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PA 患者的疗效

2022-01-10李彬彬田勇刘德宽楚清锋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那普利肾素醛固酮

李彬彬,田勇,刘德宽,楚清锋

(1浚县人民医院,河南 浚县 456250;2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3鹤壁市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最常见亚型为非腺瘤型PA,临床表现为肌无力、肢端麻木、手足抽搐、心动过速、多尿,药物为治疗该病首选方式[1]。选择硝苯地平与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PA,可改善血压,但因该病多伴有心功能与肾功能的损害,故治疗效果不理想[2]。贝那普利为ACEI 抑制剂,可降低AngII 的活性和减少醛固酮分泌,改善心、肾功能[3]。本研究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非腺瘤型PA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压水平、血清钾浓度及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5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非腺瘤型PA 患者107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52~64 岁,平均年龄(58.70±5.13)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4.36±1.2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27例。观察组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53~65岁,平均年龄(58.82±5.22)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52±1.28)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9例,Ⅲ级2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符合非腺瘤型PA的诊断标准[4];入组前15 d 以内未使用与本研究功效相似的药物;无全身性感染。排除标准:原发性肾脏疾病;肾上腺皮质瘤;合并恶性肿瘤。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片(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H14021988)与螺内酯片(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H33020070)治疗,硝苯地平片起始剂量为10 mg/次,3 次/d,维持剂量为 20 mg/次,3 次/d。螺内酯为100 mg/次,3 次/d。观察组给予贝那普利(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H20044840)与螺内酯(厂家及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治疗。贝那普利10 mg/次,1次/d。两组均接受1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5]:治愈:血压恢复至正常范围,且抽搐、低血钾、碱中毒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收缩压恢复至正常范围,舒张压有所下降但仍未恢复正常,上述临床症状相较于治疗前明显改善;有效:收缩压下降程度低于10 mmHg,舒张压下降程度为10~19 mmHg,临床症状相较于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未恢复正常范围,且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血压水平:于治疗前后,使用AMP 自动血压计测定收缩压、舒张压水平。(3)生化指标: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AU5800)测定血清钾浓度、血浆肌酐浓度、坐位肾素、醛固酮水平及醛固酮肾素比值(ARR)水平。(4)心功能:于治疗前后,用超声心电图(ECG2350)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记录6 min步行距离。(5)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54例,治愈42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53例,治愈30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91 %。两组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同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组别 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观察组 治疗前 54 166.50±6.21 110.86±4.35治疗后 54 142.68±5.09 86.37±3.16对照组 治疗前 53 168.07±6.34 112.05±4.50治疗后 53 148.56±5.15 92.61±4.09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同组治疗前后血清钾、血肌酐、ARR、坐位醛固酮、坐位肾素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钾、血肌酐、ARR、坐位醛固酮低于对照组,坐位肾素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组别n血清钾(mmol/L) 血肌酐(μmol/L) 坐位肾素[ng/(mL·h)]坐位醛固酮(ng/dL)ARR观察组 治疗前 54 3.40±0.37 64.85±5.27 0.40±0.06 21.37±2.74 42.51±6.09治疗后 54 3.64±0.38 67.27±5.51 1.08±0.16 16.34±2.17 18.61±2.37对照组 治疗前 53 3.42±0.35 65.69±5.31 0.38±0.08 20.62±2.55 43.85±6.12治疗后 53 3.79±0.33 69.80±5.46 0.95±0.12 18.25±2.10 25.67±3.40

2.4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同组治疗前后LVEF、LVESD、LVEDD、6 min 步行距离比较,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 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 小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组别 n LVEF(%) LVESD(mm) LVEDD(mm) 6min步行距离(m)观察组 治疗前 54 36.96±2.60 50.31±4.23 52.40±2.56 381.48±12.63治疗后 54 47.55±3.20 40.08±3.11 43.08±2.26 460.83±17.27对照组 治疗前 53 37.12±2.63 50.41±2.15 52.36±2.67 380.56±12.50治疗后 53 42.58±3.16 46.38±3.29 46.68±2.34 430.68±16.55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54 例,恶心2 例,干咳1 例,下肢红肿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0 %;对照组53例,恶心5例,干咳3例,下肢红肿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4%。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非腺瘤型PA患者因肾上腺皮质分泌紊乱,分泌醛固酮过多,患者有低肾素、低血钾、高血压等表现,可进一步损害心功能,引起心力衰竭。临床多选择螺内酯与硝苯地平治疗非腺瘤型PA,可通过促进排尿降低水钠潴留引起的高血压,但仍有部分患者血压未恢复正常,另外高血压还会诱发氧化应激与炎症损伤心血管组织,导致心功能降低,而螺内酯与硝苯地平对改善心功能的效果一般[6]。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其多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与高血压。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说明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可提高非腺瘤型PA的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螺内酯的结构与醛固酮结构相似,可竞争性抑制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断Na+-K+和Na+-H+交换,促进钠离子、氯离子和水排泄,进而降低血容量。贝那普利为ACEI抑制剂,可通过抑制AngⅡ减少醛固酮的分泌,进而增高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管阻力[7]。两种药物联合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因贝那普利的耐受性良好,在人体无积蓄,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此研究结果与陈珊珊等[8]的研究相符。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血清钾、血肌酐、ARR、坐位醛固酮低于对照组,坐位肾素及LVEF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小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说明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可降低非腺瘤型PA患者的血压,并改善生化指标和心功能。因螺内酯与远曲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细胞受体结合,通过抑制醛固酮减少钠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可控制血压和降低血清钾,从而改善因醛固酮增多导致的水钠潴留,并促进水钠的排泄,进而减轻肾脏负荷。还可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内皮一氧化氮的合成,缓解因高血压引起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贝那普利可抑制AngⅠ转化为AngⅡ,减少醛固酮分泌,提高血浆肾素活性,同时抑制缓激肽的降解,进而降低血管阻力并改善肾小球的灌注,降低血压。另外,贝那普利还可通过扩张静脉与动脉,降低心脏后负荷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改善心排量,改善肾功能[9]。

综上所述,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可通过改善非腺瘤型PA患者的血压与生化指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猜你喜欢

那普利肾素醛固酮
高醛固酮血症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
青霉素钠、盐酸贝那普利片联合肾复康胶囊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夜间干咳竟因降压药
探讨不同血浆肾素活性高血压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心率、血压的异同
去肾动脉交感神经对高血压大鼠急性期肾素活性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β-类固醇脱氢酶2活性与肾素关系
瑞舒伐他汀对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醛固酮水平影响的研究
养心通脉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妊娠高血压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