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设计学科“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2-02-19夏洁颖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赛教新文科文科

夏洁颖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合肥 230011)

一、引言

在“新文科”的所有门类中,设计学科是较为特殊的门类之一,这体现在它的自主更新思考较为活跃,与各学科的融合空间较为广大。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高校培养拔尖人才,健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机制有利于“新文科”体系的构建。“新文科”视域下的设计学科“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此,“新文科”的背景与内涵是什么、“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是什么以及“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与“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科教学创新方法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有待研究与解答。

二、基本概念

2018年8月,国家提出的“四新建设”远景中,“新文科”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1]。在2019年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教育部指出,要以“新文科”建设为翅膀,助力中国高等教育飞得更高,最终实现“四新”建设总目标。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新时代新使命要求文科教育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文科教育融合发展都需要“新文科”[2]。至此,我国制订了“新文科”建设工作的发展规划。

“新文科”是一个相对于传统文科的概念,通过深厚的理论累积和开阔的学科发展视角,攻破学科壁垒,以期突破文科类专业长期以来发展瓶颈。通过打破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强调中国文化特色,文理交叉融合创新,认识、发现和解决人与自然及社会中的复杂问题,引领多学科发展。“新文科”的提出与建设,是由于当前的文科观念与价值观培养面对了诸多挑战。新冠肺炎的冲击和全球疫情的蔓延加大了社会及经济的不稳定性,产业革命和新科学新技术使得政治、环境、伦理产生变迁,当前危机与生机并存,困境与机遇共现,我们需要拨开重重迷雾、认清正确的形势与方向。文科水平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凸显,“新文科”需要我们在文科教育的过程中坚持尊重规律、坚持立足国情、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分类推进,在“新文科”的建设中,我们要注意强化价值引领,夯实课程体系,促进专业的优化发展,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新文科”与设计学科人才培养要求

在“新文科”的文、史、哲、经、管、法、教、艺八大门类中,设计学科是一门既年轻又悠久的科目,它艺理兼容、道技兼通。设计学科凝练着一国一族的艺术文化与科技的结晶和辉煌,深植着过去及未来的文化深度及高度,构建和完善着一个民族衣食住行的规范及条件,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新文科”视域下的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以传统诗性的中国意蕴与中国经验,创新开放自强的中国文化和中国力量。不以西方国家的标准一味照搬,固本正源,守正创新。教育的品质谋定未来的人才品质,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培养具有完备综合素质、创新创造能力及强大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以艺术理论与思想为头脑,铸炼设计学科的合理布局,为“新文科”的建设做出贡献。

(一)“新文科”视域下的设计人才应提高综合素质

面对新时代和新任务,我们需要培育具有综合素质的设计学科人才,助推“新文科”改革扬帆起航。符合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新文科”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精湛的实践技能,设计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更是对人才的复合性、技能性及实践性有很高要求。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的高校设计学科教学相较于理工类学科来说较为封闭及保守,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灵敏度不够,培养方向与新时代下的人才发展需求有所偏离。“新文科”建设培养时代新人,这要求高校通过优化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关注设计学科与边缘学科、冷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深厚人文素养的设计学科综合性人才。

(二)“新文科”视域下的设计人才应提高创新能力

面对新时代和新任务,我们需要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学科人才,助推“新文科”改革乘风破浪。创新能力改变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是多维度深层次的,不是流于表面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推陈出新、杜绝形式化地追新。相比应用性极强的理工类学科,文科类专业往往给人以知识更新换代慢、学科地位低下、就业前景渺茫等印象,社会认可度低,发展受限。面对发展困境,唯有创新,文科建设才能迎来发展新机遇。通过设计学科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学科定位的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新文科”人才,才能完成肩负民族复兴、弘扬中华文化的时代重任,实现文科的自我革新和创新发展。

(三)“新文科”视域下的设计人才应增强社会责任感

面对新时代和新任务,我们需要培育具有社会责任的设计学科人才,助推“新文科”改革奋勇直前。设计专业受经济全球化影响较大,面对较强的文化冲击,设计关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需要艺术上的激情与创作,更需要把文化传承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让中国特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传承与新生,完成设计学科的文化使命。社会责任是家国情怀的体现,在设计学科建设中,应以设计创作传递家国情怀,弘扬时代精神,通过设计作品让受众体会家与国、个人与大众、今天与过去的紧密关联。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我们培育能担当复兴重任的时代人才,培养道德高尚、才能与情怀兼备的具有社会责任的国家建设者,打造中国特色文化,构建中国文科话语权。

四、“新文科”视域下设计学科“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现状

目前,在设计学科“赛教融合”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如民族文化理念认同不够、新技术的支撑不足、跨界思维缺乏等情况,“新文科”视域下的设计学科“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构建迫在眉睫。

(一)民族文化理念认同不够

设计学科的起源和发展是建立在西方设计学科知识系统上的,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人生观、哲学观在当前设计竞赛思潮中越来越被淡化。新文科建设规划要求以教育学培元育才,以艺术学化人美人,应在广大高校师生头脑中树立对中国特色设计美学的认同意识和骄傲感,在学科竞赛中用中国故事打动人,用中国文化感染人,用中国设计服务世界。通过“赛教融合”,应让学生厘清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在作品中注意国家主流文化、民族价值观的体现,在设计活动中让广大青年学子知中国、懂世界,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二)新技术的支撑不足

在已有的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经验中,由于专业水平的不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作品中往往以固有技术手段呈现为主,新技术的融入与支撑较少。传统设计学科的“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在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上缺乏尝试,对新趋势、新问题的反馈不够高效,教学与学科竞赛的融合实验需要向更科学、更符合文科发展的方向推进,开辟“赛教融合”发展的新视野和新领域从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教学模式的全面创新。

(三)跨学科思维缺乏

设计学科是综合性的学科,学生人数的增长、师资的短缺及教学条件的不完善,使得当今中国广大的设计学科出现了专业技法化、思维定式化等问题。在当前的“赛教融合”模式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在进行竞赛规划时还未能完全打破学科壁垒,探索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跨学科思维的出发点是人才培养、文化创新、产业革命等各方面实际需要,而非刻意寻求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应是自然和谐的,注重以问题导向为引领,侧重设计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

五、“赛教融合”教学模式与“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科教学创新思路与措施

设计学科凝结着人类艺术文化的传承和世界技术手段的创新,深植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的广度和高度。“赛教融合”教学模式能有效地确立设计学科中专业与学生间互相促进的关系,确立教师与学生间互助互动的关系,建立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密切衔接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高校设计学科“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中,注重开拓师生的国际视野与加强本土关怀,尝试设计学科与新技术新手段的多方面融合,注重设计学科与各学科专业的集群交叉,通过诸如此类的积极尝试,必然能为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新文科”的建设顺利拉开帷幕。

(一)在教学与竞赛中注意培养师生国际视野与本土关怀结合的能力

高校负担着研究文化、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任。在设计学科的日常教学和竞赛中注意融合国际视野和本土关怀,这可以说是中国特色设计元素的再生,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新方向新潮流的规划。设计是传统文化的绝佳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智慧代代相传不断完善的结晶。民族文化的应用容易让受众产生亲切感,泱泱大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与传统元素的运用不只是再现传统,更多的是对已有文化继承与创新[3]。在当代设计的教学和学科竞赛中,应拉近传统文化与世界潮流之间的距离,将国际视野与传统文化充分结合,铲除刻板印象,用审美和创意为中国“新文科”建设注入活力,从而弘扬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使其再现辉煌。

(二)在教学与竞赛中尝试设计学科与新技术融合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纵观国内外设计历史,设计学科的演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共生共荣,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界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交互设计等设计行业生态也正发生着巨变。在当前许多视觉传达类设计竞赛中,平面作品的呈现已经突破了以往“静态”的特征,这就是由于技术的发展而让平面作品的载体从纸张变成了屏幕,由主题、模式、算法、效果、测试、呈现等几个环节完成的动态平面作品应运而生,新技术带来新风格的思考,每个时代都需要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在“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试验中,应注重将新技术新手段下沉到高校,善于融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性能,引入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把握市场需求,顺应设计新趋势,加速高校教育的新陈代谢,从而进一步丰富设计学科内涵,提升高校设计学科的发展水平。

(三)在教学与竞赛中注重设计学科与各学科专业的集群交叉

在教学与竞赛中,应注重整合两门以上的学科信息、资料、技术、工具、观点及理论,将其进行整合及处理,以多重学科为依托,回答设计问题、解决设计问题、处理设计问题,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传统定义和界限。在高校的教学及竞赛融合模式创新中,应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通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多种方式、手段、材料、观点之间的摩擦与碰撞,激发出新的参赛形式及设计作品,推动设计学科向着多领域发展。设计类学科竞赛是综合性的创造活动,参赛团队可以是跨学科、跨专业的不同人员构成,这更有利于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发挥自身的优势。跨学科是在为了一个设计目的或设计主题的前提下,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解决问题另辟蹊径,利用自身学科以外的思维和技术,与自身的学科建立关联,它不是为了交叉而交叉,而是自然而然的发生与结果。多学科交叉要求平时侧重知识积累和信息获取,要求师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多多涉猎,建立跨学科思维,打破技术壁垒,更好地面对“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六、结语

今天,在国家产业结构提升、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大环境下,我国高校设计学科面临着变革,设计学科未来新格局正凝神聚会、应运而生[4]。“新文科”视域下的设计学科“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研究应融入高校的日常教学和专业建设思考当中,融入“十四五”规划的规划谋略中。谋定新发展,铸炼新形象,《新文科建设宣言》的精神,将引导我国的设计学科教育走上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善于融通,敢于突破,推动模式创新,加强学科融合,“新文科”视域下的设计学科“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助力设计学科教育体系与专业格局的健全,探索和构建中国设计学科发展的自主之路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赛教新文科文科
“以赛促教 赛教融合”模式下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策略探析
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赛教衔接相关问题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实践教学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