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考

2022-02-13苏栋苏烜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业意识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

苏栋 苏烜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有了更为迫切的需求,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应发挥体系的作用,聚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痛点问题,对“三全育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内涵进行解析与重构,找准一个核心、构建三个平台、把握四个阶段,全员、全程、全方位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构建“三全育人”视阈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意识;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3年全球创业周中国站活动组委会的贺信中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环,涉及到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养成,更应从“三全育人”的视阈下剖析与重构工作内涵,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各项工作的协同互动,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维深刻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痛点问题,构建新的教育模式。[1]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1.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复兴,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各个领域复兴的基础。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都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可以说,没有自主科技创新,必然没有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因此,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的高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历史使命。

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高校是整个创新生态的源头,社会需要从科技创新中汲取进步的动力、需要不断吸收创新创业人才,必然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开展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也使得高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促进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进入高校事业发展的正向循环。

3.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是学生成才的必经之路

对于创新创业人才来说,大学期间的创新创业实践是其成长与成才的必經之路。高校组织开展的各项创新创业课程、活动、竞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塑造学生的核心能力与价值认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提升学校科研创新水平、促进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有利于学校整体人才梯队的长期建设。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问题分析

1.普遍认知欠缺

创新创业项目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项目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高低,而且也取决于高校教师是否愿意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目前,社会对高校教师的认知还在于教书育人、科学探索,整体创新创业氛围与认知还有所欠缺。

2.高校制度空缺

很多高校都有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或相关机构负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但很多高校还存在有体制、无机制的情况,委员会或相关部门实际作用发挥有限、校内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同时,学校激励政策不足,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专业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

3.专创融合稀缺

由于认知欠缺、制度空缺,高校教师缺乏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动力,高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度有待提升,学生无法做出真正有技术含量且与专业内容结合度高的项目。

4.“双创”师资短缺

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更需要有行业知识、商业知识。目前,学校大部分指导教师缺乏商业知识,社会导师更多地偏向于投资人,在实际合作中和高校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未必完全适合开展教育工作,因此高校普遍存在“双创”师资短缺的问题。

5.社会资源紧缺

大学生创业本身成功率较低,普遍不受资本市场青睐。在大学生创业项目中,只有从实验室走出的高技术含量且由高年级硕博具体执行的项目会受到资本关注。因此,要获取更多社会资源,本质是提升创新创业项目质量,核心是提升师生认知、加强专创融合。[2]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内涵解析

1.全员育人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全员应包含社会、高校、受众,才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一是涵盖社会全员,创业的含义不仅是创办企业,更是创建事业。社会有“创实业干实事”的风气,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自然从小就会受到感染与熏陶。二是重构高校全员,明确该群体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不同作用。专业教师是核心,指导学生攻坚克难,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发挥社会价值。行政人员是桥梁,组织各类活动、搭建各类平台、促进专创融合、形成“双创”氛围。三是激发受众全员,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激励受众互相“点亮”、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创新创业实践,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2.全程育人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在高校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各项育人工作的相互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一是教学科研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科学研究的起点在于“学术价值”,终于“成果产出”。但创业的起点在于行业需求,从中发现技术痛点,在产出学术成果后,还需要技术提升、实际应用等环节,教学科研在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中会迸发出更多的能量与机会。二是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以第二课堂活动为结合点,更深入地联接教师与学生,如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项目,可作为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由学生开展落地应用或者调查研究,之后可以参加比赛、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有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3]

3.全方位育人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丰富,包含了思政教育、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培养。一是将思政课程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在讲述“双创”故事、介绍“双创”成果时,注重引领学生思想。二是将创业意识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只有学生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的基础性、核心性和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三是重视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过程与核心环节。四是培养国际视野,格局和视野决定了个人成长的上限,也决定了个人为国家贡献的高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加入国际视野的培养,时刻提醒学生对标国际、立足全球。

“三全育人”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的构建

1.以点带面,找准一个核心,全方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思想引领行动,创新创业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获取。只有具备了创新创业的意识,才可能产生行动力。而意识的形成与不断深化,将指引学生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探索,这是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高校可在其中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意识”有多层含义,一般将其理解为学生对创建企业、创建事业有一定的了解,在合适的时候择机选择创业。此外,学生的“创业意识”还表现为一定的商业思维、产品思维、市场思维,在开展科研创新项目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业意识,更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应用场景与实用价值,倒推出所需开展的创新实践,提升项目质量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创业意识被充分激发后,将思政教育、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培养贯穿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局面由对学生被动灌输转换为学生主动寻求,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受力面”。

2.融合协同,构建三个平台,全要素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将教学科研、本研导师、第二课堂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这需要学生、社会、校友、教师、行政等多方要素的融合协同,构建四个重要平台。一是师生共创平台。搭建教师与学生沟通、互动交流的平台,充分考虑本研导师的作用,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导师实验室了解科研工作。二是学科交叉平台。跨学科技术是项目落地应用的实际需求,可以利用不同学科的内容解决相关创新创业项目中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不同学科间教师、学生的深度交流。三是“双创”支持平台。统筹校内资源、挖掘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尤其是与行业相关、有紧密科研合作关系的社会企业,以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等形式开展支持。

3.循序渐进,把握四个阶段,全过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

以人为本,针对“接触、理解、创新、创业”四个阶段实施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案。一是接触阶段,培养科研认知、夯实专业基础。以培养创业意识为核心,讲述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结合第二课堂活动,邀请校友、教师开设“创新创业案例”课,讲述创新创业案例、讲解科技创新对国家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科研成果转化的意识以及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在科研认知方面,应鼓励学生对教师科研项目进行接触了解,尽可能早地进入实验室。在专业基础方面,学好基础课程并有选择性地参加实验类竞赛,夯实基础能力。依托社会实践,学生奔赴不同地区开展暑期科技社会实践,将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带到需要的地方。二是理解阶段,加强科研探索、尝试科技实践。提升创业意识,结合第二课堂活动,邀请校内教师开设商业思维课、创业思维课,开展商业计划书写作培训、邀请竞赛获奖者分享经验。在科研学习方面,在实验室博士、硕士的带领下参与基础的一些科研工作,尤其是对实验室具体技术的应用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在實践能力方面,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具体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开展进一步的改进升级。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尝试接触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与学科。三是创新阶段,开展项目研究、凝练创新精神。开展更多的关于科研成果转化的培训内容,有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学生,可以深入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深入参与实验室项目,或者自己寻找有应用价值的项目、依托实验室资源开展研究,最终形成产品或技术服务的初级形态。四是创业阶段,推进项目迭代、勇于创业实践。可以为实际落地的项目匹配商业导师,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创业实践。不要求创业必须成功,更重视创业实践的过程与学生成长。在项目迭代方面,主要是根据市场或用户的需求,不断对项目进行迭代升级,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应将项目的技术能力、整体水平与国外公司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此外,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可以作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进一步开展研究,推动专创融合,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武贵龙.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0(4):144-148.

[2]宋晓丹,万哨凯.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建设研究[J].科技创业,2020(2):138-140.

[3]王娇楠.“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双创育人路径探索—打通科研与实践育人全过程[J].改革与开放,2019(24):111-113.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创业意识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岗位创业视阈下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