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原点、价值支点及实践落点

2022-02-03邵彦敏赵业程

东方论坛 2022年5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价值群众

邵彦敏 赵业程

1.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2.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建党百年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决议》深刻指出,“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领导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党治国实践的价值坐标和基本准则。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征程,“坚持人民至上”一直处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可以说,人民至上不仅是党的初心诉求,也是使命指向。要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价值与实践现实,需要从逻辑原点、价值支点以及实践落点三个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唯此才能更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的理论智慧与实践指向。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原点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充分表达;借助对建党百年历史的深刻回顾,坚持人民至上是党执政理念的有效总结;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现实诉求,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新时代人民发展的本质需要。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推进与升华

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真理要义,淬炼出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理论底蕴,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推进与升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人民主体思想,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为坚持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理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有力凸显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价值。马克思、恩格斯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指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特征,认为“现实的人”应当是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有效融合,需要借助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与唯心史观的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不同的是,马克思、恩格斯主张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认为历史活动正是群众活动,人民群众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推动历史进步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5页。。物质生产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基础,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一切活动皆需依此进行,因此作为物质生产主体的人民群众也理应被视为人类历史的创造者。

2.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以此确保人民主体地位的充分落实。马克思、恩格斯以全人类的解放为革命目标,强调无产阶级肩负着消灭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的使命责任,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导向,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追求,强调个人的发展是一切自由人发展的基础条件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页。,鲜明揭示了社会进步源自人民,也最终造福人民。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科学阐释了人的主体价值,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了历史进步必须以实现人民的发展和幸福为最高要求。可以说,坚持人民至上充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的核心取向,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的价值魅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与提升,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开辟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柱。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的提炼与总结

坚持人民至上这一以贯之的崇高追求,是对党领导人民取得发展成就经验的提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总结③张燚:《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百年历史及其经验》,《探索》2022年第1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以人民战争汇聚群众力量,以群众路线推进革命事业,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充分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准则。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时期,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和主人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稳步落实,人民至上成为立国之基、执政之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三个有利于”彰显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标准的衡量基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了党维护人民利益的决心;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核心进一步明确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发展的各项权益,人民至上为政治、经济各领域发展提供价值取向和标准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诠释和使命表达,自觉将人民立场运用、落实到治国实践的全过程,无论是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还是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取得宝贵成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都得到切实践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加持续。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无论是宗旨目标还是工作路线,都以人民发展为先、以人民利益为要,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摆在发展首要位置。从此意义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①林梅:《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使命的主题演进与实现路径》,《科学社会主义》2021第6期。。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不断获得人民群众的力量支持,突破克服发展中的困境阻碍,在历史洪流之中坚守自身的纯正本色,成长为优秀的执政大党。这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伟大力量,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实现更加美好的发展愿景。

(三)现实逻辑:新时代人民发展利益的需要与诉求

坚持人民至上不仅体现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发展现实,而且凸显落实人民主体地位的最高准则。中国共产党牢固站稳时代发展的鲜明人民立场,全力书写新时代令人民满意、让群众放心的高质量发展篇章。人的现实需要是社会演进的强力动因。人民群众需要上的发展性、动态性与诉求上的递进性、丰富性推动着社会的结构布局愈益完善。从翻身解放到实现温饱,从经济发展到全面提高,人民的现实需要一直是我国发展提升的关键考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源于群众利益的现实诉求,其推进完善也以人民的需要为动力支撑,在对民众的高度关切中获得社会事业进步的持久源力,回应时代发展诉求。进入新时代以来,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突出,从基本物质文化需求到美好生活需要,鲜明折射出广大人民从“需量”到“求质”的迫切变化②黄寿松、杜娟:《习近平“人民至上论”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人民的新需要,要求党和政府工作发展、建立新标准指向,加强普惠政策落实与兜底建设完善、切实满足人民发展诉求成为新时代各项决策部署的基本出发点。与此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在世界格局中关怀人民发展议题,以世界人民共同利益为发展中心,充分体现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世界情怀和全球担当。因此,坚持人民至上是时代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人类追求美好进步的伟大创造,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应时局之变、掌中坚之力的硬核作为。中国共产党坚定以群众需要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取向和价值导向,着眼于群众最关切的堵点和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时代发展中深切感受“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世界胸怀和人类情感聚焦于全球发展现实,深化世界时代浪潮中大国大党发展创新的使命重任。

二、“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支点

“坚持人民至上”是凝聚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为实现共同发展利益赓续宝贵的精神价值;坚持人民至上以落实人民主体价值为重要旨归,以发挥人民群众主体创造力为实践要义,全面激发群众努力奋进的主体活力;坚持人民至上夯实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基础,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价值,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指向。

(一)精神价值:凝聚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精神的生命力在于随时间的脉动而不断丰富,经岁月的检视而日益发展,在时代洪流和历史演进中提供价值支撑。人民是凝聚中国精神发展链条的有力主体,也是延续精神谱系的中坚力量,人民至上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凝聚起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力量,成为党和人民齐心协力创造美好生活一以贯之的基因密码。

1.人民至上植根党的精神血脉,为百年来党的生动实践和孜孜创造提供了价值之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谱系源头,从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唤起工农力量,带领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鼓舞人民投身发展,同心勠力建设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特区精神、航天精神等激发人民热情,谱写奋进追赶的时代赞歌,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丝路精神等凝聚民族圆梦力量,开启百年奋斗的伟大征程。以前赴后继的英勇烈士、舍身奉献的道德模范、担当有为的人民公仆、身先士卒的时代楷模为榜样,筑就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精神基因。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背景时代各不相同、行业领域各有千秋,但都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鲜亮底色和以人为本的基因品格,承载着党真挚坚实的人民情怀和厚重坚定的执政方略。

2.人民至上的精神价值持续发力,实现人民精神动力的全面激发。人民至上的原则理念依托共同利益的价值立场,将公平与正义、权利与义务、分工与合作统一于群众一身,全面汇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美好发展而一致奋斗的精神气概。由绝对贫困迈进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到创造美好生活,在人民至上精神理念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人动员起推进时代进步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力量,实现社会发展资源的全方位整合,致力于将人们的发展愿景早日转变为具体现实。时代历史的进步、美好生活的创造都需要这样的基因密码构成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全面塑造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崇高的精神境界,实现人民创造精神的充分激发,聚力凝心共创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生活。

(二)主体价值:坚守“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价值立场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站稳人民立场、筑牢群众基础的价值导向,是凸显群众主体地位、厚植人民情怀的理念认知,是人民主体性思想的坚定表达,是时代发展中人民主体价值的有力诠释,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充分彰显。

1.坚持人民至上,反映了人民立场至上的政治选择。回顾党的历史和现实发展可以看出,立场坚定的价值属性至关重要,可谓民之所愿,政之所向,站稳人民立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阶级属性的必然选择①张荣臣:《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年,第46页。,也是巩固执政根基和群众基础的重要保障。坚持人民至上,要求将人民立场视为根本立场,明确发展的政治属性和原则站位,将人民立场深铸于党的价值体系、制度规范、纪律标准以及发展实际,充分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价值和政治立场。

2.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人民主体至上的地位要求。从人民实践中汲取发展智慧,从群众队伍中汇聚参与力量,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创造,是推进未来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也是检视历史发展成果的经验所得。坚持人民至上,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发展依靠人民,在国家发展进程中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在民族复兴进步中最大程度地实现创新,在社会事业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力量,使人民群众的愿望得到充分落实、活动获得充分支持、才干实现充分施展,扎实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价值和发展地位①王毅:《“十个坚持”的逻辑体系与深刻内涵》,《新视野》2022第2期。。

3.坚持人民至上,表明了人民发展至上的利益导向。人民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进步为发展目的,以密切关注群众的价值需求为发展标准,经济发展要认真考量人民利益,政治发展要全面保障人民权益,文化发展要有效回应人民诉求,社会发展要妥善满足人民需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贯彻于发展的全方位和各领域。坚持人民至上,体现在发展以切实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导向,将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落实在制度设计、政策部署以及实际践行的过程之中,竭力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价值和发展要求。

(三)目标价值:共同富裕,开拓社会公平正义的新境界

共同富裕作为一项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民生工程,以满足人民的美好期盼为价值追求,以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基本目标,是对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切实践行。在全面小康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新征程,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使命,使群众共享发展有利成果,彰显的正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

1.坚持人民至上明确了共同富裕的目标主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第1版。,共同富裕的目标绝非是少数人或者部分人,也并非这些人或者那些人,而是要扎扎实实稳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以满足群众的期待和要求为工作基点,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为人民群众的富裕发展而奋力前行。可以说,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回答了实现谁的共同富裕的问题,从主体维度更加坚定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

2.坚持人民至上明朗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力量。人民至上不仅仅意味着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先,也说明了要充分依靠人民的力量创造,汲取群众发展的经验智慧,做到“以人民为师、向能者学习”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7页。。共同富裕是实现人民的富裕,也是依靠人民实现的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目标,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调动人民发展的主观热情,在群众的齐心协力下谋富裕、促进步。因此,坚持人民至上合理规划了依靠谁来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明确了落实目标的力量支撑。

3.坚持人民至上明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坚持人民至上深刻诠释了要以人民的评价为一切工作的指标要求,无论是从宏观制度设计还是基层政策布局,共同富裕要以人民满意、群众幸福为目标导向,切实办好、管好、做好关乎人民利益的民生事务,守好人民标准这一发展基线,切实对标共同富裕是否有效贴合人民发展权益、是否全力表达群众价值诉求、以人民意志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相统一的标准作为共同富裕的价值评判。由此,坚持人民至上有力说明共同富裕的标准与导向,鲜明凸显以人民利益追求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际性进展。

三、“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落点

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落脚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践行,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密切群众联系、增进民生利益福祉;坚持人民至上,必须恪守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正确理念,筑牢党治国实践的强大根基;人民至上是引导群众投身国家发展、参与社会事业的动力指引,要为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积淀磅礴力量。

(一)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人民至上,要在实践中解决好民生实事,积极调整适应民生工作新变化,握准新时代民生工作新方位,着力聚焦人民利益关切,为人民生活注入新动能,为群众发展提供新机遇,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增进民生福祉,亮明新时代发展的民生底色。

1.加强创业就业导向,落稳做实就业政策。正确研判当下就业形势,制定就业创业帮扶机制,放大就业创业总量扩容、稳步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创业。从创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多端着力,高度关注高校毕业学生、退伍士兵以及新生态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守牢解危扶难红线、放活就业渠道,对接素质人才吸纳引进,塑造就业发展有效竞争力。以为企业纾难为专项重点,大力出台助企稳岗政策,全力稳住现有就业存量,清除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激活优化营商环境氛围,大力发展复制性强、参考性高的创新创业模式推广。

2.发展人民满意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充分落实教育公益性发展原则,构建均衡发展、全面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体系,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育服务格局。推动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地,注重教育在价值引领、观念培育、素质提升、能力锻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学校课程体制改革。充分施展好校园主阵地作用,在“双减”政策下规范各类办学教学,实现义务教育普惠均衡、职业教育特色专业、高校教育优质高效的发展新局,培养推动人民事业发展的情怀深、政治强、品格正、才能高的时代新人。

3.增强社会保障服务,实现人民健康发展。社保体系是重要的民生稳定器、社会稳定网,是关乎群众直接利益、人民根本福祉的基本制度安排①《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21年2月28日,第1版。。妥善应对人口年龄趋势,科学考量阶段发展现状和经济负担水平,树立积极健康老龄观,规划出台渐进可行的退休年龄延迟、架构层次多样、支柱多元的养老保险体系。推行预防为先的健康发展战略,创新基础医疗卫生服务建设,实现中医药康养发展创新,由治病为主向以人民健康为要转变,将民生福祉推向更高水平。

(二)在执政为民中永葆强大根基

坚持人民至上,在治国实践中永葆为民本色,不仅是党担当使命的必然要求,也为党筑牢力量之基、执政之根。把人民置于发展最高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党决策部署的根本依据,也是执政发展的价值目标,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永葆党执政治国的强大根基。

1.永葆为民初心,增强为民执政的底气。“坚持人民至上,让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①王楠、谢剑南:《红色文化融入党建工作的四重逻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29日,第8版。要始终坚守党的为民初心、铸造坚定的使命信仰,将为民谋幸福的责任使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品格,强化为民执政的觉悟意识,践行为民执政的情怀站位,永葆为民初心,领导人民事业不断向前推进。要将代表人民利益作为党团结奋斗的最大底气,不断铸牢为民执政的信念支撑,在砥砺奋进中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提升,激励党员干事服务热情,开创强党兴国新局面。

2.坚定惠民决心,筑牢为民执政的根基。中国共产党要把惠民造福作为党执政兴业的工作目标。作为人民的带头人和领路人,在面对发展新难题、新情况时,共产党人要勇于迎难而上,以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念,挺身而出、攻坚克难,做细干好每一项工作,用力尽心解决好每一个问题。要落实惠民向好的发展原则,秉持人本化执政理念,时刻以人民需求为先,聚焦群众的急难关切,力求对人民做到有问必回、有事必应、有难必帮,勇担惠民造福、强国振兴的时代重任,以坚定的惠民决心固牢党为民执政的发展根基。

3.砥砺利民恒心,落实为民执政的目标。勇挑利民向优发展重担,以毫不懈怠的恒心落实于党的执政实践之中,从制度安排、政策帮扶做好新时代的利民者,以执政利民作为党实际工作的价值坐标,切实处理好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共同利益、关注好特殊利益,将利民实事作为党执政事业的长期安排,构建利民发展的长效追踪机制,以久抓不放的恒心毅力,将服务利民的目标深植于执政理念的同时,高效落实于实践行动中。

(三)在民族大业中凝聚复兴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就要与人民心想一处、力聚一方、行于一路,必须顺应人民发展心意、倾听群众利益呼声,紧紧依靠人民、团结群众,形成强大坚固、一往无前的发展合力。坚持人民至上,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养料,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解决好改革发展中的系列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注入人民伟力②王虎学、何锟伦:《“人民至上”的三重价值意蕴》,《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年第6期。。

1.在顺民心中获得信任力量。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自觉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坚持心向民、行为民,真正了解人民、走向群众,要坚定不移地顺应人民的发展心意,以为人民着想的真心、服务的诚心去赢得民心,创造良好的群众氛围。坚持人民至上,要在真抓实干中布局群众工作,在求真务实中谋篇人民事业,力戒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不做面子工程和官僚主义,强化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将工作做到民生实处、百姓心上,获得圆梦民族复兴的信任力量。

2.在听民意中获得支持力量。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要深入群众之中,俯身基层,聆听民意、贴近人民,了解人民群众的难急盼愁,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在听民意、解民困中践行人民情怀,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坚持人民至上,要以饱满热情的暖心服务确保高质高效的工作成效,让人民的费心事变为放心事、烦心事变为暖心事,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获得圆梦民族复兴的支持力量。

3.在集民智中获得参与力量。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善于聚集民力民智,站定依靠群众谋发展的信念立场,于人民之中寻求经验,在群众之中探求智慧,动员群众的集体创造和团结力量。坚持人民至上,必须要为群众搭建施展才智的广阔平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获得圆梦民族复兴的支持力量。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价值群众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