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视野下小学体育足球训练有效策略探究

2022-01-08韩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足球训练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韩平

摘要:新课改实施后,足球运动进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具有积极的促学意义,为体育改革创造了有利契机。在现如今素质教育为基础的教学潮流下,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结合足球运动来完善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但是纵观小学足球训练现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就当下小学体育足球训练现状、意义和策略展开探究,以期促进高效训练课堂的建构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足球训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教育理念强调培养“人的能力”,其中的能力不仅仅是指学习能力,还包括体育能力、思维能力、劳动能力,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小学体育作为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载体,其教学效果深受社会关注。足球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是小学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足球运动强度大、技术要领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导致足球训练效果一直停滞不前。因而需要体育教师结合足球训练教学现状,基于小学生实际学情,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足球运动在小学体育中的占比和应用,促进小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精神的提升。

1小学体育足球训练的教学意义

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小学体育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契机,小学体育课堂转型势在必行。在社会对学生健康发展愈发重视的前提下,足球作为一项传统的国民运动无疑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足球训练对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第一,增強学生体魄。基于社卫组织报告指出,足球运动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相较于其它运动,足球对人体机能锻炼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小学体育加强足球训练,对小学生的体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足球运动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对学生的身体协调力、平衡力具有明显锻炼效果。第二,强化学生素养。足球具有运动量大、对抗性强的运动特点,小学体育课堂展开足球训练,可以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培养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同时在一次次的跌倒、爬起中,学生的耐受力和挑战精神都得以提升。不仅如此,基于足球对抗特性,学生还可以在比赛中培养团结合作的体育精神以及维护队伍荣誉感的责任精神。第三,培养体育人才。新课改后,足球加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展现出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加强足球训练不仅仅是素质教育要求,还是国家对体育人才的渴求。基于足球运动训练,激发学生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情怀,培养学生运动精神,为我国足球运动发展乃至于全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增添了鲜活的血液。

2小学体育足球训练教学现状

足球运动是一项魅力运动,深受国民喜爱,但是也因其运动强度大,运动规则复杂,运动形式多样导致小学体育中足球训练依然停留在浅层领域,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深入的足球认知。缺乏足球认知是学生和教师的共性问题,受传统应试思维影响,文化课仍然占据教学主体地位,导致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足球不过是文化课余的休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玩足球”而不是“踢足球”,老师和学生对足球规则和技巧认知不够,导致足球魅力未能展现,教学效果差强人意。第二,教学模式单一乏味。纵观众多小学开展足球训练的教学实情,不难发现,体育老师在训练模式方面大同小异,简单的带球训练和枯燥的射门训练,单一的训练模式导致教学课堂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对于机械的训练活动逐渐产生抵触心理,训练热情不高,训练行为敷衍,直接导致足球训练效果低下,甚至于不升反降。第三,学生参与热情低下。学生参与度低是足球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基于应试思维影响,学生大部分精力投入了文化课的学习当中,在面对体育课,尤其是面对强度较大的足球训练时,很难有精力和体力参与其中,训练态度模棱两可,老师让练便做,不让练便歇着,缺少个人感情融入其中。虽然学校加强了对于体育课的重视,但还是未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这正是最令人堪忧的。

3小学体育足球训练的有效策略

3.1加强足球运动理论教学,深化学生足球认知

基于教师和学生对足球运动认知程度不深的现状,教师方面要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掌握专业的足球运动技能,并加强理论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足球认知。因此,教师在安排足球训练内容时,应首先展开理论教学铺垫,向学生进行足球基本规则和基本动作的教学,以此推动足球训练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可以基于讲解、示范、信息教学等形式展开。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阐述足球起源、发展历史、精彩的比赛和著名的足球运动员丰富足球教学背景,为学生绘制美好的蓝图,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然后,借助信息化教学方式,搜索和整合网络资源,精选足球比赛视频。通过展示精彩带球、精彩射门等视频片段活跃课堂气氛,凝聚学生注意力。其次,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讲解足球规则和人员构成,加深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最后,针对训练难点,比如较难的运球技巧、传球技巧、射门技巧等,教师可以制作视频教学课件,借助多媒体慢播、复播的优势展开技术要领的理论教学。通过构建足球背景、比赛、技术教学等情景,不仅可以深化学生足球认知,还能够精炼动作教学过程,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3.2优化训前热身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前文阐述过足球运动是一项动作程度比较剧烈的运动,因此在展开足球训练之前,教师首要任务是训前热身,保证训练的安全性。热身运动可以使身体迅速升温,增加血液流动速度和氧气循环速度,防止训练过程对学生造成肌肉拉伤等教学隐患。在传统体育课堂,教师进行热身的方法往往采用慢跑、压腿、肢体伸展、高抬腿等方法,虽然效果显著却缺少趣味。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训前热身环节,丰富热身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运动热情,为接下来的训练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和体能基础,提高学生参与度。例如,针对拉伸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采取编制热身舞的形式,将枯燥的拉伸动作趣味化。由教师领舞,讲解“舞蹈”细节和动作,值得注意的是,热身舞的设计要严格遵循拉伸原理,达到有效热身的目的。此外,还可以采取游戏热身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比如,将传统的高抬腿热身方式转变为颠球比赛,通过限时制的颠球比赛规则,统计个人颠球次数,以良好的竞技氛围促进训前热身活动的趣味开展。

3.3丰富足球训练模式,提高学生训练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动力源泉,同样也是开展足球训练的必要元素。若要提高足球训练效果,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兴趣丰富训练模式,实现快乐教学。训练模式的创新要围绕训练目标制定,实现趣味性和目标性的有机结合,既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又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同时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训练体验和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和提升。例如,针对运球训练,教师可以设计“运球接力”的趣味训练模式,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划分小组,针对学生体能特征,遵循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员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运球比赛,最先接力完成的小组获胜。第二,场地设计,赛场跑道设置为S型,划分出边缘区域和终点区域,距离设置为20米,中间由教师放置障碍物,或者以“人”作为“障碍物”,通过规则允许内的动作阻碍带球成员,终点区域设置标志物作为折回中点。第三,规则制定,带球小组成员需要绕过中间障碍物到达20米外的终点区域,并绕标志物折回将球交予下一位小组成员,以此类推。此物,针对足球射门训练,教师还可以设计“障碍射门”、“蒙眼射门”、“多点射门”等趣味训练模式,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丰富足球训练模式,得以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展开技能训练,有利于高效训练课堂的构建。

3.4创设足球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竞技精神

学以致用是足球训练的基本目的,在经过阶段性训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维迁移,将学到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落以实地。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足球比赛的形式检验学生阶段性的训练的成果,同时促进学生技能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形成,展现足球竞技魅力。例如,在阶段性训练过后,学生得以掌握比赛规则和足球技巧,此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开展篮球比赛的方式检验阶段训练成果。比如,教师通过对学生运球、传球、过人、射门等技能意识和技能熟练度的观察、分析,总结每一位训练成员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制定针对性的训练策略,优化训练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此外,经过班内足球比赛的创设和开展,学生之间配合默契有效提升,这时,教师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足球比赛,通过班与班的对抗,增加团队凝聚体和班级荣誉感,同时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足球训练,养成敢于训练、乐于训练、勤于训练的体育习惯,利于教师足球训练课程的有效开展和效果延伸。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形势下,社会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为高严的教学要求,这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同样也是其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足球训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对锻炼学生体魄、提高学生素养、拔高体育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校方和教师加以重视,革新教学观念、创新训练策略,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禹豪.小学体育课堂足球训练方法创新研究[J].智力,2021(20):131-132.

[2]郭建濤.小学体育教学中足球训练效率提升路径[J].小学生(中旬刊),2021(06):29.

[3]罗霞.小学体育足球训练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风尚,2021(02):70-71.

猜你喜欢

足球训练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小学体育足球训练的问题与对策
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的思考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