成存在一定程度的必然性,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就是数学中逻辑思维的有效运用。保证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逻辑性,让学生的理解过程更加容易,切实落实减负增效。这是地理教学高水平构建的充分体现,也是“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重要响应。为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素质培养创造条件,切实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数学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就是举一反三的前提,只有具备辩证思维才能保证学生看待问题更加全面。辩证思维也是数学知识学习的一种思维模式,教师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这种思维模式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辩证思维的好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难免会在学习一种事物时,要突出它的两面性,进而让学生的认知构建更加全面。在这样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运用数学辩证思维,开启学生的思维建设,辅助学生完成对地理事物的理解。比如,在长江的开发与治理学习中,教师就可以运用辩证的思维进行讲解。长江作为处在我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它的占地面积极为广阔。而且长江是一条没有结冰期的河流,这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基于此,教师给学生讲解长江的开发,在社会经济建设中,长江这条河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并给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助力。为此,我国在长江流域建立了许多水电站,利用水能与电能之间的有效转化,给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资源。同时,长江又是沟通我国东西运输的重要桥梁,在长江流域中建立了水上运输线,辅助东西经济的发展。这些就是对长江资源的重要开发。讲解完开发以后,教师开始进行转折,引出对长江的治理工作。这一环节就需要利用学生的辩证思维,助力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的转折,给予教师创建一个转折的切入点。利用数学的辩证思维,教师可以找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点,让整个教学过程过渡得更加顺畅,学生接受起来也会比较容易。

(三)数学联想思维

联想也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利用联想思维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创新成为初中生必备的能力素质之一。由于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极高,教师要在地理日常教学中赋予学生更多的创新机会。运用学生的联想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地理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地理教学内容,找到可以发展学生联想思维的切入点。并将这一点进行扩大,切实创建一个联想环节,让学生的联想思维得到更大程度的培养。比如,在自然灾害的学习中,教师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相关资源,将各种自然灾害场景在课堂上呈现。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以后一定会有感而发,教师要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为此,教师设定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你联想到了什么”。通过这一主题的公布,学生就对这些图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对各种自然灾害进行反思,为后面的学习创造前提条件。通过这样的教学设定,教师会有效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其向着更有益于教学的方向发展。同时,利用学生的联想思维,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整个过程进行联想,保证这一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加透彻。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创地理教学的新天地。地理学习内容中蕴藏了很多数学知识,包括数学元素、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维等,教师要将这些数学知识充分挖掘,以助力地理教学高质量完成。为此,教师要提高地理教学中的学科融合思想,运用数学这一学科中的相关内容,将地理教学过程进行丰富,保证地理知识高效输出。这样学生也能利用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高效完成地理知识学习,提高学习成果。借此,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水平上实现更大程度的进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分图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