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养茶园茶树树冠培养技术与效益分析

2022-01-27李新杰吕才有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鲜叶分枝乔木

李新杰,吕才有,高 峻,3*

(1.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江城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云南 江城 665900;3.云南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研究室”,云南 昆明 650201)

茶树(Camelliasinensis)为多年生木本叶用经济植物,一次种植数十年生产,自然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甚至长达上百年。至今,在云南茶区仍然保留有不少生产型古茶树、古茶园。从茶树树冠获取一定数量与质量的鲜叶,是发展茶园生产的核心。因此,茶树树冠培养是茶园管理主要措施之一,它直接影响茶叶生产中优质与高产的获得,影响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1]。在茶园生产实践中,根据所栽培茶树品种的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并联系实际环境条件,则是开展合理树冠培养技术措施,获得良好技术效益必须遵循的原则。近年来随着云南省以大茶树、古茶树鲜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叶产品备受市场青睐,类似大茶树、古茶树生长的,旧时“棵对棵、顺山坡”的传统茶园种植模式的“留养茶园”(Keeping Tea Plantation)在全省茶区不断出现,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将现有经定型修剪、矮化密植的云南大叶种茶园进行“改造”后形成的茶园,即:按一定株行距选择留养已有茶园中性状优良的茶树,让其逐渐恢复自身乔木、小乔木型的树势、树姿,而将其余的茶树逐一挖除。显然,这样的“留养茶园”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留养茶园,其不是“留叶采摘”“留养枝条”“某某季节停采”以及经过不同程度修剪后需要恢复树势、采摘冠面而采取适度采摘方式的茶园,而是在现有茶园中移除部分茶树、保留所需茶树并让其恢复原有树势、树姿而形成的茶园[2]。

笔者实地调查了不同茶区的“留养茶园”后发现,其具有以下3个特点:①“留养茶园”单位面积的茶树植株明显减少、鲜叶产量低,仅有茶树1500~3000株·hm-2,鲜叶产量不及矮化密植茶园。②有部分“留养茶园”任由留养茶树自然生长,可采摘面有限,影响了鲜叶产量;而且,随着不断采摘鲜叶,留养茶树树幅变窄、中部枝条密集、芽头细小,导致鲜叶品质降低。③“留养茶园”的鲜叶价格较之矮化密植茶园高出30%以上,且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大量减少,不少“留养茶园”禁用化肥、农药,实现了化肥、农药的零投入。就茶叶市场已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实情上看,“留养茶园”具有和体现了一定的“提质增效”的效果。由此可见,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满足留养茶树健康生长,实现留养茶树鲜叶持续产出,已成为当下“留养茶园”管理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云南大叶种茶树为乔木、小乔木类型,具有自身生长特点。鉴于此,笔者依据云南大叶种茶树的特点,结合当地环境条件,开展了以“乔木立体型整形修剪技术”在留养茶园茶树树冠培养中的应用与效益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旨在为发展留养茶园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国庆乡田房村阿卡洛垛高密度留养茶园、曲水镇高山村高山老寨高密度留养茶园开展试验。

1.2 试验方法

留养茶园园相:通过移栽或移除的方式,形成株行距为4 m×4 m三角形对空分布的留养茶园园相。

抑制或剪除主干枝:对部分直立型的茶树剪除中间主干枝,保留2~3条一级分枝,并去掉顶端优势,保持树高在2.5 m以下(每年11月进行1次,直至形成2~3个成型的有利于茶树生长的骨干枝)。

乔木立体型茶树树冠培养:由于留养茶树2级分枝太多,3级以上的分枝较少,采摘面积小,产量、产值低,本研究剪除60%以上占用空间的2级分枝,或在2级分枝与3级分枝交接处枝条向外的地方去除顶端,3级以上的分枝也依次进行,以刺激更多的生产枝萌发,最终形成乔木立体型茶树(每年5月底、11月中旬各进行1次)。

日常护理及树冠保护:由于留养茶园的前期管理不规范,生长环境潮湿,很容易受一些寄生(附生)植物的侵染滋生病虫害,用削好的竹片仔细将寄生在树干上的苔藓、地衣刮除干净,同时清理生长势较弱、有病虫害的枝条(与鲜叶采摘同时进行)。

1.3 数据统计

调查并测量留养茶园茶树的树型、树姿、树高、树幅、分枝级数、节间距离、春茶萌发期等生物学特性,调查2016—2020年留养茶园茶树的采摘次数、单株产量、鲜叶价格、干毛茶价格、公顷产量等并进行效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留养茶园茶树树冠培养后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由表1可见,留养茶园经过3年的乔木立体型修剪解决了以下问题:树高得到了控制,树姿得到了改善,形成了分布合理及分枝层次有条理、枝条空间结构有序的披张状立体型茶树。采摘面得到了增加,采摘面由0.9 m×1.1 m增加到2.8 m×4.2 m(增加了近10倍)。茶树的枝条持嫩性加强、分枝级数得到了增多,由未修剪前的3~4级提升到9~13级(提升了3~4倍);节间距离得到了增长,由1~2 cm增长至3~7 cm(增加了3~4倍),提高了高密度留养茶园茶树的产量。茶园内茶树的抗寒、抗旱、抗病虫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化学农药的零投入。

表1 留养茶园茶树生物学特征

从图1、图2可以看出,采用乔木立体型修剪方法的留养茶园茶树生长空间更广,方便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和水肥管理;通过图3可以看出,经过规范化乔木立体型修剪的茶树采摘面积明显更大,枝条的层次更分明,空间利用率更高。

图1 留养未修剪茶园

图2 留养规范乔木立体型修剪后茶园

图3 留养茶园不规范修剪茶树

2.2 留养茶园茶树树冠培养后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2可见,通过对两处茶园进行乔木立体型修剪解决了茶园生产和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采摘时间由全年采摘减少到全年3~4次,有效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益。鲜叶产量虽然降低,但价格较之全年采摘鲜叶价格4.00~5.00元·kg-1升至35.00~40.00元·kg-1,提升了5~6倍,干毛茶价格由23.00~28.00元·kg-1上升至220.00元·kg-1,提升了8~9倍,总产值也提升了5~6倍,进一步提升了茶农的经济收入。

表2 留养茶园效益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杨晓芬、张勇等所阐述的定型修剪方法解决了矮化密植茶园产量、产值不高和古茶园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3-4]。

笔者3年实践研究表明,通过对普洱市江城县国庆乡田房村阿卡洛垛和曲水镇高山村高山老寨的两处留养茶园茶树采用,可以扩大茶树生长空间,增强茶树对光的有效利用,促进茶树的光合作用;解决顶端优势带来的不利因素,刺激多级枝条萌发,增长节间距离;通过乔木立体型整形修剪技术使留养茶树形成有层次性、空间感的乔木立体型茶树,增大枝条萌发空间;减少茶树养分的损失和避免茶树提前进入衰老期;有效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的投入,提高了生产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留养茶园中面临的产量与质量及效益间需要解决的矛盾难题。

通过以上研究,笔者认为,留养茶园茶树树冠采用乔木立体型修剪技术是解决当前留养茶园管理方式粗放、生物学特性不突出、茶农积极性不高、劳动力不足、茶园产值低的有效方法,符合留养茶园生产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鲜叶分枝乔木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茶鲜叶嫩梢捏切组合式采摘器设计与试验
一株吊兰
兴化市油菜新品种评比试验总结
氮水平对小菊“东篱秋心”分枝和开花的影响
深析乔木移植栽培技术
找出犯罪嫌疑人
超级隐身术
鲜叶治病有特效
兔兔主编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