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语堂英译本《逍遥游》的翻译方法

2022-02-14吴红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逍遥游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吴红娇

内容摘要:庄子的《逍遥游》是中国典籍中关于伦理、哲学、政治、文学的典范代表,而林语堂的英译本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文章采用尤金·奈达关于文化负载词的五分法,对《逍遥游》林语堂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整理分类,分析林语堂针对文化负载词采用的翻译方法,并讨论林本在文化负载词翻译处理上的优缺之处。

关键词:林语堂 《逍遥游》 文化负载词 翻译方法

《逍遥游》作为《庄子》的内在第一章,以奇形怪状的想象,营造浪漫无限的氛围,体现追求个性自然的精神,传达了作者庄子的主要思想。《逍遥游》是先秦文献,且语言风格汪洋恣肆,怪生笔端,古汉语在英译为现代语言的过程中误译在所难免。另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文化上的空缺,英汉语言、古今语言的。而洞悉贯穿其中的哲学理念,把握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传递字里行间的文化信息,是译好《逍遥游》的重要基础。笔者拟选用林语堂先生翻译的《逍遥游》(以下称为林本),借助尤金· 奈达对于文化的五分法来对其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析,探究林本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及其优缺之处。

一.《逍遥游》中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一般是指一种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沉淀、不断演变,逐渐形成具有本民族独特内涵的文化,多见于词组和习语[1]。对于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学界目前普遍采用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文化负载词五分方法,即:物质文化负载词、生态文化负载词、概念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文化负载词。

1.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地区或民族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反映,包括衣食住行,例如工具、要素、作品、产品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舟”即为船,为水行的交通工具,属于物质文化负载词。

2.生态文化负载词

生态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一个语言社会的地理环境及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而造成语言上的差异。动物名、地名等都被包含在生态文化负载词内。《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中“蜩”是指蝉,“学鸠”是斑鸠一类的小鸟,这两个都是生态文化负载词。《逍遥游》中还有许多生态文化负载词,如“斥 ”、“北冥”、“天池”等。

3.概念文化负载词

反映一定的哲学思想或宗教思想的词汇被称为概念文化负载词。《逍遥游》一文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概念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极为重要。“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中“天地之正”即“天地万物的本性”,指的是自然规律。道家讲,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尊重不能改变,带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可被归为概念文化负载词。

4.社会文化负载词

与日常生活和交际活动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民族词汇,以及涵盖社会意识形态观念或体系的词汇,如称谓等。《逍遥游》:“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中的“仞”为我国古代特有的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仞,汉代以七尺为一仞。“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一句中“坳堂”为社会文化负载词,指的是屋前地上的坑洼。

5.语言文化负载词

因语音、词汇、句法等具有独特的特点,造成了语言文化的差异。如“古今字”“通假字”“一词多义”等[2],在翻译时要注重其在原句中的意义,从而做到准确翻译。《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中“知”为通假字,通“智”,因此翻译的时候要翻译成“智”。“枪榆枋而止”中“枪”通“抢”,为“撞到、碰到”之意。对于原文中出现的语言文化负载词,只有了解清楚,才能准确翻译。

二.林本《逍遥游》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1.直译法

直译法是指在不违反原文社会文化的前提下,翻译时保留原文词语的指称意义,求得内容和形式相符的方法,使读者尽量向原文化中靠近[3]。

例(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When on a voyage, this bird prepares to start for the Southern Ocean, the Celestial Lake.

“南冥”一词中“冥”为通假字,通“溟”,指海色深黑,“南冥”即为南海,笔者将其归为生态文化负载词。林本在翻译“南冥”时采取了直译法,将其译为“Southern Ocean”。“天池”在这里应该指“天然的池子”,笔者也将其归为生态文化负载词,译者在翻译时采取直译的方式,译为“Celestial Lake”,即“天上的池子”。直译法对原文进行直观且易于理解的传达,但并不能清晰的传达词汇特有的文化信息,且如果使用的目的语不当,会造成不适当的翻译。

2.音译法

音译法即以音代义。近些年来,音译法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中大放异彩。

例(2):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边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Chien Wu said to Lien Shu:“I heard Chieh Yu: talk on high and fine subjects endlessly. I was greatly startled at what he said, for his words seemed interminable as the Milky Way, but they are quite detached from our common human experience.”

“肩吾”、“連叔”、“接舆”都为人名,笔者将它们归为社会文化负载词。其中“肩吾”、“连叔”是庄子笔下虚构的体道之士,“接舆”为楚国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林本在对其进行翻译时,采取音译的方法,分别译为“Chien Wu”“Lien Shu”“Chieh Yu”。

例(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In the northern ocean there is a fish, called the Kun, I do not know how many thousand li in size. This Kun changes into a bird, called the Peng. Its back is I do not know how many thousand li in breadth.

“鯤”即为古代传说中的大鱼,“鹏”是传说中最大的鸟,笔者将其归为生态文化负载词,译者在翻译时选择音译,分别译为“Kun”“Peng”。

采用音译法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直截了当,但是对目的语读者来说,难以理解其本意,例如对人名进行音译,读者只能读出这些人名,如果对这些人物没有一定的了解,就很难理解此处引用这些人物的目的。又如对“鲲”“鹏”这一类生态文化负载词采用音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读者能读出这些名字,但不能进一步了解。

3.意译法

意译,是指根据其大意来翻译,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一定意义上区别于“直译”。对于一些当今仍在使用但在古代有特殊说法的文化负载词,可以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4]。

例(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Upset a cupful into a hole in the yard, and a mustard-seed will be your boat.

“坳堂”即地上低洼之处,笔者将其归为社会文化负载词,林本根据其意思进行翻译,译为“a hole in the yard”,即“庭院中的洞穴”。“舟”为船,归为物质文化负载词,译文中翻译为“boat”,即为船。

例(5):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I rise but a few yards in the air and settle down again.

“仞”为古代长度单位。周代以八尺为一仞,汉代以七尺为一仞。笔者将其归为社会文化负载词,林本选用意译的方式以“yard”解释“仞”,“yard”即为码,是英制中丈量长度单位,1码等于3英尺。作者采用意译的方式,用英制中丈量长度的单位来解释古代汉语中的长度单位,使目的语读者一目了然,又没有改变源语言的意思。

采用意译的方式,用目的语解释出词语原本或者在文中的意义,让目的语读者也能清楚地理解原文之意。但是,在采用意译法时要选用合适、能准确表达源语言的目的语。

4.阐译法

阐译,是指利用增译的手段增加译文的透明度,增译手段包括解释、增补、加注等。增加译文的透明度即指译者利用增译手段扫清原作中的理解障碍[5]。

例(6):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边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Chien Wu said to Lien Shu:“I heard Chieh Yu: talk on high and fine subjects endlessly. I was greatly startled at what he said, for his words seemed interminable as the Milky Way, but they are quite detached from our common human experience.”

“大有迳庭,不近人情”指的是从接舆那里听到的话,跟一般人的言谈差异甚远,太不近情理了,译者在进行翻译时,没有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而是舍弃了源文的表达形式,采用阐译法,“they are quite detached from our common human experience”用解释的方法将原文抽象深奥的表达变得浅显易懂。

5.混合译法

《逍遥游》中许多文化负载词为特有指称,目的语读者很难理解,单独选取一种翻译方法,有时会产生韵味缺失、难以理解、信息传达不到位等问题。对于极富民族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独有词汇,为了兼顾其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及其可读性,有时采用混合译法,将直译、音译、意译等方法结合,能更好的传递文化信息。

(1)音译+直译

例(7):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There is also a bird, called the Peng, with a back like Mount Tai, and wings like clouds across the sky.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素有“五岳之首”之称,为生态文化负载词。译者选用音译直译结合的方法,以“Mount Tai”译“泰山”,其中“泰”为音译“Tai”,“山”为直译“Mountain”。音译与直译相结合,对“泰山”的名字及性质作一说明。

(2)音译+解释说明

例(8):汤之问棘也是已。

It was on this very subject that the Emperor Tang spoke to Chi.

例(9):尧让天下于许由。

The Emperor Yao wished to abdicate in favor of Hsu Yu.

“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尧”是传说中的帝王。作者在对这两个人名进行翻译的同时,点明其地位,音译的同时加上对地位的解释说明,即为“Emperor Tang”、“Emperor Yao ”。

三.林本《逍遥游》文化负载词翻译的不足之处

《逍遥游》作为中国经典文献,距今年数久远,其语言怪诞,且引用各种哲学意象,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中外文化本身存在著差异,因此在将《逍遥游》译为英文版的同时,难免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总体来看,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

1.漏译

漏译即作者在进行翻译的时将某些词语漏掉,不进行翻译或者不完全译出。比如:《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气者也。”《齐谐》是古代先秦神话集,属于记载奇闻异事的志怪书籍,文中提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离开以六月息气者也。”便是出自《齐谐》。但是译者在进行翻译时,“in the Records of Marvels we read that ”没有将《齐谐》这本书译出,只说是在对奇异之事的记载中看到。笔者认为,可以采用音译法对《齐谐》进行翻译,之后进行解释说明。

2.错译

错译是指在进行翻译时出现了错误。比如“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其中,“海运”是指海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在这里强调此时有风,可以借风而行。译者将“海运”译为“voyage”即为“航行、航海”,不能体现出对风的凭借。笔者认为将其翻译成“海啸”或者在其后进行解释说明更能帮助读者进行理解。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潮流下,中国经典作品的翻译研究具有很大价值。本文根据尤金· 奈达对于文化的五分法来对林本《逍遥游》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发现其在翻译过程中整体使用了意译法对原文进行翻译,而非逐字逐句的解释,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林语堂先生使用了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阐译法、混合译法,紧贴原文。当然,林语堂先生的译作也并非完美,由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外文化存在的差异,其中难免会有漏译、错译的现象存在。

参考文献

[1][2]王若锦,王丽君,温雨圣.《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76.

[3][4]王若锦,王丽君,温雨圣.《黄帝内经》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78.

[5]闫佳佳,陶俊.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78.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院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逍遥游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口译策略探析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