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塔区2019—2020年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消长规律

2022-01-27何旖旎吴洲利赵艳梅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夜蛾监测点草地

李 菊,合 梅,何旖旎,吴洲利,赵艳梅

(红塔区植保植检站,云南 红塔 653100)

草地贪夜蛾(又称秋黏虫)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能力强、繁殖能力强、多食危害重、防控难度大的特点,是重要的农业害虫[1]。2019年1月11日,云南省江城县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入侵并定殖,随后该虫发生范围迅速扩大[2]。草地贪夜蛾具有极强的季节性远距离迁飞能力,并且无滞育现象,这增加了草地贪夜蛾在虫情监测上的难度[3],因此开展虫情监测,对实现草地贪夜蛾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通过成虫监测、田间危害调查和越冬调查,积极探索草地贪夜蛾发生消长规律,以期为科学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有4种:1号太阳能自动虫情测报灯,生产商为鹤壁佳多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诱虫光源20 W黑光灯;2号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生产商为北京依科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号桶式诱捕器,生产商为北京依科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号瓶式诱捕器,生产商为北京依科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供试材料2—4号均使用毛细管型诱芯,每个诱芯活性成分为4 mg以上,长度(80±2)mm,外径1.8 mm,生产商为北京依科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个月更换1次。

1.2 试验方法

1.2.1 成虫周年发生消长动态监测

开展周年监测,监测时间为2020年1—12月,设置3个监测点。第1个为太阳能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监测地点位于研和贾井,全年开灯逐日记载草地贪夜蛾数量;第2个为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性诱监测,监测地点位于大营街街道赵桅,系统自动统计每日诱蛾数量;第3个为桶式诱捕器监测,监测地点位于春和乡街道飞井悠园,设置3个桶式诱捕器,3个诱捕器呈三角形放置,相距至少30 m,距离地面1.5 m,每2 d人工调查1次并记载诱虫数量。

1.2.2 主害期发生消长监测

监测时间为2020年5—8月,设置8个监测点,监测点分别为春和街道孙井、北城街道刺桐关、研和街道贾井、大营街街道大密罗、凤凰街道灵秀、高仓街道龙树、洛河乡跨喜、小石桥乡小石桥村。每个监测点设置瓶式诱捕器5个,共设置诱捕瓶40个,放置在距离田埂1 m左右的田边,间距至少50 m,每2 d调查虫量1次并清除诱捕器里的虫尸。

1.3 田间发生危害消长动态监测

从4月中旬开始每旬到田间调查幼虫危害情况1次,在大营街、研和、春和、北城、高仓、凤凰、洛河和小石桥等玉米种植区域进行发生危害动态监测,调查内容:危害级别、虫田率、虫株率、百株虫量。

1.4 越冬情况调查

2019年11月下旬选择4个乡(街道)开展蛹的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取1 m2,挖查单行玉米根围的浅土层(深度为2~8 cm),宽度为垄距,记载每平方米蛹量。

1.5 数据分析

分析数据时每个监测点数据采用平均每个诱捕器的虫量来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软件Excel 2003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消长规律

成虫在1—12月均有发生,以6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生量大,具明显发生高峰期,6月中旬为第一高峰期,9月中旬为次高峰期,9月中旬后虫量下降(图1)。

图1 红塔区2020年3个监测点平均虫量发生消长情况

5—8月主害期性诱监测以8个监测点平均每旬累计诱虫量分析:5月上旬至6月中旬处于上升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处于高位发生期,进入8月后处于下降期(图2)。

图2 红塔区5—8月主害期8个性诱监测点平均虫量发生消长情况

2.2 草地贪夜蛾幼虫发生消长规律

根据2019、2020年4—8月每旬调查情况,利用虫田率、百株虫量指标调查分析。

虫田率:4月中旬—5月上旬处于缓慢发展期,5月中、下旬进入快速上升期,6月上旬—8月下旬处于主害期,虫田率一直维持在高位(图3)。

图3 红塔区2019—2020年虫田率发生消长情况

百株虫量:4月中旬至5月下旬处于低位,6月上旬至7月中旬处于危害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处于下降期(图4)。

图4 红塔区2019—2020年百株虫量发生消长情况

虫田率、百株虫量2年发生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只是2020年发生与2019年相比偏轻。从2年调查结果分析看出草地贪夜蛾在田间发生主害期是6—8月,此时间段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2.3 越冬调查结果

2019年11月19—21日到4个乡(镇)开展冬前草地贪夜蛾越冬蛹的调查工作,其中每平米蛹量大营街0.2头,春和0.05头,洛河0头,北城0.07头,平均0.08头(表1)。在4个乡(镇)的调查中未发现老熟玉米秆中有草地贪夜蛾。2019—2020年草地贪夜蛾越冬基数不高,但是2020年红塔区草地贪夜蛾危害普遍,考虑为外迁虫源较多。

表1 红塔区2019年草地贪夜蛾越冬蛹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2019、2020年2年监测结果表明,红塔区玉米草地贪夜蛾危害主害期5—7月,从虫田率和百株虫量综合分析得出5月下旬至7月中旬是防治重点时段,此时段田间发生普遍,虫量处于持续上升期,防治策略采取普遍防治;进入7月下旬后虽然虫田率变化不大但虫量进入下降期,危害与处于上升期相比有所减轻,防治策略采取对重点田块、重点区域实施防治。

从周年监测结果及越冬情况调查看出本地越冬虫源数量少,主害期危害主要是外地迁入虫源繁殖危害,做好草地贪夜蛾成虫监测预警,对指导田间幼虫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在田间性诱监测时发现,在性诱监测过程中会诱集到黏虫、甜菜夜蛾和地老虎,其中黏虫比例最高,如何保证诱芯的专一性是诱芯生产企业需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夜蛾监测点草地
冷藏条件对夜蛾黑卵蜂繁育的影响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基于社区网络的大气污染源定位算法
滑县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主要做法与成效
Laughing song
草地
中国南方竹区4种竹笋夜蛾的形态比较研究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一片草地的述说
夜蛾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