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研究

2022-02-23余扬坚

考试周刊 2022年46期
关键词:新课程探究数学

余扬坚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采取一定的办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不只是需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要凸显真正的教学活动价值。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国一直属于应试教育,分数决定一切,从而导致大多数的课堂一直是以老师为教学主体。新课改推行以来,即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教学模式,课堂逐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一般。

一、 基于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向转变

(一)进行身份转换,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仅需要面向班级内部的全体学生细致讲解各种各样理论知识,也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能力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技能教学策略与方法。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能力发展需求,必须要结合课堂教学的主要情况,快速调整原有的教学策略与模式,巧妙、灵活地用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动能。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发展,同时也要注重以学定教。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育的时候,教师要有身份转换的意识,将自己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受教育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让课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而不是成为老师个人表演的舞台。其次是要强化学生的课堂体验。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分析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让优秀的学生能在课堂上有所提高,同时也要让底子相对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所收获并得到提升。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使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具有挑战但能顺利完成的学习目标,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取进步。

例如,数学教师在使用“分层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当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分层,这样每一个层级的学生数学能力相对比较平均,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授课的难度,让各个层级的学生可以更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利用科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帮助每一名初中生可以获得良好的数学能力。比如在教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第一层学生的数学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主要让学生学习“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数学理论内容,第二层的学生数学能力一般,他们需要更为有效的启发,因此数学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主要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反复练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题过程,帮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三层的学生的数学能力较强,教师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可以掌握灵活运用的技巧。这样在难度不同的层级中,学生可以进行针对性学习,使初中生高效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

再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第一个层级,教师要利用直观的方式将“收集数据”以及“整理数据”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多媒体手段”,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第二个层级,教师要让学生开展“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统计调查图”以及“直方图”,帮助学生学会解题的方式;第三个层级,教师要提高课堂的实践性,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中“统计整理组内学生过去两年的身高数据”。这样通过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将全面理解“数据”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与数学能力。在当前教育理念下,教师在课堂当中的授课计划要更加的灵活,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充分利用“分层”的特点,将每一节数学课进行“分割”,在每一个层级当中进行不同目标的教学工作,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优化课堂的结构,让学生在学习时全面锻炼自身的不同素质,使初中生能够获得全方位的提高。

(二)学会主动放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及时掌握课堂的主要内容,也需要快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性判断能力,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积极推行新课改教学政策的大背景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模式与方法正在发生深层次的调整与转变。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自主努力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明确未来的学习目标以及人生成长目标。部分教师认为,课程讲得足够细致全面就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保姆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依赖性,从而影响到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学会放手。课堂教育要尽量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通过自行探究和学习来收获知识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即保证学生探究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确保学生探究思路的正确。同时,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及时纠正和干预。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学习,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时,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学生明确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分别相等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但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当中,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这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结束之后,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集思广益,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明确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各个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数学教师的评价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是点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表现,还是评价他们练习的质量,教师都可以发现学生的实际状态与问题,以此不断优化后续教学的计划,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要进一步优化评价的方式,针对不同状态、不同能力、不同问题的学生进行充分恰当的评价,以此使全体学生能够激发出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同时帮助学生逐渐改善自身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可以更为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使初中生能够尽快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学会自我反省,推动自身教学成长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定教”,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个人成长,而想要达成这两个条件教师就应当积极地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纠错,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复盘。首先是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安排进行复盘,根据自己课堂教学的表现,分析是否还有优化和上升的空间,并及时总结并加以改正。其次是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复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当学生学习较为投入、响应相对积极、课堂收获较大时,就证明这课程是相对成功的。反之教师则要深入思考自身的教学还存在着哪些缺陷?是否真正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体验?只有经过不断地复盘和自省,教师才能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二、 基于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策略

(一)基于新课程理念的生活联系,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很多学生在课上完全依赖教师对他们的指导,有时会出现严重的“溜号”现象。这时教师不方便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只能提醒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中。但如果大多数学生都这样学习的话,那么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想要提升初中生的学习质量,就必须不断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应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具有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课前导入,而课前导入的环节,也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进行充分的知识认知,同时,针对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导入环节的创新和优化,让学生能够真正达到理解性吸收。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比如这样提问:“同学们,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课本上所展示出来的图形呢?”学生在教师提问之后,便会联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事物,而这样的联想过程就给予了学生一个逐渐进入课堂正题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能够有一定的思考。最终让学生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数学课本上知识的学习,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灵活。再比如在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这节课的讲解中,很多学生在听课时,只会跟着教师的提问和教材中的解题步骤完成需要计算的部分。如果当堂提问相关概念,学生只会照着教材阅读,缺乏理解知识的主动意识。教师可以拿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个多边形物体,为学生演示如何确定角的存在,并判定这个角属于内角还是外角。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理解课堂涉及的基本概念,再为学生讲解例题的解题步骤,使学生充分建立学习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不断进步。

(二)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氛围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正值青春期,因此,自尊也是此阶段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数学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揣摩,并有效利用这样的心理特征进行课堂气氛的营造。与此同时,课堂气氛在活跃的状态下,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增强,而教师适时地给予学生更多的赞扬和肯定,学生也能获取更强烈的自信,而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激发也会更加容易。

例如,在学习“梯形”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概念的讲授之后,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梯形内容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跟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设计一种梯形的模型,让老师看一看谁设计的梯形模型最实用!”此时,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参与到创作之中,且会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对课堂的知识点记忆和理解得更为深刻和牢固。

(三)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合作探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可以逐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解决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初中数学知识点其实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让初中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探究也是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点:每一个小组中的成员都需要达到性格和层次的互补,由此,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取长补短,并不断从小组成员中获取更多的思考角度和方法。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最终达到自我提升和问题改善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开方根”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让学生去解决平方根和开方根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去解决相应习题的方式进行小组合作的练习,并且进行计时比赛,完成最快的小组获得最后的胜利,由此,小组成员会根据自己的长项而完成整个题目中的优势部分,这样一来,互补的小组便可以更快地完成比赛的任务,而这样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此期间达到思维的碰撞,同时也能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框架。

三、 基于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点难点

(一)构建生本教学理念,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基于新课程理念要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改革与发展,首先需要从当前师生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改良,因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对课堂的创新与优化能够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灌输数学知识却难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主要是因为双方之间缺乏互动。因此,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对以往错误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重蹈覆辙,而是应当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上构建起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在实际课堂上,能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随时随地考查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反馈,让他们提出相应的个人建议,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考察或考虑来决定是否需要吸纳学生的建议。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点的讲解,但学生对之前所学的有理数加减运算的知识点还有一些遗漏,因此可以在课堂上建议教师利用简短的时间对前期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再进入本节课的正式教学过程中。通过这样的知识回顾导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复习之前的知识点,从而构建起有理数运算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观念,才能够真正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数学课堂创新演进和发展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从以往课堂上的控制者和知识灌输者角色中脱离出来,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更加积极活跃的表现。对学生而言,也不再是数学课堂上的被动参与者,而是能更加开放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配合数学课堂上的各项教学环节与实践活动对数学课堂的优化建言献策。

(二)知识衍生趣味话题,营造活跃学习氛围

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所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运用一些更加丰富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就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教师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就应当在课堂上选择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讲解,并且可以利用当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衍生出一系列的趣味话题,让学生结合这些趣味话题在课堂上展开热烈的讨论。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轴对称现象”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到轴对称现象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通过观察发现一些轴对称现象,并且将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与大家进行分享。在学生所搜集的课外素材中,有一些不属于轴对称现象的图形,学生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也应当进行有效的辨别。这样的数学课堂互动过程,更有利于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学生乐于在课堂上积极表达,在与其他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增长自身的数学见识。再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这一课的内容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学习研究事件的分类以及概率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首先将学生合理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问题去探究,比如:“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假如掷一次骰子,请思考可能出现哪些点数?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发生吗?出现的点数是4的概率是多少?”进而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共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等,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日常的小组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新时代的初中生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此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使自己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主要角色则是学生,鼓励学生在明确的分工合作下有效地完成知识的探究学习。除此之外,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互相分享学习经验和技巧,而这也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取长补短,最终有效实现整体的进步。

(三)开发全新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媒介工具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要想基于新课程理念实现创新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还需要在现阶段的课堂上给学生开发出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要求教师能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灵活使用各种媒介工具来呈现全新的教学状态,其中包括运用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详细剖析,并且能与学生之间就知识展开互动与探讨。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课时,在电子白板上绘制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这相较于传统的黑板板书更加便利,所绘制的图形也更加符合规范,让学生以更加简单直观的方式来掌握其中的几何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来打破以往数学课堂对时空的限制,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打开对应的微课视频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过程提升数学正式课堂的教学效率。再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微课技术制作一段简单的画面,让学生成功感受到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变化,以动态的形式进行转变,此时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进行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能顺利地找到相交、相切和相离的含义。通过微课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必然会得到持续的提升,而学生也会深度地进行知识的分析和研究,完善课堂导入的形式,促使整体的课堂教学方向更加明确,真正满足学生内心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得以全面地运用,不仅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为学生深度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地运用新颖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微课教学,展现课堂教学的内涵和主旨,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与学生内心的好奇心进行统一,全面进行课程的创新性分析,以简短的画面进行导入的设计,成功地激发起学生潜在的探索欲望,真正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研究意识,刻画出知识的直观性特征,打破课堂教学枯燥的状况,促使课堂教学绽放出强大的力量,引导学生不断地前行,进一步明确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组织和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简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同时也是课堂的绝对主体。想要新课程理念运用在初中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新观点,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新课程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