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困境和对策

2022-01-08郭芳莉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审美阅读小学语文

郭芳莉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应当体现出人文性特征,引领学生进行文化感悟和思考。传统阅读教学缺少阅读能力培养,缺少对阅读内容中情感价值和思想情怀的挖掘,导致学生难以产生阅读兴趣,无法进行自主阅读。语文阅读教学可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打造良好阅读环境,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利,同时增强阅读审美教学,以此来带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审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当中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开阔视野,感受社会环境与文化传承,体会到文化对于人的成长所带来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形成思想信念和文化理解能力,成为具有独立精神、健全人格的社会个体。但就目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情况来看,阅读教学中人文性质的缺失却是长期存在的教学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缺少感受性和体验性教学,导致学生对于阅读的认知存在偏差,无法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无法在阅读当中获得情感收获,最终影响了阅读教学效果。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情况

高年级学生在事物认知和语文知识的掌握方面,要远高于中低年级,他们开始具备了阅读一些具有深度、具有情感内涵的文章作品。但是从目前教学情况来看,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几个方面的阅读问题。

首先是阅读效率不高,大部分高年级学生仍然存在阅读缓慢、阅读后对于阅读内容无法进行复述的问题。他们在短文的阅读中通常会消耗较长的时间,部分学生在阅读当中无法完全集中精力进入到阅读场景当中,感受阅读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是所采用的阅读方式十分有限,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采用缓慢的阅读方式,通过以字为单位或以词为单位进行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这种阅读方式导致学生很难在阅读当中形成完整的阅读感知,对于阅读文本的核心内容无法做到关注和挖掘。

最后使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缺少探索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开展阅读、选择阅读内容,绝大多数情况是由教师组织进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访谈显示,学生普遍认为阅读没有趣味性,文字阅读十分枯燥,阅读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给的任务。他们没有从阅读当中感到乐趣,也无法从深入的阅读分析出发,尝试对阅读文本加以内容理解。

二、造成高年级阅读能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小学高年级阅读机会较少

良好的阅读能力养成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阅读训练,但是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很少为学生提供大规模的阅读空闲时间,学生平均每日阅读时间不足一小时,大部分学生每日仅有三十分钟自由阅读,他们阅读并没有真正投入到阅读当中,受限于阅读速度,整体阅读量较低。

(二)学生缺少自主选择的机会

真正的阅读是兴趣阅读,学生凭借自己对于阅读的兴趣,来进行阅读文本的选择。目前互联网应用广泛,学生在接触到互联网泛娱乐化环境后,难以静下心来参与到文字阅读当中。与此同时,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会进行阅读内容的规范和限定,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部分阅读内容学生理解困难,也没有阅读兴趣,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对于阅读的认同感,反而导致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烦情绪。

(三)阅读教学更多集中在知识性教学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组织开展阅读教学方面仍然没有摆脱单纯的知识教学的阴影。教学内容更多停留在对语法、修辞内容的解析方面,没有从完整的阅读篇章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文章情感体验。其中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停留在识字教学、语法教学层面,教师开展阅读教学,会首先对其中的生字进行注音表明,以生字识读的方式来引入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将阅读内容限制在了生字词汇教学的载体层面,对于阅读本身的人文性和情感价值极少涉及,学生既没有体验到阅读之美,也没有感受到文章阅读对于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帮助,自然而然不愿参与到自主阅读当中,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根据阅读量需要,将图书阅读设定在每学期五本左右之上,由学生根据阅讀内容进行自由选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作息习惯等,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故事梗概的方式,进行目录阅读,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效率。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阅读空间。除了学校的图书馆之外,课堂环境通过空间布置的方式,也可以创立良好的阅读空间。阅读空间除了要保持安静,还可以通过悠扬舒缓的音乐来创造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心无旁骛地进入到阅读场景之中。

(二)丰富阅读内容,为学生提供指导方法

学生自主选择是形成阅读兴趣的前提,教师应当将自主性还给学生,由学生更具自己的喜好和阅读习惯,自由自主地进行类型选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处年龄阶段,为学生提供书单参考,例如可以按照图书类型进行划分,设置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科幻、科普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从中进行书目选择,进入到读书场景当中来。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技巧教学方法,对阅读当中可以采用的精度、泛读、浏览、速读等技巧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实际应用策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当中来。

(三)培养阅读赏析能力

阅读美学是阅读的关键,也是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能力的主要方向。教师应当将语文阅读的人文性价值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尝试进行美的体验,形成对于语文阅读情感的赏析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入美术创作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建立起以意象寻找为主要策略的美的分析。帮助学生在文章阅读中,找寻到景物、人物以及事件当中包含美的部分,学生再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尝试对其中的美进行解读,联系自身生活当中的各种体验,实现对于文学情感之美的深层次理解。通过审美培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形成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家红.圈点批注,体验反思——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67-69.

[2]单军.小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路径探赜——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11):75-77.

[3]瞿旭芸.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43):99-101.

猜你喜欢

审美阅读小学语文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