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2-02-23刘利娜

考试周刊 2022年4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思维数学

刘利娜

在2022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宽度的拓展,强化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深度理解。如何创新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属于工具性门类,其灵活性和实用性都是非常强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创设更加生活、灵活的教学路径,而不是以讲解、背诵为主要教学形式。为了完成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敢于尝试和使用最新的教学技术与教学方式,融入趣味教育理念,构建学做合一课堂,分析数学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强化活动布置,同时结合生活中的点滴,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拓展教学宽度,设计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生机的任务中进行趣学,提升综合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不但可以实现整体教育理念的完善,同时能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完成教学优化的前提是明确教学不足,这样才能够进行“对症下药”,也可以在完成教学优化之后实现“药到病除”。由于很多教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就难免在教学中形成一种惯性思维,缺少教学形式的变化。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前提,而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所以部分教师忽略了综合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并未将理论与实践合为一体,导致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很多学生一直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进行数学学习,用不变的方式去解决千变万化的数学问题,难以推算出正确的答案,对数学的学习价值也缺乏正确的认知。部分教师也没有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纠正,而是单纯地依靠习题的布置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使得学生的学习问题更加严重,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教学需要强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多小学生学习依赖性非常强,解题比较依赖他人指导,很难找到高效的学习路径,学生容易在遇到学习的难点之后不再设法攻克,而是寻求他人的帮助。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都提出了考验,由于教学方式缺少灵活性,很多孩子在遇到新的题目之后,并不注重探寻新的解题思路或者完成题目的深度解析,而是盲目地套用类似题型的公式。造成学生在学习中尽管付出很多努力,也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一旦遇到学习难点或者教师没有讲解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或者退缩心理。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数学课堂存在诸多教学不足。教师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课堂优化,给学生更多自主拓展的空间,以新课程标准为纲要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改革。

二、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优化要点

(一)围绕学生身心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2022新课程标准对以人为本的课堂构建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尽管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数学的学习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同样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学生的年纪较小,学习动机不足,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非常被动,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都尚未真正树立。这就需要教师去思考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实际需求来创设新颖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而这其中更加符合学生喜好的教学模式构建就是教学创新的方向,用兴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新课改对数学教学越来越关注,数学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把学生的需求看作教学设计的第一要素。这样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活力四射的学习状态,而不是在座位上呆若木鸡地听讲,学习专注度也会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学习状态的调整不但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激发,而且思维的活跃度也显著提升,学生会不断地进行自我拓展、探索,对数学学习来讲,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对提升学习效果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与需求完成高效教学的创设,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情绪。

(二)结合多元化课堂构建

前文我们讲过,教学形式的单一是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应将教学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有效的链接,其是将学生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和实践相融合的过程,与此同时,数学学习需要缜密的思考和深度的分析,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构建多样性的教学指导活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和扩张,让学生更加灵活地学习、思考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升深度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学生人生中重要的节点,老师在开展高效课堂创设的过程中,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也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探析空间,让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述出来。目前小学生的思维虽然充满活力,但他们还并未掌握如何去思考和展示自己的潜力。因此课堂教学要加入更多的引导形式,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宽度。在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创新的方向也给予了明确的指示,比如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强生活与课堂的联系、运用合作教学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这些都是数学教师需要去深度思考的。教师应该将多元化教学创设视作当下教学的主要任务,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创新素养,考虑到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并将学科特点与学生特点进行有效融合,以此为基础来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并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路径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才是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拓展教学宽度,锻炼学生数学素养

小学虽然属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内容也都是围绕基础概念展开。但是对数学学科来讲,单纯地记忆教材概念并不能实现学科素养的发展。数学的思维能力培养需要多样性的教学素材辅助,也需要更多的学习空间。教师应该以教材为蓝本,以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互动引导、游戏教学等模式为载体,不断地拓展数学课堂的教学宽度,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真正意识到数学的学习价值,感受数学中包含的各种元素。同时教师在教学拓展中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白数学不是理论型学科,而是一门工具型学科,学习数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未来考上某所高校或者对学业有所促进,良好的数学素养对日常的生活活动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通过教学宽度的扩展,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考量数学知识,探寻解题路径,并为学生树立创新意识,让学生能够尝试与教材不同的解析路径,敢于进行实践。这样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在日后的高阶学习中也变得游刃有余。

三、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结合信息技术构建课堂,活跃学生数学思维

2022新课程标准对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明确的指示。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涵盖了大量的发散思维,而学生普遍不具有充足的经验与阅历,这很难有效强化发散思维,甚至会对数学学科形成抵触探究心理。以人为本理念一直是教学改革中一再强调的教学出发点。学生在开始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普遍会感到无趣,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相应地学习负担也会加重。这就是2022新课程标准强调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的原因。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结合教学对象的内心特点,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完成趣味化课堂的构建,并带给学生焕然一新的学习感受,学生也愿意集中精力学习课程。与此同时,数学包含的内容非常灵活,并非简单地背诵定理或者公式就能完成高效学习。此时教师必须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学习的方式是非常多样的,对概念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展示形式。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讲解形式,转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认知,优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教材中的习题,对教学进行推广。对小学生来讲,趣味的事物是激发其求知欲的最好方式,教师一定要思考如何构建学生喜爱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对数学教师完成教学创新、提升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同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助力。教师要合理地设计和开发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根据学生的喜好,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把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学生易于接受的新颖画面,将抽象的数字变成趣味的影像,提升教学设计水平,也能突显趣味化课堂的教学价值。举例来说,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的教学中,数学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影像功能,把枯燥的课堂变成了生动的卡通世界,给学生展示两个漂亮的城堡,每个城堡里有9只小花猫、6只小兔子。随着画面的变换,学生也深深地融入课堂中。接着教师围绕画面展开互动,首先提问:“一个城堡里面有几只小兔子呢,几只小花猫呢?”学生认真地数了一遍:“两个城堡里的小动物是一样的,分别有9只小花猫和6只小兔子。”然后影像继续变换,孩子们看到第二个城堡里的小动物开始“串门”,最后全都走进了第一个城堡里面。教师可以提问:“现在第二个城堡里没有小动物了,第一个城堡里有多少小动物呢?”学生被这些活泼的小动物吸引住了,全神贯注地思考着,马上计算出:“有18只小花猫,还有12只小兔子。”接着让学生说出运算的过程,有的学生是按加法运算,有的学生则用乘法计算,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明白乘法的原理。学生在信息资源的吸引下把精力完全集中在学习和计算中,在数学学习中充满了快乐的体验,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这节课要讲解的内容,将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记录,再让老师开展引导式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二)师生合作,构建趣味的游戏活动

2022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从小学生的角度思考,游戏化的学习活动肯定是让学生感觉到快乐的有效教学模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内驱力的有效手段。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以往以自身教学设计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并未针对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完成优化设计。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教育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原因。但是小学生的共性是喜欢趣味性的内容,会为了兴趣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这就是游戏活动构建的宗旨,一定要让孩子们心生向往,才能真正做到全力以赴。所以,教师要懂得数学游戏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完成游戏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当成一项快乐的活动去努力完成。教师可以开展合适的游戏活动创设,让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来进行数学概念的理解,这种方式十分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为学生构建出相对更加真实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充分发挥出游戏情境的重要作用。在其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能够不断转换自身的数学观念,身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喊口令的游戏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来进行动作的演示。在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左手,同时,教师也需要举起自己的左手。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虽然口令相同,并且自己与教师完成结果也是正确的,但做出的效果却有一定的差别,自己与教师举起的手不在同一方向。这样学生便会针对自己的疑问而进行深思。通过游戏活动的展开,便能够让学生对物体空间位置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学生能够通过此类小游戏,逐渐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之后,教师可以展开正式的教学,让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来进行物体位置的判断。同时,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寻找参照物,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位置相关的知识时更加顺利。在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将自己作为参照物来进行物体位置的判断。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成为判断位置的“坐标”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的位置感知,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学习难点,快速地判断不同的位置与方向。在掌握数学概念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帮助其他同学判断事物的位置,但由于其他同学的位置与自己不同,学生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其找到需要帮助的学生,并站在该学生的位置来进行帮助,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参考角度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这样便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巧妙设疑,促进学生问题意识成长

在教学发展中学生的核心地位逐渐显现出来。结合问题意识的培养,将学生视作教学主体,能够有效实现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帮助学生实现集交流、探索为一体的学习模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完成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获得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脱离应试化教育的束缚,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课堂教学的创新应注重灵活,这样学生才能集中精力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之中,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沉浸感与主动求知欲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这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在小学课堂中教师通常都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更多的是教师的服从者,很少会有小学生去公开质疑教师的解题思路或者讲解过程。虽然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彰显教师的权威,但是学生的思维或者问题意识也受到了束缚,很多学生依赖性强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解题过程中去寻找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讲解解题思路的时候也全力以赴地思考,同时也会主动去探索一些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都能够得到培养。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会逐渐懂得数学解题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不容有半点马虎,而数学解题的过程同样是一个灵活的过程,有不同的路径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例如在《认识方程》的综合例题讲解时,教师可以故意在方程的解题过程中出现运算逻辑的颠倒;或者在方程推算环节出现一点“小马虎”;或者在单位换算、推理分析中出现一些错误;等。如果发现有学生表现出疑惑的神情,但是由于学生比较害羞,不敢向老师质疑,教师可以假装解题过程无法继续,给学生一定的指示,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教师的用意,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您好像算错了,我认为小数点应该在前面。”并要对敢于这样做的学生提出充分的表扬,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树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务必要摆脱“师本位”思维的桎梏,对学生的思维模式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之为主要策略构建起更具参与感、代入感和良性交际氛围的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学习任务。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以引导为主的方式去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并且融入灵活生动的教学模式去推动学生的思维向外延展,进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课堂联系生活,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课堂联系生活是2022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之一。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非常重要。华罗庚讲:“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由此可见,数字与图形在数学学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相辅相成,其也是数学知识的主要组成元素。而其关键内涵,就是实现数字与图形的转换。这是一种数学理念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也是将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的图形进行联系的方式。这就突显出数学知识的两面性。我们一直在强调数学素养的培养,其教学主旨就是让学生拥有灵活的解题思维。数学概念、公式的使用具有多种形式,一道习题的已知条件同样具备多种元素。如何发现这些元素,并进行合理的转化,正是考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式。教师需要将数形结合的理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启示,发展自身的学科思维能力。真正从数学角度去解析问题,一改以往单纯套公式、背理论的学习模式。数形结合其根本就是把数字变成图形,或者将图形变成数字。从字面上理解,这种教学概念似乎很好解释,但是如何转化,并非单纯地将数字用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并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结合小学数学的总体理念,提纲挈领地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锻炼学生思维。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就是要帮助学生以深度理解的方式进行概念学习,实现基础知识的累积。例如,在讲解负数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道具:首先给学生展示天气预报图,上面标注着今天的天气预报,然后让学生说出某个城市的温度,比如哈尔滨是3摄氏度到-12摄氏度,乌鲁木齐是14摄氏度到-7摄氏度,然后比较两座城市的温度。学生在面对此类题目的解答时,很容易会想到将相关信息转化为图像。但是在转化的过程中,就会理解-7>-12,从而掌握负数的相关概念。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灵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因而,教师要深度解析数形结合的运用,提升教学效率。因为数形结合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数学直观想象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其实主要围绕教师的讲解展开,一字一句都根据教材的限定或者习题的内容进行传授。学生也完全基于教师的讲解思路去理解数学概念、分析数学问题。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束缚。学生往往也会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不会自己主动去拓展思维宽度,想象能力也十分匮乏。一线教师应该采用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教学方法,将烦琐的数学题目或者概念以相对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五)通过小组合作构建实践活动

2022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升学生的应用思维。在小学教学阶段不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强化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应用思维都是提升课堂教学成效的一大重要举措。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思维能力和水平也相对较低,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手脑并用能力、实践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是学生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与动手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可以通过实践探究掌握的具体事物。并且创设相应的探索情境,引导学生快速地融入数学知识的动手探究过程中来。数学实践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数学理论以及在探寻数学知识过程中的各项技能等。同时合作实践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也是分层差异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优等生、后进生通过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现实情况,因地制宜。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班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使其相互协作。举例来说,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方向与物体》的教学时,由于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几何物体,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事物作为素材以脱离书本的限制,例如将教室中的黑板擦、课桌、粉笔、铅笔盒、水杯等常见物品作为素材,同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物品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是这个形状。随着各种新颖的学习素材融入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比如让各个学习小组用工具测量一下不同的素材,然后讨论一下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学生在合作实践活动中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与自己的小组成员密切配合,并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促使其养成了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引领下,学生积极尝试不同的测量方式,思考几何图形的知识点,同时也从多样性的学习素材中对几何图形建立了初步的认知。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日后面对不同的几何问题时,能够快速地找到解题思路,使得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的创设中,一定要注意用新颖的教学素材去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合作与探究的意识。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驱动,能够帮助学生在互动讨论中对教师即将讲解的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认知,并进行充分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四、 结语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也为教师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指明了方向。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备写教学方案,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方式,给学生增添一些新鲜感和好奇的元素,在探索中反思,也要在信息化课堂、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互动教学模式、游戏化教学等板块进行教育指导,明确指出学生的不足以及改正方式,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指导,进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思维数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