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及其突破

2022-01-12郭先富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五育劳动基地

摘 要 新时代城市小学面临家校劳动教育观念畸变、儿童劳动素养缺失、劳动教育基地稀缺的典型困境,以学校区域社会资源为载体,通过与社区等联合建设劳动课程基地,为学生建构并实施有现代科技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在五育并举与五育融合的劳动育人模式中探寻立德树人的新路径,可以为城市小学常态、有序、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样本借鉴。

关  键  词 城市小学 劳动教育 五育并举

引用格式 郭先富.新時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及其突破[J].教学与管理,2022(02):16-18.

劳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劳动教育就被国家高度重视,并于1955年将劳动课程纳入了国家课程体系[1]。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劳动教育一度被虚化、弱化,导致不爱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社会问题逐渐显露。为了引导广大人民创造更好的未来生活,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要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劳动教育应与德智体美四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以下简称“融汇沙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启了现代蚕桑劳动课程基地的建设,并努力寻求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新路径。

一、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城市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1.家校劳动教育观念畸变

受唯分数的片面教育影响,国家要求开设的劳动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上都被忽视;加之一些学校错误地把劳动作为惩戒学生的手段,要么单纯地把劳动教育理解为劳动技艺的传授,或者把劳动教育异化为文化课脑力透支之后的休闲娱乐[2]。还有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人认为智能化时代很快就会到来,将来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让机器人代劳。这样的劳动观念既缺乏对劳动的正确理解,又缺乏对未来劳动形态的预估,既不能让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得到正确引导,又不能让学生必要的劳动技能得到提升,劳动教育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2.城市儿童劳动素养缺失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少子化社会导致孩子在家庭中的生态位发生变化,很多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加之当前很多学校的公共服务一般外包,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就是考试,除了考试就是学习,即使是教室卫生的打扫、班级公区的维护以及一些必要的公益劳动,也不是请家长代劳就是用班费外包,家庭不让学生参加劳动、学校害怕学生参加劳动、学生厌恶参加劳动成为普遍现象。在提倡素质教育及全面发展的今天,由于劳动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中国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少,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严重下滑,好逸恶劳、想不劳而获等不良价值观严重危害着年轻一代。

3.城市学生劳动基地稀缺

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最缺少的是实践,最弱化的是体验[3]。中小学生需要开阔视野、感悟自然、体验社会,但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城市学校生源爆满,不仅学校的功能室等课程空间被占用,更没有富余的空间用来作为劳动教育的基地。加之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庭同时对劳动教育都认识不足,还没形成学校与社会、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各种教育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意识与机制,学生走入社区、走入工厂、走入大学实验室进行综合实践的机会远远不够,他们能充分参与具身实践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成为稀缺资源。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应然走向

新时代的学校劳动教育应该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要面向未来30年的育人需要,与时俱进地将劳动教育实践引向未来。

1.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凸显“劳动+教育”的新内涵

劳动与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劳动教育需要对劳动有意识地进行教育性设计[4],让“劳动的教育”和“教育的劳动”都为立德树人服务[5]。

2.新时代劳动教育需建构“流汗+动脑”的新课程

流汗与动脑已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追求,新劳动教育需要崇尚建构超越体力与脑力的新劳动教育课程,让更科学、更系统、更开放的劳动教育体系为涵养孩子的品格、技能与习惯作出贡献。

3.新时代劳动教育应探索“并举+融合”的新路径

建议劳动课程应该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分离出来,劳动专有课时应该出现在课表之中,国家应出台劳动课程标准指导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既重视五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也重视五育的关联性、整体性与融通性,通过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相结合的实施途径构建独特的劳动教育实施模式。

三、创造劳动教育的崭新样态

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让孩子在安全性高、交互性强、获得感好的具身实践中提升劳动素养,学校可以通过劳动基地的建设、劳动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劳动素养的立体评价来进行创新实践,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1.劳动基地:寻找支撑新劳动教育的支点

劳动课程基地是学校重要的劳动教育资源,它的成功建设能有效突破当前中小学劳动资源不足的瓶颈。为了有效推动劳动教育在城市小学的常态化实施,学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特色的劳动教育基地。一是要充分开发学校的时空资源。学校可以将教学楼楼顶、教学区楼道、操场闲置区等空间进行综合开发,聚焦一个兼具时代感与科技感的劳动项目进行深度开发,这样,即使空间逼仄的城市小学也可以拥有一个高品质的劳动教育基地。譬如,现在很多城市小学的楼顶种植园、楼道养殖场和班级小花园就是采用了这种基地建设模式来实施劳动教育。二是要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城市学校可以与所在城市已有的科技馆、博物馆、综合实践基地进行合作,让校外劳动教育资源成为学校有限资源的重要补充。譬如,现在很多学校实施的馆校合作研学模式就采用了这种资源利用方式,可以较好地缓解城市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匮乏的问题。三是要多方合作联建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可以探索与社区、学校或家庭共建基地的模式,让社区、学校与家庭都成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最好场所。譬如,融汇沙小的30亩现代蚕桑劳动课程基地,就是与所在辖区的社区公园和学生家庭一起联建的劳动教育基地,该基地与学校一墙之隔,它与校园内100平方米的“儿童蚕学宫”,以及每个学生家里的“小簸箕”共同构成了学校现代蚕桑劳动课程的实践基地。

2.劳动课程:寻找撬动新劳动教育的杠杆

劳动教育课程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核心载体,构建系统性、逻辑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对于突破城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困境至关重要。为了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需要精心选择劳动项目进行有逻辑的构建。一是不要嫌弃“动手流汗”的传统项目。虽然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但是传统的劳动形态仍然会长期存在。面對这些项目,只要适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并深受孩子的喜爱,学校完全可以深度开发并实施。譬如,全国很多学校当下开展的传统养殖、种植仍然深受孩子喜爱,这种动手流汗的劳动项目一样可以被珍视。二是需要关注“面向未来”的劳动项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传统产业快速消失,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新兴的劳动产业。譬如,现在已有学校对家政服务进行了系统的建构与实施,这就让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与新形态的“家政服务劳动”作好了链接,让劳动教育具有了新的时代气息。三是大量增加“高新技术”劳动项目。为了适应未来生活,学校应该增设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相链接的实体机器人、虚拟机器人、3D打印等项目,让现代科技为孩子的未来成长赋能。融汇沙小的现代蚕桑劳动课程兼具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的特点,该项目的特色桑树种植和特色家蚕养殖既关注孩子身体出汗,也关注孩子“脑子出汗”,学校建构的低中高三个学段的桑树种植、家蚕养殖劳动课程因为家蚕可以吐出七色丝线而深受学生的欢迎。

3.课程实施:寻找全要素保障的崭新路径

课程实施是课程育人的关键环节,五育并举语境下的劳动教育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盘活学校所有资源,为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地提供生态支撑。一是要争取劳动实践的专有课时。即学校可以加大劳动教育课程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比重,在课表中保证一周一课时,让劳动教育在教学时间上得到保障。二是要寻找“五育融合”的崭新路径。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即使保障每周一课时的劳动时间,劳动教育的课时量仍然有欠缺。因此,除了保障专有课时之外,还需要寻找“五育融合”的实施路径,让全学科都加强劳动教育融合探索,让专有课时与全学科融合的实施路径互为补阙,提高劳动教育的效能。三是要寻找“立体组合”的师资支撑。除了大型学校可以配备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之外,更多的学校可以探索购买大专院校专家、社会实践基地工程师的智力资源,同学校全学科教师、全员家长一道共同构成学校劳动教育的人力支撑。融汇沙小的现代蚕桑劳动课程在“专有课时”的基础上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示范养殖、种植课,同时每周四开展养殖种植社团课,邀请西南大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动员所有学科教师以及发动融汇社区的学生家长,让“专有课时”保障、全学科融合实施以及立体化的人力资源保障为学校现代蚕桑劳动课程保驾护航,让融汇沙小学生在充分参与特色基因桑树种植、特色基因家蚕养殖的劳动实践中去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并完善自己……

4.课程评价:寻找多主体参与的积极动能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评价导向决定着实践追求的路向。因此,如何有效建构学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此促进多方主体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一是要激发劳动教师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劳动专兼职教师的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从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优待条件上给予积极的引导,学校可以通过制订超额绩效奖励方案来激励全学科教师参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实施,以此快速解决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的问题。二是要促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要从内驱与外驱两方面同时激励学生参与,学校可以建构“执照+护照+勋章”的学生立体升级评价体系,也可以借鉴职业学校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推行“劳动护照”认证模式,采取实体“劳动执照”与云端“劳动护照”相结合的方式,探索APP执业资格认证、劳动积分、职业升级的智慧评价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三是要调动家校共育的积极性。学校可以探索“教师+家长”“个体+同伴”“学校+社区”多元评价方式,利用每年的劳动教育活动节开展“劳动小院士”“家校协作奖”“劳动指导奖”评选,让协助学校劳动教育的专家、工程师、家长得到应有的尊重,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劳动教育献计献策。融汇沙小通过制定《重庆市融汇沙坪坝小学劳动教育全学科实施劳动教育月考评方案》激励所有学科老师参与现代蚕桑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通过实施学生蚕桑“小院士勋章”和家长“劳动教育协作奖”的颁奖盛典,让现代蚕桑劳动课程成为了学生喜欢、家长支持、专家点赞的劳动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1] 姚冬琳,何颖诗,谢翌.1949年以来小学劳动课程变迁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中国德育,2021(04):15.

[2][3] 檀传宝,班建武,李敏.对话与解读: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走向[J].少年儿童研究,2021(03):4-19.

[4] 班建武.劳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辨析及其实践意义[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51-60.

[5] 余文森,殷世东.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涵、类型与实施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20(10):92-10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五育劳动基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