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调畅气机法论治脾胃病

2022-01-10周清亮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期
关键词:胃气内伤气机

周清亮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1--01

从临床疾病分类上看,脾胃病主要可分为外感与内伤性的脾胃病,针对内伤脾胃病来说,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主要是由于饮食过度、情志过多、劳逸无法合理结合导致的,同时也包含有脾胃同病的原因。脾胃病具有虚实交替,且易寒易热等生理性特征,表现出寒热互结、虚实错杂等现象,针对单一性的清热原因,主要是由于祛寒法导致的,或者存在补益法,这样能够充分的控制患者的饮食,并通过调畅气机法来适应脾胃病的基本病机特征,这样能够有效的实现患者阴阳平衡性,同时对于祛寒补益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学者认为,从临床上看,以内伤脾胃病居多,且内伤重以脾胃病多见,且多是由于饮食不健康、饮食习惯不科学等导致的,情志过极,或者存在气机失调的现象。从脾胃同病的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导致的,加上脾气不升反而会下降,胃气不降反而会升,加上中焦气机的阻滞作用,脾胃同处于中焦、脾喜燥等,胃主降,脾多虚,而胃多实,两者之间共同作用,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由于脾寒产生寒热,虚实交错,单一的清热解毒难以实现全面的衡量效果,而对应的调畅气机用药过程中,恰恰能够有效的适应病机特征,即可实现平衡阴阳的作用,对于脾胃气机升降及调顺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理气通降

本研究方法中,主要以治疗肝郁气滞为主,胃气不通畅的情况下,主要的症状是由于胃脘作胀,胁肋胀痛,气不舒,时轻时重,临床虽有夹食、夹湿、夹痰、夹瘀等症,但是由于以气滞为主,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疏肝理气通降低为主,方可实现“香苏饮”为主,适当的加入枳壳、大腹皮、香椽皮、佛手等通降之品。

其中苏梗入胃,气滞胃中,治腹胀;香入肝,益气止痛,有治疗腹胀止痛之功效。橘皮气化湿,健脾胃通气,有散燥止泻之功效。可聚枳椇破气,扩阔膈肌,可治疗上腹胀满大便。大腹皮皮补气水,调和脾胃;香椽皮、佛手有扩胸、消肿止痛之功效。诸药合用,具有益气、降胃、止肝之功效。气畅通,胃气正常,诸病痊愈。临床上,感冒时加生姜散寒,加柴、青壳、玉筋等疏肝品;食滞加焦散仙,血瘀加五灵脂、元胡等活血产品。患者,男,39岁。患慢性胃炎一年多,上腹部经常反复出现疼痛,饭后时轻时重。饮食不考虑,舌苔白,脉压慢。调肝降胃法,甜园、苏子、陈皮、大腹皮、甘草、一切按原方服用原方原剂,疾病加重。

2健脾是治疗脾胃病的基本方法

在脾胃病的病机中,脾胃虚弱是病机。脾胃虚寒、寒热失调是治疗的重点。脾宜温阳,化脾化湿。饮食是直接伤害,不分等级,无证阶段。食性寒、热、香、腻,兼有脾胃。这种寒热干湿混合伤脾胃。情多热,伤脾胃,失职,湿停,寒。劳累过度,怒火旺盛,“阳气、乏力、紧张”。因此,内伤所致的脾胃寒热胁迫不明显,常有寒热交融、虚实、脾胃病等。因此,应健脾益气。

3加强运动,调脾理气

健脾运动不贵,所以我们常采用脾湿法、脾胃法、行气法、温脾阳法、行气法,既可以止痛,又可以消肿、健脾。胃也可消沉、祛痰、祛湿。它与脾胃相连。从表面上看,脾为阴,胃为阳。生理上,脾胃阴阳相辅相成,运升因子干、湿,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运化,使脾胃的个体属性和功能各不相同。阴阳之间,表面上,促进和干燥。脾胃功能失调,易产生升降、运、燥、寒、热、虚、实等病机变化。

4察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脾胃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脾胃虛寒导致的,寒热性混杂,导致治脾温和,健脾兼理气且化湿现象较为严重,辨证与辨病的过程相互结合,治疗脾胃病主要应强调以下4点内容:首先要重新审证主要的原因,查找病症,并细致入微的分析;要精确的分析和优化辨证论证的基本思想,强调健脾补虚的作用;善于运用脾胃升降的特征,重视胃气是否存在,并且结合自身的诊治经验得出,脾胃病可通过脉诊进行明确和调理,并且要充分的结合病史,进行双方性的辨治分析。在临证治疗的过程中,要选取使用调畅气机法,有时并不仅仅局限于寒热并发症,要与寒热并见存在的可能,同时要尝试性的使用调畅气机法,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与寒热并存,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要做到温中益气,且健脾化湿方中,要适当性的加入一定量的清热活血药物,例如黄连、黄芪,这样可实现游戏哦啊的防化热及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对于提高临床的治疗疗效,优化湿热排泄及治疗环境的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人员得出的研究结果认为:要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精髓和治疗的目标,研究调畅气机的基本原理,探究和分析其用药的基本特征,对具体的治疗机理和临床实践应用特点进行相关分析,调整脾胃寒气,从而使得脾胃能够顺畅,恢复平衡的状态,促进脾胃病的痊愈。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病情治疗方式和方法是不同的,通过中医学的方法对脾胃病进行治疗已经获取了较多的治疗经验,例如温中健脾通阳,此方法在脾胃病中的治疗,主要症状用以缓解胃痛隐秘的现象,喜温喜按,并且需要空腹服用这样能够有效的缓解食欲不振的现象,但是目前看,主要体现在舌苔发白,证明脾胃虚寒的作用,治宜温中健脾通阳的作用,同时可使用黄芪健中汤,以增加良姜、元胡、寒甚可合理的使用中丸进行处理,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小建能够实现中汤温中散寒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梦幻,刘文平,王庆其.脾胃病与情志的相关性初探[J].中医杂志,2019,60(16):1351-1354.

[2]何云山,惠华英,谭周进.中医脾胃病的特征肠道菌群在中医诊疗中的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27(10):605-610.

[3]李军祥,毛堂友,姜慧.脾胃病从“肝”论治十六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0):812-816.

[4]张声生,刘凤斌,侯政昆.脾胃病症状量化标准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8):3590-3596.

[5]王立平. 张凤武脾胃病学术经验总结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

[6]张轩,刘忠第,贺娟.脾胃病患者出生与发病时间的干支运气模式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09):764-768.

[7]燕东.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及慢性胃炎辨治经验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

猜你喜欢

胃气内伤气机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足,活百岁
便携电子打气机
香砂消胀汤治疗胃胀
憋出内伤
治愈系心理学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自拟理中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80例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