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无痕渗透

2022-01-17罗敏霞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自信合作竞争

罗敏霞

摘要:新的基础教育体系是以习近平主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的指导思想,要把学生培养成“四有”的新人。因此,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从各方面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重视数学教学与道德教育间的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学生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无痕德育     合作     竞争     自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 可见德育教育是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充分地挖掘教材蕴含的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祖国,是每个民族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新课标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常利用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所学内容的发展史,数学发展史往往伴随着一则则动人的故事,无疑会引起同学们探索和联想的心理,同时结合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家研究数学的伟大成就。

所以我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资料,并将它放在PPT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时,我就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放出了幻灯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 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学家的发现要早 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组织小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教学是一种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所展开的学习活动。影响学生合作学习成功进行的因素有积极互赖、个体责任、人际交往技能等。教师要根据这些因素,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其合作意识。平时不爱动脑筋的、极少动手活动的学生,也会在合作学习中产生一种责任感,从而积极参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确定了探究目标:“是否任何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首先让学生计算出已经测量出的三角形内角和,面对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再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简单快捷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呢?带着这个疑问,小组内讨论,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通过学生自己撕各类三角形,再把各个角拼在一起,从而验证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能拼出一个平角,由此获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接着让学生合作,进行折叠三角形,算出折成后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仍然为180°,再一次明确:不论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变的。

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结合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竞争催人奋进,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根据小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竞争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竞争,并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公平的机会与条件,使他们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尽获提高。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乘法》新课后,设计了计算小数乘法的四组练习题(每一个学生一道题),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七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赛,每一个小组完成一题,按照座位顺序依次到黑板写出得数。做得又快又准的小组为胜。我的这一设计,为学生营造了紧张愉快、和谐的竞争氛围。只见人人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在欢快的音乐和喝彩声中,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跑到黑板前写答案。这样的练习既满足了学生参与竞争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重视课堂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學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例如,在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复习课上,我让班上的一位差生说一说34-12的计算方法,一开始他不敢说话,在我的适当启发下,这位学生说出了计算的过程,虽然说的还不够完美,但是我却抓住机会当堂表扬了他:“看,这位小朋友回答的也很棒!大家给他一些掌声鼓励一下”。听到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小朋友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显得非常快乐。从那以后,不光是他,就连其他几位后进生,以前在课堂上从没主动回答过问题的也经常争相勇敢的举起自信的小手,要求发言。

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不露痕迹地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 的“无痕”效果。

猜你喜欢

自信合作竞争
感谢竞争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