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2-01-08沈萍萍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沈萍萍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视野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小学,他们才刚刚开始身心发展,思想和行为技能还不成熟,这是素质教育发展和实施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观的重要手段能力和对法治的理解。同时,在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将法治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同时积极将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让学生掌握。在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现在正积极推行,作为新课程改革及提高教育质素的一部分,受到社会广泛认同,旨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技能、品德和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的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越来越明显,而且它已经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方向。为有效推行小学道德及法治教育,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教学形式,立足自身心理需求,坚持使教学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小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和教师都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了解和关注不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业完成与否比较关心,与孩子沟通不多,从来不会问今天发生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为了不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输掉比赛,孩子们还必须报读各种训练课程、艺术课程,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同时,很多小学都设有道德和法治教育课程,教师只为执行教学任务而任教,而不是从中汲取心理健康的教训,这也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缺少專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时间较晚导致了心理教育的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小学教师严重短缺的地方,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起兼任的,他们对心理健康知之甚少,缺乏现代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材的过度使用和对其他辅助教学工具以及社会实践的忽视,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贴近生活能力较差,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实际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标准不全

小学生在身心发育、自尊心强的阶段,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同和认同。同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评估制度下,教师完全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发展,根据统一、不充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片面的评价,对学习表现和进步视而不见,从而忽略了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机会,这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都有负面影响,还耽误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成效[1]。然而,在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阶段,有一部分教师对有关问题的教学采取统一而强硬的方法,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通过在教材中介绍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导致教育机构的渗透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1、深度挖掘教材

所有的课程活动都是以教科书为基础的,因此,教学的实施和开发都要依赖于这个工具。与小学其他科目比较,‘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强调感情关系及价值观展示给学生们。因此,教师有需要仔细研究有关心理健康及道德及法治的教材,以确定它们之间有效融合的领域,并设法将它们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师应清楚界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体目标并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将带来双重教育的效果[2]。

例如,在教授“小学快乐生活”的内容时,教师的最初目标可以表述为‘让学生熟悉学校生活,遵守学校制度’,但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后,这个目标可改为‘校园生活乐趣,成为有礼貌、文明、相处良好的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温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教学,通过智力的拓展和认知的丰富,让学生认识到在学生校园生活是一种乐趣,以培养对学校的热爱。

二、精心设计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中,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主导教学的形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设计心理健康课的课程时,应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着重研究,根据其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质量。针对于小学生,应积极创造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环境,以解决有关他们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去思考知识的内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体验学习的乐趣。

3、改善评价方式

针对于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然后进行培育和塑造方面,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积极优化和完善评价机制,为配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并为他们灌输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积极的健康状况[3]。举例来说,教师在评估学生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心理差异,以及因应个别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估,以满足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并有助加强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小学道德及法治教育的成效。此外,教师亦可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作为负责评估的主体参与课堂评估活动,以及让他们在自我评估过程中对自己的心理经历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其他学生的心理变化打下基础。

结束语:所以,将心理健康问题纳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在新课改之下教学的一项重要创新和尝试,这种教学形式对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加强研究将心理健康教学纳入道德和法治课程的策略,并深化教材学习,找准教材融合点。从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应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学和道与法教育的效果,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尤顺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

[2]陈萍.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9,(11).

[3]曾婷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8(Z5):91-93.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