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大春马铃薯联合体品种(系)比较试验

2022-01-27储丽章汪忠明朱维贤邹万君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芽眼晚疫病品系

储丽章,汪忠明,朱维贤,邹万君,李 华

(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云南省是中国种植马铃薯较早的省份之一,至今在云南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小麦的第四大粮食作物。2013年全省16个州(市)共种植马铃薯71.2万hm2,平均单产17340 kg·hm-2,其中昆明市14个县(市)区周年种植马铃薯4万hm2,位居全省第3,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主栽作物[1]。目前,昆明市种植马铃薯品种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及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据昆明市农业部门统计,目前昆明地区春季和夏季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是合作88,占55%以上;因此,选育产量高、商品率高、品质好的马铃薯品种,有益于昆明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共10个材料,分别是10-9-33、09-14-9、11-6-21、10-9-11来源于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院,F-27、Yn-3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马铃薯科学研究院;ZT022-2来源于昭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E27-22、E37-2来源于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对照品种为合作88(CK)。

1.2 试验地概况

本试验安排在昆明市嵩明县小街镇东屯村委会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基地,海拔1910 m,地势平坦,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3次重复,株行距60 cm×30 cm(密度5.55万株·hm-2),每小区6行,每行10株,共60株,每小区间空1行,小区面积为14.28 m2,设对照种1个。

试验地深耕平整后,于2019年3月7日播种,按农家肥30 t·hm-2,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450 kg·hm-2+普钙750 kg·hm-2+尿素150 kg·hm-2,称肥到小区做底肥,同时用辛硫磷60 kg·hm-2+敌磺钠(敌克松)30kg·hm-2拌毒土,撒于播种沟中防治地下害虫等。

1.4 试验管理

4月1日开始出苗,因高温、干旱,4月10日、16日和5月7日各浇水1次,4月17日结合中耕除草、培土,按尿素150 kg·hm-2进行追肥。9月26日割桩,10月8日收获。

1.5 测定方法与数据统计

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病害等级均按照国际马铃薯晚疫病9级标准[2]观察记载。花叶病、卷叶病鉴定用发病率来表示,并按下式计算发病率。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试验数据采用多重比较新复极差法[3]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10个试验材料的物候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品系E27-22出苗时间最早,其次是Yn-3,合作88(CK)出苗时间排第4位,出苗时间最晚的为品系10-9-33。开花期调查中,品系ZT022-2落蕾落花,未开花,开花最早的品系为E27-22、Yn-3,其次是F-72,合作88(CK)开花期排第5位,开花期最晚的品系为11-6-21、09-14-9。

表1 各品种(系)物候期记录

由于干旱原因,造成出苗参差不齐,至5月初才全部出齐。中后期雨水又较多而集中,所以造成了全试验生育期较长,分别在116~168 d。生育期合作88(CK)为155 d;最长第1位是E27-22,为168 d;第2位是Yn-3、ZT022-2,均为165 d;第3位是11-6-21,为162 d;10-9-11为150 d;10-9-33由于花叶病较重,未成熟就死亡,所以生育期较短,为116 d。

2.2 各品种(系)植株形态特征

由表2可以看出,株型方面,品系11-6-21、10-9-33植株表现为直立,其余株型均为半直立;植株繁茂性方面,除品系E37-2表现为中等,品系ZT022-2、10-9-33表现为差,其余均表现为好;叶色方面,除品系ZT022-2、10-9-33表现为浅绿,其余品系表现为绿色或深绿色;茎杆色方面,除品系Yn-3、ZT022-2表现为绿色,10-9-33表现为绿色带紫斑,其余均为绿带浅紫斑;花色方面,除品系E37-2、10-9-11、10-9-33为白色,E27-22、09-14-9为浅紫红,其余表现为紫红或浅紫色。

表2 各品种(系)植株性状

其次,各品系高变幅为52.9~96.0 cm,ZT022-2最矮,为52.9 cm;F-72最高,为96.0 cm;F-72、10-9-11、11-6-21均高于合作88(CK);其余5个品系均比低于合作88(CK)。主茎数方面,E27-22最多,为3.1;10-9-11、11-6-21最少,均为1.9;基粗Yn-3最粗,为1.3 cm;ZT022-2最细,为0.5 cm。

2.3 各品种(系)薯块性状

由表3可以看出,所有参试品种(系)结薯均表现为集中;薯块形状方面,除品系Yn-3为扁椭圆形,品种(系)10-9-11、10-9-33、合作88(CK)为椭圆形,其余品系均为圆形;薯皮光滑方面,所有品种(系)均表现为光滑;皮色方面,除品系E27-22、E37-2为淡黄色,其余品系均特殊,表现出各自特点,Yn-3薯皮粉红色、芽眼红色,10-9-11薯皮粉红色,11-6-21薯皮红色,芽眼深红,F-72薯皮黄色,芽眼红色及周围粉红,ZT022-2薯皮紫红色、芽眼紫色,09-14-9薯皮粉红皮、芽眼红色,10-9-33薯皮紫色,合作88(CK)薯皮粉红色、芽眼红色;芽眼深浅度方面,除品系E37-2、11-6-21、F-72、09-14-9表现中等外,其余均表现浅;芽眼多少方面,除品系E37-2、11-6-21、F-72、09-14-9表现中等外,其余均表现为少;薯块肉色方面,除Yn-3薯肉白色,10-9-33薯肉白色带紫圈,其余均表现为黄肉。

表3 各品种(系)块茎性状

2.4 各品种(系)经济性状

由表4可以看出,折合产量合作88(CK)排在第5位,为26308.5 kg·hm-2;产量居第1位是品系E27-22,为39217.5 kg·hm-2;居第2位是品系E37-2,为36276 kg·hm-2;居第3位是品系Yn-3,为31701 kg·hm-2;居第4位的是品系10-9-11,为29086.5 kg·hm-2;品系ZT022-2排在倒数第3位,产量为19036.5 kg·hm-2;倒数第2位的是品系09-14-9,产量为18873 kg·hm-2,倒数第1位的是品系10-9-33,产量为17403 kg·hm-2。

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品种(系)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由表4、表5可以看出,E27-22比合作88(CK)增产32.9%,达极显著差异;E37-2比合作88(CK)增产27.5%,达显著差异;Yn-3、10-9-11比合作88(CK)分别增产17.0%和9.6%,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11-6-21、F-72、ZT022-2、09-14-9、10-9-33比合作88(CK)减产2.5%~51.2%。

表4 各品种(系)经济性状

表5 各品种(系)间产量差异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在商品薯率方面,最高的是品系F-72,达到89.6%;商品薯折合产量,最高的是E27-22,为32272.5 kg·hm-2;第2位E37-2为29413.5 kg·hm-2,第3位10-9-11为23050.5 kg·hm-2;田间病薯率最高的10-9-33为23.0%,其次F-72为20.4%,田间表现相对较耐病的11-6-21、E27-22、10-9-11,病薯率为3.5%~6.5%。

2.5 各品种(系)抗晚疫病

由表6可以看出,抗晚疫病方面,品系10-9-33由于花叶病死亡较早,未发现晚疫病,除品系F-72外,其余品系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晚疫病抗性。

表6 各品种(系)晚疫病发生情况

3 讨论

由于品系10-9-33花叶病较重,退化严重,影响了其各类性状的表现,可选用脱毒健康种薯,重新做试验;品系E27-22、E37-2不仅晚疫病抗性比合作88(CK)好,并且表现出了较好的丰产性,可进行不同海拔的适应性试验和进行小面积的生产示范。其余品系除F-72成熟时晚疫病达8.5级外,均比合作88(CK)晚疫病病级低,产量与合作88(CK)相比增产和减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适应于大春种植。

猜你喜欢

芽眼晚疫病品系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马铃薯芽眼检测识别研究*
马铃薯块茎顶端优势与主茎数及产量组分的相关性
揭示晚疫病菌负调控植物免疫的新机制(2020.8.1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河北承德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要点
试论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金沙县不同生态山区早熟菜用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发芽土豆带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