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培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方法初探

2022-01-10梁波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梁波

摘要:文章依据《运动与保健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了激发培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方法。作者从教学案例分析入手,仔细观察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分析采取应对措施:亲近并细心引导学生、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课堂上要寓教于乐、注意细节精心引导学生。并总结出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五个原则。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激发兴趣  细心引导  方式多样  寓教于乐  精心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关键。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都强调了兴趣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那么在体育课上我们又是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呢?下面我从几个教学案例来说说,权当抛砖引玉。

一、亲近学生细引导,循规蹈矩守规则

[教学内容]跑步

[教学案例]大多数的培智生在跑道上出现的问题有:

1、反应力差。听到发令声时反应迟钝。发令声一响,不是马上就跑,而是左右张望,看人家跑不跑,人家跑,他就跟着人家跑,人家不跑,他就跟着在原地不动。

2、守规则不持久。在跑道上跑不到30米远,就跑到别人的跑道上去了,在起跑点上,不管你吩咐多少次,但跑了30米远就忘记了,又跑到别人的道上去了。

3、没有自律性。跑到途中,想跑就继续跑,不想跑就停下来散步,任你在起点处怎样喊跑,他还是慢慢悠悠的走他的路。

解决这些问题之道:

1、针对第一点,老师可以对他们说:“你们给我听着啊,老师发令了,谁还不跑,我就要叫旁边的同学打他屁屁提醒他哦。”这不是羞辱他们,而正是他们也有自尊心,就是抓住这一点自尊心(不要給别的同学打他屁股),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发令上来。

2、针对第二点,老师起初可以牵着他的手在不同的各自的跑道上跑,让他们认知正确的跑法,等他们熟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放开手陪着他们在各自的跑道上跑;对第三点也是一样,都应该是老师带着跑到陪着跑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跑步训练的方式有多种,就拿往返跑训练说吧。以一边底线为起跑线,在中场放一个塑料圈,在另一边底线也放一个塑料圈,再在两个三分线的顶端分别放一个塑料圈,这样就是放了四个塑料圈。听到发令,就往前跑,把第一个塑料圈捡回来交给老师,再往前跑,把第二个塑料圈捡回来交给老师,依次把四个塑料圈全都拣回来交给老师。有时候可能也要老师首先带着跑(特别是自闭症孩子)。熟练以后,就可以分成两组来进行比赛(要求:各捡各的,依次捡回),旁边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呐喊加油。

[教学反思]对待刚入学的新生,牵着手,陪着跑,亲近学生,让学生觉得你是他可以亲近的人,可以依靠的人,可以信赖的人,那么他的视觉与听觉就会集中到你身上,这就会为你的教学成功开好了道。

一项跑步训练,就练了他们几个方面:呐喊加油,练了他们的肺活量;击掌鼓励,练了他们的手指末梢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听发令,练了他们的听觉与反应力;弯腰捡塑料圈,练了他们的自我控制力、注意力与平衡力;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觉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对他们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一节课下来,他们还意犹未尽,纷纷说:“老师,下节课还来,我要得第一。”你看,兴趣一提起,爱好就来了。爱好来了,就会尽心尽力的进行练习,有了坚持不懈的练习,就会有不错的进步。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教会跳起是高招

[教学内容]跳绳

[教学案例]老师拿着一根绳子,玩起了几种跳法(前甩绳跳、后甩绳跳、双手交叉甩绳跳),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给学生以跃跃欲试的欲望。把绳子交到他们手上时,他们又玩不转:会甩绳子,但脚不会跳起来,绳子就是在他们的脚前卡住啦,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老师:“怎么办呢?绳子怎么不过来呀?”

对于跳绳的教学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只能慢慢引导,一步一步来。

1、练习单脚跳。单脚立地,双手拿起另一只脚或无规则的往前跳(只要不给另一只脚落地),或有规则跳,那就是沿着地面的砖缝线往前跳。

2、练习用前脚掌跳。或原地跳,或移动跳,不管教怎样跳,都要求学生由全脚掌着地跳过渡到前脚掌着地跳(会用前脚掌跳绳是最终目标),腿部的要求也由刚开始可以双脚弯曲跳到要求双脚直立跳。

3、练习袋鼠跳。双脚都放进袋子中,双手拿着袋口往前跳,跌倒了,爬起,再跳。可以单人独立自由跳,也可以双人比赛跳。

4、练习听声音跳。老师击掌,掌声一响,学生双脚就要跳起;老师也可以吹哨子,哨声一响,学生双脚就要跳起。击掌(或吹哨子)速度由慢到快,但是一定要有节奏。这一跳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在跳绳的时候,绳子着地发出的声音(要使学生懂得,这个声音就是命令你跳起双脚的声音),就是人双脚跳起的时机,这样绳子就不会卡住人的脚了。但是,刚开始教学时,老师还是得牵着他的小手一起跳,一边跳一边跟他说要领(提示他双脚跳起的时机)。

[教学反思]一项运动的教学,教学方式、方法要多样化,使他们感到新鲜,新鲜才有吸引力,有了吸引力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是教师距离教学成功最近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正确观察学生的兴趣所在,进而做出正确的方法引导。只要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他们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才对这一运动感兴趣,只要他们有兴趣,教学任务才能完成。一个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往往就在于他能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

一项运动的学习,便使他们的触觉、听觉、前庭平衡觉、运动觉,甚至言语都得到了训练,这对他们的康复很有促进作用。

三、寓教于乐有情趣,学会分清滚投砸

[教学内容]实心球做保龄球

[教学案例]起初,我是想上投掷实心球教学的,但学生对练习投掷实心球这一运动并不感兴趣,一来因为实心球比较重,学生没有适应;二来嘛实心球不像篮球那么会弹起,不好玩。

我便来个另类玩法——打保龄球,找来三五个空的矿泉水瓶子,在里面装上小半瓶的水,盖紧不使水漏出,或一字形摆开(可横可竖),或三角形摆开,落球点与瓶子的距离是三四米远(运动难度由易到难,距离也是由近到远)。单手滚动实心球撞击矿泉水瓶子,看能够撞倒多少个瓶子(瓶子全倒则为优,一个都不倒则为差),学生列队依次进行参与,得优的同学笑呵呵,有种胜利者的感觉;得差的同学不气馁,就是不相信自己不能把瓶子击倒,磨拳擦掌:“再给我来一次,我一定要击倒瓶子。”(不服输的劲头还是蛮足的)

这里存在最大的问题是:

1、实心球离开手掌前不是用手指指腹拨动实心球使球向前滚动,而是用手掌抛球使球向前滚动。教学的目的是使这项运动能够锻炼到学生的手指末梢神经——对他们的精细动作进行训练。

2、握球試摆动作与落球点、瓶子不是一条线(这是要学生开动脑筋的,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试摆线、落球点与瓶子不在同一条线上,实心球就会偏离目标,不能把瓶子击倒。

3、学生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那就是把瓶子撞到),为了把瓶子击倒便双手握球砸向瓶子。

解决这些问题之道:

1、老师做试摆动作示范:试摆的位置在大腿的外侧;动作是前后摆动;运行线路是沿着地板砖的缝线摆动,学生跟着老师沿着地板缝线做试摆动作。

2、实心球离开手时不能用手抛出,而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根手指末节指腹拨动球使球离开手(老师做示范,可让学生逐一观察,再逐一指导学生);

3、找到落球点: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试摆线与落球点、瓶子都在地板缝线上,其次让学生离开地板缝线进行练习

4、针对第3点这一错误动作,老师只有耐心解释:砸是使球一弹一弹往前运动的,距离近,也许能够把瓶子击倒,距离稍远些就会逐渐偏离方向,不能把瓶子击倒了。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就把他们带到篮球场进行实地练习,看看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教学反思]摆放瓶子的位置由近到远,摆放瓶子的方式可一字摆开(最易),可三角形摆开(难度适中),可一瓶一点(难度较大),这样由初学到熟练而递进,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运动。一瓶一点虽然难度最大,但瓶子摆放的花样可以不断翻新,花样可由学生自己设定(解放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由学生自己垒叠(解放学生的双手,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有时两个瓶子垒叠(难度较易),有时三个瓶子垒叠(难度适中),也有四个瓶子垒叠(难度最高)。能够垒叠瓶子成功的,旁边同学给予掌声鼓励,能够用实心球击倒瓶子的,旁边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一个同学准备滚动实心球,旁边的同学给予“某某某,加油!某某某,加油!”,在这样的一个热热闹闹全员参与的运动氛围中,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参与的欲望,有了欲望就有参与的行为,有了参与的行为这节课就成功了。当孩子们适应了实心球的重量后,老师就可以进行投掷实心球的教学了。

由此可见,只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劲头就足,体育课就能够顺利展开。只有这样,他们的健康才会得到保障,他们的身体状况才会得到康复;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的能够自食其力的社会劳动者。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