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学研究

2022-02-18李蓓蓓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语育人思政

李蓓蓓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式,国家和教育部都提出借助课程思政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作为为国家、社会提供人才的高校要紧跟国家发展建设需求,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坚持育人、育才并行,才能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不管是哪种类型课程,课程思政都离不开原教材内容的帮助,高校和大学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教材所蕴含的思政资源,全面提高人才素养。就大学外语来说,外语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外语基础,又要具备领悟外语及中文所承载的语言能力,能够借助辨析思想分析问题,具备良好的国际公民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教书育人与外语课程的有机融合。

一、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概述

(一)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指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入,同时落实知识技能与价值观两方面教学目标,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协同并进的教学格局,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德育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能够将显性教学目标与隐性教学目标进行有机融合,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功效。就大学外语来说,学生缺乏学习环境,学习起来较为艰难,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基于外语教学视角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思政内涵。

(二)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要点

第一,从教育视角合理规划教学计划。国家教育政策是高校开展教学的依据,当前国家强调立德树人教学模式,并提出课程思政理念,要求各个课程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从上层系统引导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接班人质量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第二,从课程理论视角优化教学。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育人与育才同样重要,高校不仅要帮助学生成人,更要引导学生成才,构建育人和育才的统一。从课程角度优化教学,并不会降低育才质量,反而还会因为对课程的深度挖掘,比专门的思政课程更具教育作用和实践意义,方便学生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课程思政是一种柔性思政教学模式,能够提升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的协调性,帮助学生从不同维度了解思政要素。

第三,基于大学外语进行思政教学。除了要基于政策角度和课程理论角度进行思政设计外,还要结合具体学科和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就外语学科来说,这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教师要结合语言特色、语言文化开展教学,从话语角度分析课程价值取向和文化要素,积极运用哲学态度挖掘课程中蕴含的价值标准,精准回答育人要求。

(三)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大学外语是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语言特点和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这与学生从小接受的传统文化有很大不同。通过在大学外语开展思政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融入更有价值意义的家国情怀教育,加大对学生开展人文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培养力度。另外,外语课程本身就涉及文化、语言、意识形态等方面,具备良好的思政融合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借此将学生塑造成既了解西方文化,又能避免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于“协同育人”,通过在不同学科中进行思政理论良性互动,能够帮助学生深刻了解“立德树人”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性、批判性思维,推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构建专业育人和立德树人双重育人机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外语教学原则

(一)主题统领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要将课程作为教学基础。因此,教师要明确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目标,设计具有集成性的思政内容,并找到双方的共通之处,紧扣教材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就大学外语课程来说,教师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语言学习、文化教学内容中,确保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在思想上有所提高。首先,教师要明确每个单元的思政主题,为思政教学提供大致方向,然后慢慢将思政内容和思政要素渗透到视听说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在阅读、听说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好整个教学节奏,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实现国内外文化兼容

在进行外语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介绍语言国家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还要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输出,引导学生进行两国文化对比,真正实现交流和借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衡好不同国家文化比重,通过比较显现不同语言的特点。在该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能以批判性思维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审视和接受程度,形成国际性思维。

(三)精准把握思政切入点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很多国外的文化风俗和价值观念,这会对学生的文化理念、思想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造成一定影响。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文化要素,并借助这些要素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渗透能力。大学外语教学要精准分析外来文化,引导学生选择性吸收有益的部分,并讲解一些自身的感受,避免思政内容过于生硬,而且要提升教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避免重复和没有目标的教学。

三、大学外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有效推动思政育人

教师是进行课程思政的直接操作人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将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因此,需要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让其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思政内容渗透到教学中。我国思政教育体系主要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高校要提升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外语教师,他们或是在大学及研究生学习生涯中主攻外语专业,或是长期在国外交流学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解不深,开展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政治意识和敏感性,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严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将消极情绪带入课堂。另外,由于课时有限的原因,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更能帮助教师快速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充分利用有限课时实现双重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积极了解和关注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自觉提高自身思想境界,保持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规范,为学生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良好示范作用。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多多学习和创新,能够主动将课程教学与社会热点、国家发展等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最后,提高自身的中国语言文化水平,创新和发展中西文化融合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帮助学生成长提供充足的生长资源。

(二)强化教材体系建设,构建课程思政金课

一般来说,教师会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去制订教学计划,教材选择是否合理对教学效果有着极大影响。英语教师应该主动与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交流,及时了解最新的思政动向和政策方针,并与思政教师共同规划教材内容,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校本内容。不管是“大学英语”还是其他专业课程,几乎都要学习两年以上,有着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因此,大学外语教师和思政教师要通过集体开会的方式来讨论课程思政的方向,科学规划每个阶段的教学计划,让教材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生生活中,满足学生每学期的教学需要。例如,可以将最简单的爱国主义、优秀品德、正确的网络价值观等内容放在大一上学期。这时候学生刚进入校园,亟须树立一个学习目标和成长计划,通过提升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网络应对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增长见识、提升能力,引导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三)完善教学方法,渗透思政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完善中西文化交流语境。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教师要善于借助课堂教学渗透思政内容。就大学外语课程来说,教师需要结合传统听、说、读、写、译五个教学步骤进行跨文化传播,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精准掌握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结合点。例如,在进行“The Way to Success”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便于学生对本单元思政主题和教学内容有大致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时代背景,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己身边及名人的成功经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艰苦奋斗、勇于拼搏才是成功的基石,避免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出现急于求成的倾向。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及应该怎么做,相信通过学生之间讨论和教师点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收获,帮助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教师也可以积极开展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情境体验的方式提高思政干预效果,改变传统的枯燥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运用外语完成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强化其人生观、价值观反思,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经验生成的教学环境。

(四)优化评价体系,提高思政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为检验和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帮助。思政教育是一种思想方面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进行量化,那样的方式很难准确掌握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需要采用其他方式来了解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方面情况。因此,大学外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评价方式,选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追踪检验,如考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论文写作、开展各类思政主题辩论赛,引导学生使用外语去描述中国文化现象,提高学生对常用政治术语及典型句子的应用能力。另外,教师要积极构建三维教学目标,注重考查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是否达标。同时,教师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研讨会,有效提高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时,教师要坚持以正确价值观为评判标准,将思政教学内容与评价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理的信心和行动。

(五)立足文化传播,强化思政引领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离不开文化支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会直接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学习大学外语离不开外语国家文化学习和探索,容易造成学生产生文化不自信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时也要积极进行本国、本民族文化传播,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对比,加强对国外优秀文化的学习和吸收,提升对国外不良思潮的辨识和批判能力,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理解和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祖国的未来发展建设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总之,大学外语课程思政非常重要,既是构建全面思政的重要路径,又是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渠道,引导学生使用批判性思维看待文化差异,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外语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