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其途径创新

2022-02-18李茜雅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抗疫精神

李茜雅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国务院于2019年11月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强调:“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高校的广大青年学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肩负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因此,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爱国主义传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分析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使爱国主义教育能更贴合高校工作实际,更合时代之需,更有教育意义。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坚定大学生的“四个自信”

爱国是我们国家的一种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带领人民在新世纪走向幸福未来。这既与中华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爱国主义传统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应该持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将“四个自信”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始终贯穿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在高校中,大力推进“四史”的学习教育,围绕“四史”进行宣传,有利于大学生深入理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规律。大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时,会在历史、现实和发展等方面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进而加强大学生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信心。

(二)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之爱的具体体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基于此,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承五千年文化。放眼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新青年不断学习着新的思想,也反映着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内涵。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无数新时代青年挺身而出,舍小家为大家,成为抵抗疫情蔓延的中坚力量,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这场无声的抗疫战争中,我国出现了许多无名英雄,如解放军、医护人员、建筑工作者等,这些人的精神和事迹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注入了时代内涵,更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材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认清自己的使命,既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一条重要渠道,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之源。爱国主义既是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支柱,也是推进社会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度的爱国情怀,是一种为国家富强、独立贡献力量的责任,一种以维护祖国利益、推动国家进步为最高义务的行动准则和精神观念。爱国主义就是对国家的一种热爱和忠诚。新时代,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就要加强对新形势下的爱国情感的培养,提高其爱国意识,提高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高校要想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不断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要使学生有一种使命感去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考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之上,大学生会对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更深入的了解,深刻理解新时代新挑战下其所肩负的历史与时代使命,肩负起国家的社会责任,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机遇

(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由于自身社会经验较为缺少,好奇心强,容易感情用事,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缺乏足够理性的认识。目前网络应用技术快速发展,大学生成为网络阵地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大部分也来源于网络,在网络上对社会问题发表评论,但通常存在着解读片面社会问题的困境,易偏激易主观化,根据自己的兴趣过滤了有用或中肯的信息,也就导致了不能理性地看待问题。

其次,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有少部分人有盲目崇拜西方的倾向,这是对中华文化缺乏自信的表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在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文化自信以及国际地位等多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在见到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后依然认为“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崇尚西方文化,潜意识中向往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却缺乏认同感,这是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缺乏客观理性认识、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机遇

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也随着经验积累和时间推移逐步成熟。如今,各高校基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在教育方案制订、内容选择、方法应用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从近几年研究机构对大学生群体的爱国情感、民族国家认同感等调查的反馈来看,从网络上有关党、国家和热点社会新闻的讨论情况来看,从疫情后大学生志愿者的数量来看,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已经在日积月累中取得显著成效。

教育的时代性决定着高校教育的理论方向。2019年11月,《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的颁布,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行动纲领与指南。《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聚焦青少年,还未形成健全成熟三观的大学生也应受到着重关注,高校应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际,并契合时代所需。

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丰富多样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多样的载体。在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在随着教育的持续深入而改变。《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根基,将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国家安全与民族统一、优秀传统文化和四史教育与中国精神等体现新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内容作为当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落脚点。开展教育的形式也不再只有课堂一种方式,主题教育、专题活动、实地沉浸式体验、富含爱国主义元素的影视歌舞等更具有互动性的方法更容易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人心。

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也为爱国主义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空间。爱国主义不能仅停留在课本和口号中,爱国应该从理论空喊变为实际行动。高校对爱国主义的教育不能再停留于填鸭式灌输,应把教育、学习、实践合为一体。与此同时,教育理念的革新还带来了大量爱国教育基地的兴起,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多样的实践途径和更广阔的教育平台。

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途径

(一)以课堂教学为根本,夯实爱国主义基石

课堂教学始终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渠道,也是系统学习爱国主义理论知识,传递正确价值导向的直接途径。在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主动将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教育融入育人过程,在课堂之上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使大学生认识到爱国就是要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涉及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匹配的调研课题,通过对历史人物、红色资源和文化的走访调查,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大好河山、社会制度的认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养成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依托课堂,还要讲清时代的“考题”,引领学生深入解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和世界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大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将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命运结合,帮助学生找到在新时代的个人坐标和奋斗方向。

(二)以校园文化为活动抓手,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和家国认同。节日是爱国主义精神与个体之间的重要桥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个体的爱国主义情感与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革命记忆、建设岁月联系起来,唤起个体对国家、历史、文化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依托节日文化,把节日中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底蕴、历史记忆和爱国精神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使青年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家公祭日等节日成为引导学生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报国之志的鲜活教材。还要弘扬榜样的引领精神,选取树立榜样典型,如校史中的榜样,或者学生的朋辈,讲述榜样故事的同时,发掘榜样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对其身上呈现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进行弘扬。

(三)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空间

网络是大学生获得信息最便捷、最常见的方式和平台,许多新媒体在大学生中受到欢迎,因此要用好网络教学平台,善于运用网络思维和网络语言,来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途径。加强网络反向舆情的监督和正向舆论的引导,使网络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微课、慕课等多种新颖的网络教学形式,创造爱国主义精品课程。依托网络宣传平台,定时推送正面新闻,传递向好向善力量,利用学校公众号、校园广播、微博、微信等平台,以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高扬爱国“正能量”。同时,加强对互联网相关信息的监管把关,增强舆论领导能力,对极端激进的言论、行为及时进行疏导和阻止。制作爱国主义宣传视频、微电影等,吸引大学生群体视线,让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四)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的暴发,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大挑战,各行各业因此受到巨大影响,高校教育也不例外,教学阵地转移至网络线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带领人民打赢一场一场的疫情阻击战,凝聚形成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充实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依据实际,将“抗疫精神”的展现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育人的鲜活教材。“抗疫精神”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是发挥出“抗疫精神”的影响力,将其变为切实有效的教育资源,分析提炼出其中所蕴含的党的领导、人民力量与社会主义力量的现实逻辑和推动全球抗疫合作的国际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本质教育的厚度与宽度,并通过身边榜样力量,找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共生点”,使学生在内心认同的基础上将“抗疫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并且,灵活运用短视频、公众号等方式,鼓励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和家庭,投入到基层社区抗疫前线,在实践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彰显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

四、结语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高校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要通过打好基础、创新手段、拓展空间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时代之魂。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不断探索实现路径,提升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抗疫精神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