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2022-01-08陈健清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拓展延伸衔接

陈健清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课内教学与课外延伸有着同样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和巩固知识,而课外延伸则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拓展视野,增加对知识的积累。毕竟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所以课外延伸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语文教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衔接;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较少,有时很难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无法与作者共鸣,降低了其学习的有效性,不利于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的发展。而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认识世界的渠道,使学生通过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加其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弥补了课内阅读的不足,有利于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阅读现状分析

小学生完成一百五十万字以上的阅读量就可以达到小学语文课标准中对学生阅读数量的要求,但是由于小学中高段的课文总字数统共几十万字,离一百五十万字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根本就无法达到小学语文课标准的要求。这其实从侧面提醒着语文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育,把课内读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但实际情况是很大一部分教师专注与课内教学,忽略了课外阅读,语文课程目标未能很好实现。

二、衔接课内外阅读应遵循的原则

(一)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时,会对其投入特别的精力,记忆力和思維敏锐度也会提高,所以从心理角度来说,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衔接课内外阅读时也应该遵循兴趣的原则,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授阅读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阅读方法没有概念,即使是小学高段的学生也没有完全掌握阅读方法,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效果不佳。所以,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效果,更好地衔接课内外阅读,教师应该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使之在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引下开展高效的阅读

三、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一)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孔子曾论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即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而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衔接课内外阅读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语文教师可以以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繁星》时,语文教师应该在课程开始之前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出有关星星的话题,像"大家观察过夜晚的星星吗?是什么样的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欲望,然后在学习情绪高昂时引入新课,详细讲解作者巴金的人生经历以及写作的背景,体会其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学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同一时期巴金的作品,感受巴金的思想,加深对课文内涵理解,激发其阅读兴趣。此外,阅读氛围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班级内有着浓烈的阅读氛围,那么学生便会受到浓烈阅读氛围的熏陶,在课间或闲暇时光选择阅读的方式来"放松",这种氛围不仅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使其在浓烈的阅读氛围中形成阅读的习惯。

(二)以课文的中心思想为切入点,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人会面对生老病死,并最终在这个世界消失,但是留在书中的思想永远不会消失,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前人的智慧,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和历史,体会他们的人生经验,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提升思维和智力水平。由此可见阅读为发展人的精神世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师应该加强课内外阅读教学。首先,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为切入点,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比如,在学习《观潮》时,语文教师为学生讲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心情,然后根据这一主题为学生推荐与之相似的文章,像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在游玩时所看到的景象,在看到众鸟纷飞的场景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观潮》与《鸟的天堂》在写作手法以及情感表达都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通过对《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阅读,能够使学生了解相同题材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感情的表达,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共性的知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根据课堂阅读的正确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语文教师不能一直帮助学生分析文章,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是关键,而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正确的阅读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对此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讲解,毕竟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提高阅读的效率,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详细讲解阅读方法,训练学生使用不同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能力,然后鼓励学生利用在课堂上使用的阅读方法去进行自主阅读。比如,在学习《蝙蝠和雷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略读的方式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然后让学生利用精读的方式找出蝙蝠能够安全夜间飞行的主要原因。此类阅读方法也能够运用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上,使学生在遇到一篇陌生的文章时可以根据关键词略读文章内容了解其大致内容,在了解文章内容后学生的心中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精读仔细品味文章语言以及作者的感情,这种阅读方法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也提高了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如果学生只学习教材中的文章是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阅读字数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将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对此,语文教师可以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利用主题的相似性,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似的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师应当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其独立读书的能力,使其能自主衔接课内和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1]薛思琪.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内容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霍晓霞.刍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内蒙古教育,2016(02):47-48.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拓展延伸衔接
小学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深入融通,提升课堂内外阅读的整体效益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链接课内阅读推开习作表达之门的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