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伤害事故预防中教师的主动作为

2022-01-12张建国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教室校园

摘 要 杜绝校园伤害事故是老生常谈,然而,一些本来不该发生的校园伤害事故总是在一幕接着一幕地上演着。究其原因,主要是仍然有不少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侥幸心理,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和举措。对于校园伤害事故要想防患于未然,需要教师高度重视,主动作为:一要真正落实安全岗位责任;二要彻底排查安全存在隐患;三要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四要乐于融入学生日常活动。

关  键  词 校园安全 伤害事故 教师发展

引用格式 张建国.校园伤害事故预防中教师的主动作为[J].教学与管理,2022(02):13-15.

每每看到关于校园伤害事故的报道,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心情总是沉重的。然而,一旦悲剧发生了,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导致的严重后果等都是无法逆转的。问题是,大大小小的校园伤害悲剧仍旧在上演着。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莫过于一些教师对于校园伤害事故的认识不够到位,主动防范的意识比较薄弱,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够给力,没有能够自觉、真正地做到主动作为,一旦校园伤害事故降临,便手足无措、焦头烂额,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的尴尬境地。

所谓“主动作为”,就是学校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能够养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自觉,积极主动地尽最大的努力,勤于观察、排查、寻找、发现校园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有效的举措,将各种不安全因素坚决消灭于萌芽状态,最大程度地减少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真正落实安全岗位责任

1.坚决克服侥幸心理

都说“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教师因为没有体验过安全伤害事故的切肤之痛,对于校园安全教育以及安全岗位责任的落实,大多是纸上写得好、嘴上喊得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侥幸心理,往往认为校园安全伤害事故不会那么巧合地发生在自己学校、自己班级、自己身上。正因为如此,相当多的教师总会觉得,平时将安全之弦绷得紧紧的,属于制造紧张气氛,是杞人忧天、自讨苦吃,于是,将时间、心思和精力等大多用在了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

2.深刻认识严重危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当的认识必然会导致失当的行为。因为心存侥幸、麻痹轻“敌”,所以,部分教师会对安全隐患疏于留意、观察和发现,当校园伤害事故意外降临的时候,他们便不知所措,仓促“应战”,甚至于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可能会让被伤害的学生身体致残、心理受挫,留下终生遗憾,有的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且会让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干扰。而教师本人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日常事务以及家庭生活等,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的“锅”,哪一位教师愿意背,又有哪一位教师背得动呢?

3.自觉进行警醒教育

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自觉地进行安全岗位责任方面的警示教育,让曾经发生过的校园伤害事故经常出现在眼前、回荡在耳旁、叩击在心上,决不能让它们变成过眼云烟、随风飘散。要认真、仔细地研读学校制订的校园岗位责任安全清单,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学校签订的岗位安全责任承诺书不是形式主义,不是走过场,更不是学校在“折腾”教师,始终让安全岗位责任犹如一把利剑悬挂在自己的头顶上,谁也不敢疏忽怠慢,从而确保校园安全岗位责任犹如一颗颗种子,在每一位教师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积极承担岗位责任

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学校落实校园岗位责任,其实质是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度形成了,就必须严格执行。在事关安全责任的问题上,任何教师都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都不得挑战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都不能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借口和“例外”等,让制度的执行力度打折扣,更不能让制度成为聋子的耳朵——摆设。唯有全体教师都能够严格执行,制度才能真正落地,才是对学生身体健康以及人身安全的最好保证,才是对教师形象以及切身利益的最好保护,才是对学校声誉以及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好保障。

二、彻底排查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到处存在,全体教师人人有责任、有义务擦亮眼睛,仔细观察,对照岗位安全责任清单等用心发现。安全责任清单虽然具体,但不可能囊括或穷尽所有安全隐患,有些安全隐患在安全责任清单上很可能就没有体现。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教室的位置、班上学生家庭教育方面的实际情况、天气变化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等等,清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大家多留意、多发现、早发现一处安全伤害隐患,学生可能受到的伤害就必然会少一分。反之,如果教师疏于观察、少发现、迟发现一处,学生受到的伤害就很有可能多出一分。为此,全体教师必须狠下功夫,切实加强“三全观察”。

1.全员观察

这里的“全员”指的是学校在编、在岗、在职的每一位教师,包括学校管理者、班主任、学科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学生餐厅管理人员,等等。无论是谁,哪怕是已经退居二线的行政管理人员、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只要在学校工作和生活,无一例外地都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向相关专门机构或部门报告安全隐患。如果学校有外聘的勤杂人员、食堂工作人员,也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动员他们参与发现、排查学校安全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奖励。

2.全面观察

安全问题事无巨细,只要是涉及安全的问题都是大问题。比如,学生带着玻璃茶杯走进了教室,這就是安全隐患,因为玻璃茶杯很容易被碰倒,然后滚落、在地上摔碎,学生打扫、收拾时存在割破手指的风险。如果有些碎片没有被清理干净,就极有可能扎伤学生的脚板。再比如,下雨后教室前走廊的地面上出现了积水,尤其是冬天容易结冰,教师就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学生就有滑倒、摔跤的可能。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处于滑倒、摔跤状态的一刹那,是无法控制自己行为的,也就最容易出现无法预料的状况,所以,其导致的后果很有可能会不堪设想。

3.全程观察

从学生早晨进入校门到晚上放学走出校门,在校期间,他们都应该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千万不能出现盲区或死角。比如,在出操时间,一些班级留下部分学生打扫教室卫生,或者订正相关作业,或者有学生因为生病无法出操,不得不待在教室里,而教室里却没有一位教师在场负责学生安全,就属于安全隐患。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清醒、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尽量不留一个学生在教室里。如果确因特殊情况不得不单独留下学生,就必须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向学校管理人员报备,自觉承担起这一时段内相关学生的安全责任。

三、及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发现了问题,教师可以自行处理的,则不观望、不等待、不依赖,立即动手整改到位,像教室里的桌凳上有钉子“钻”出来了、教室的门半开半掩着之类的事情,教师就应该随时解决,并提醒每一位学生,该报告的要报告,能注意的不含糊。如果教师无法处理,就应该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好现场,维持好秩序。比如,发现教室前窗台下的一块瓷砖松动了,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教师就要先向总务部门报告,要求马上请工人师傅修理,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先搬一张课桌挡在那里,禁止本班学生靠近,提醒其他班级学生经过时要保持距离。

教师要明白,安全问题决不能因为教育教学事情多而等一等、放一放,因为很多时候,等一下子、放一会儿期间,校园伤害事故就发生了,这时,再怎么后悔都无济于事。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安全问题上都容不得半点儿马虎、松懈、怠慢和拖拉。

比如,上课铃响了,任课教师发现有个座位空着,此时就不能忙着上课,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学生们了解该同学今天有没有到校、到班,该同学为什么没有到班上课。如果其他学生不知道,任课教师就要立即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得知情况后,必须立即与缺课学生的家长联系。如果联系不上,一是要马上向学校报告,二是要迅速扩大了解面,甚至是登门寻访,直至掌握学生确切的行踪。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除了要善于发现、及时解决容易看见的物质层面的安全隐患,还要密切关注一些精神层面的隐性安全伤害苗头,如学生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异常,学生与同学之间关系反常,学生对家长的态度冷淡等。如果发现学生身体异常、精神不振、情绪欠佳,那么,该关心的关心,该安慰的安慰,该送医的送医,该深入关注的要持续跟进,同时巧妙通知相关家长,并及时做好相应备案。

教师还要留意一些情况比较特殊的家长。有些家长有不良嗜好,甚至是恶习,动不动就对孩子动粗、对他人不满,或者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情绪不怎么稳定,或者是平时与其他家长和教师相处、沟通的过程中常有过激言语,教师就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要对他们多一些关注和尊重,也要注意讲究与他们沟通的技巧,还要多一些“谨言慎行”;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孩子要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期待。此外,也有必要向相关行政领导报告,以便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学校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路径、最好的方法妥善处理。

四、乐于融入学生日常活动

1.牢固树立与学生“在一起”的理念

陶行知先生在《师生共生活》中说得好,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断不能有一个例外”。他警示道:“如有例外,一定失败。”要想将校园伤害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教师应尽可能与学生一道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内心渴求,随时捕捉到极个别学生的不良思想苗头,以便及早介入,防微杜渐,将遏制校园安全伤害事故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2.积极参加与学生“在一起”的活动

学生往往考虑问题不够细致、周到,在自由活动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特殊场合下的特殊刺激而出现冲动,产生出格行为,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怎么办?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学生“在一起”,从而“见缝插针”参加学生活动。活动之前,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共同商定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等。这样,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享受者,师生其乐融融,而安全隐患也自然被“拒之门外”。

3.及时小结与学生“在一起”的经验

每次活动后,教师可以就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小结,提示值得注意、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不要忘记自己只是学生中的一员,千万不能以教师身份“说教”一通,让学生觉得每次活动都要受“规矩”的约束,生怕被贴上不安全的“标签”,以至于对有教师参加的活动产生隔阂,对参加活动的教师产生排斥心理。高明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谈经验、说体会,将安全教育、活动指导等自然而然地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

4.善于分享与学生“在一起”的体会

分享的过程不仅是相互交流、增进友谊的过程,而且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乐于、善于分享与学生“在一起”的体会。分享的途徑、形式比较多,如教师与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分享,方式可以是微信推送、作专题讲座,或者发表文章,等等。

总之,对于校园伤害事故,急需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防患于未然,自觉积极地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自觉行动,才能够真正确保全体教师、全校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教室校园
不要在教室打闹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类型及预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学校体育风险管理的研究
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特征与应对策略
浅析体育课教学中伤害事故及责任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