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与德育的融合让课堂流光溢彩

2022-01-17唐之恒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唐之恒

摘要:体育学科是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强健学生的体魄,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具有关键的作用和意义。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开展体育教育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以及品质,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得课堂流光溢彩。

关键词:初中体育;德育渗透;教学策略;流光溢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  言:德育教学是每一个初中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教学内容,初中体育课堂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更加輕松愉悦,在这种氛围之下开展德育渗透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德育教学,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教学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意识,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成为一名有道德文化修养的学生。

一、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学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地意识到教材内容当中蕴含的德育教学价值,结合信息资源有效地拓展教学的深度。体育课程内容包括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实践教育活动中蕴含着对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培养和锻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每一项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体能要求、心理素质要求都有所不同,所以教师的德育结合的内容也应该有所区别。

教师要根据目标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设定清晰的教学任务,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指导学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所以,在备课阶段,教师要紧紧抓住教材的中心思想,明确教学目标,把体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在组织田径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田径比赛的一些特点进行教学,在田径赛中学生要持久耐力,应对短跑、长跑,还要有良好的肢体协调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对比,生活和学习就是一场田径角力赛,没有到达终点之前学生都必须全力以赴,否则只能远远地落后于别人,但是同时,学生也要注意保持稳定的状态坚持下去,否则过早消耗力气就很难到达终点。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每一项运动项目的特点,开展相对应的德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积极的体育精神以及人生态度,更加积极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感官体验

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学,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教学情境当中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感官体验,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

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障碍跑的技巧时,可以开展一些带有主题的教学活动,比如消防演练、逃生演练的主题,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障碍跑,教师设置一些路障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灵活的教学情境中练习跑步技巧。在实施逃生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命教育内容,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生意志,树立良好的珍视生命的意识在演练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消防员”“救生员”日常工作的辛劳,在体验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建立学生对于消防员这一职业的尊敬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主题探究、角色扮演的活动锻炼学生的体能,激发学生良好的感官体验,并且培育学生良好的德育意识以及道德品质。

三、运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教师开展体育教学与德育相结合的活动时,可以结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一方面,小组形式便于教师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或者运动前热身活动,另一方面,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开展小组篮球比赛,三人篮球赛的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运用一定的策略取胜。又如,教师在训练学生的篮球运动技能的时候,可以让小组之间进行运球接力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精神。学生需要团结他人,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的效益,如果学生在团队协作中不能掌握与他人合作的基本方法,在人际交往中也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必须重视小组合作的作用,在小组合作中增强班级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力。

教师应该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一定的教学主题,创新教学模式,有效地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发展学生的体育意识,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教学互动,在互动中构建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初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程度。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创建小组合作的文化,比如鼓励学生给小组取名和制定口号,在参与比赛的时候可以结合集体口号的方式激励小组的参与意识。

四、运用生活教育,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

初中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比较长,接触的生活经验比较少,所以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教育,有效地创建良好的生活教学的情境,培育学生良好的意志和品质。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运动意识,树立良好的终身锻炼的意识,构建全民运动的良好意识。教师可以结合早练、晨练、课间操的方式培育学生良好的体能,结合锻炼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培育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以良好的意志品质武装自己的思想头脑,以良好的道德意志规范自身的行为。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发挥体育教育的真正效用。

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言行举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教师应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为初中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多给予学生激励教育,鼓励学生坚持锻炼,多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例如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参与的意识。

五、总结

总之,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拓展,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丰富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体育精神以及优良品德。

参考文献

[1] 程尚林.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教师版,2016(52):128.

[2] 张洪涛.对初中体育教学与德育工作有效结合的思考 [J].青少年体育,2015,32(12):83-84.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初中体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