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治疗对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

2022-01-10尹泊程相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硬化剂门静脉复发率

尹泊,程相杰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食管静脉曲张病情复杂,出血风险较大,一旦6 h内出血量>1 000 mL,可引起失血性休克,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1]。内镜下套扎术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可反复实施、费用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常用方式[2]。但该术式难以有效阻塞食管旁静脉的交通支静脉、负责连接黏膜底静脉曲张,术后短期内复发率较高。硬化剂注射术是将一定剂量的硬化剂注射于曲张的静脉内或其周围的黏膜旁边,损伤相应的血管内皮,诱发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阻塞曲张的静脉,远期复发率较低[3-4]。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90 例,分别予以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旨在分析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9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 20 例;年龄 34~75 岁,平均年龄(57.65±4.12)岁;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A 级 8 例,B 级 26例,C 级11 例;肝硬化病程 2~15 年,平均肝硬化病程(8.75±1.21)年;合并糖尿病5 例,冠心病6 例,高血压1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7.57±4.08)岁;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A级7例,B级28例,C级10例;肝硬化病程1~13年,平均肝硬化病程(8.68±1.19)年;合并糖尿病7例,冠心病7例,高血压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6]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诊断标准,经内镜、彩超等检查确诊;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哺乳期或孕期妇女;血液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消化道恶性肿瘤;合并消化道溃疡;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入院后患者均先行输血止血、补液扩容、护肝等治疗,于病情稳定后行手术治疗。全麻下对照组实施内镜下套扎术治疗:术前禁饮4 h,禁食8 h,常规创建静脉通道,给予生长抑素和抑酸剂,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引导患者取左侧卧位,通过电子胃镜前端安装透明帽实施胃部检查,明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病部位、数量、形态等。随后安装六连发套扎器,自食管的下段并与齿状线周围曲张静脉部位相接近处开始实施负压装置抽吸,待视野中几乎完全发红时,橡皮圈释放,实施套扎,待曲张静脉颜色变成紫红色且圈套无脱落即可。自下向上螺旋形结扎曲张静脉,常规情况下每次套扎4~7 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套扎后按照患者实际静脉曲张情况注射硬化剂,一般每次注射4~6 点,每点5~10 mL,可重复操作,直至曲张静脉消失为止。两组患者术后卧床休息,禁食2~3 d,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体温、呼吸等情况,常规使用艾司奥美拉唑抑酸、生长抑素、控制门脉高压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术后6 个月,评估两组治疗效果。食管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重度静脉曲张转为或细小或轻度的曲张静脉为治愈;重度静脉曲张转为中度,或食管静脉曲张情况显著改善为有效;静脉曲张无明显改善为无效。(2)手术情况:比较两组平均每人套扎环数、平均套扎疗程。(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 个月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即为血流速度、内径、血流量。(4)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胸腹部疼痛、发热、进食异物感、恶心等发生情况。(5)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45 例,治愈26 例,有效13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45例,治愈36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平均每人套扎环数(13.62±3.89)环、平均套扎疗程(2.21±0.64)次;对照组平均每人套扎环数(7.86±2.24)环、平均套扎疗程(1.25±0.3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治疗前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血流量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组别 n 血流速度(m/s) 门静脉内径(mm) 血流量(mL/m)观察组 治疗前 45 24.09±3.96 12.96±2.57 19.54±3.42治疗后 45 29.21±4.48 12.41±2.60 25.32±3.17对照组 治疗前 45 24.32±3.89 13.01±2.59 19.62±3.45治疗后 45 28.65±4.18 12.32±2.54 25.32±3.17

2.4 并发症 对照组45 例,恶心4 例,胸腹部疼痛4例,发热1 例,进食异物感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89%;观察组45例,恶心1例,胸腹部疼痛1例,发热2 例,进食异物感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45 例,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4.44%,对照组45 例,术后复发9 例,复发率为20.0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肝硬化是由免疫、代谢、病毒等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肝代偿后期主要表现为门静脉高压,门静脉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易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等并发症,可能引起肝性脑病、出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7-8]。内镜下套扎术具有操作容易、对肝脏影响小等优点,能在胃镜检查下明确静脉曲张程度、范围,确定需结扎部位,安装好套扎器,套扎静脉曲张明显部位、曲张出血部位,能够阻断静脉血流,使其发生缺血性坏死和黏膜的脱落,局部形成浅表溃疡被瘢痕组织替代,最终发挥治疗作用,有效改善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病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9]。但内镜下套扎术主要套扎固有层静脉,无法闭塞血管壁间交通支,易出现外膜静脉和交通支存留,术后易复发。

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前后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平均每人套扎环数、平均套扎疗程、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提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套扎环数、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硬化剂注射术是通过向静脉内注射硬化剂实施治疗,硬化剂能够快速进入食管深层,损伤血管内皮,迅速形成血栓,既能阻塞固有层静脉,又能使食管旁交通静脉和周围曲张静脉闭塞,同时硬化剂能够快速随着血液离开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对深层静脉的消除有补偿作用,故静脉闭塞后不易发生再通,降低术后复发率[10]。内镜下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联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在套扎后短期内注射硬化剂,可使硬化剂停留于曲张静脉内,将残余的细小静脉、侧支血管、交通血管彻底消除,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接受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安全性较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套扎环数、次数,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硬化剂门静脉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肝移植诊疗体会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ACE联合TIPS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门静脉高压症是什么?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探究
硬化剂注射联合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对于静脉曲张微创疗法的研究与设想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