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022-01-08江妍林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应用能力小学数学

江妍林

摘要:数学教学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模仿、记忆与背诵上,而是要调动学生的五官,从想、练、学、听等多个角度进行探析,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去尝试研究知识问题,是数学教师必备的一项教育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强调,提出有效的问题的能力,要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的突出,因为思考问题,会便于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出问题。问题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引,有了问题,才有了后续的研究与探索,如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敢问”、“会问”的能力,则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升。

一、自主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意识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要懂得转变说教教学法,以突出学生的学习地位为主,让学生可以先自己主动去探索知识,在自主探索与研究中,去探索数学学习中的奥妙,继而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再以自己摸索的方式,向教师提问,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论从学习而言,还是从生活而言,小学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与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做好教育的引导者,让学生可以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可以自立、自强、自主地去探索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已经渗透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自主能力为中心,会让学生辐射出更多优秀的行为与品质。

二、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究

当数学教师即将对学生开展新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巧妙问题的提升,或者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让小学生先在课前自己去了解一下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与内容,知道这一章节讲的是什么内容,可以以预习,预见的方式去阅读材料,然后通读整篇材料,在阅读与实践后,完成课后习题,提高做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三、教学中提供教学思路,让学生合作探究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想掌握一个章节的知识,是需要从不同的知识概念与理念方面去了解的,因此,在课堂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巧妙地设计问题,在课堂上以激趣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继而可以从自主探究,过渡到合作探究,建立起自主合作化的学习模式。这样班级的小学生就会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浓厚氛围中,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中的一次次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让数学的困难变得更加简单,学习问题迎刃而解,突破数学学习的瓶颈。当然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不是放任不管的,而是要适当地在周围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指导、引导和组织交流的活动,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做题中,培养学生的自查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的一个环节,就是做题,做题这项学习活动是对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补充,也是对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结果的检测。但是,从学生做题的准确率来看,大多数学生都会因粗心大意,导致学习的成果不理想,做题的错误率比较高,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化,提高学生的做题准确性,小学的数学教师应当通过自查能力的培养,提高小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了解与检测,在自查的过程中,更加地便于学生对数学问题查缺补漏,找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能够通过思考、分析,对照教材上的知识,进行纠正,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带出思维的误区,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五、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

在探索数学问题与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很多的数学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解不出问题时,都会迫不及待地及待地想要告知学生数学问题中所存在的规律,以便于学生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轻松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窍门,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然而这种看似是教育的接近,其实是耽误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只有教师主动将探索数学规律的权力与机会交给学生,并且能够以信任的心态,相信学生具备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那么,学生自主的探究能力,和找出规律的能力也会不断的增强。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开展西师版,六年级《圆》这一章节时,首先,教师可以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将圆相关的知识,(周长、面积)等知识点,以多媒体知识卡片的形式列举出来,为学生提前准备好。接着,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两个大小各不相同的圆形,让小学生毛遂自荐,选取两名小学生上台去测量圆的直径,并将测量的结果告知于班级的其他学生。在基于此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下,教师要考虑到圆这章节知识学习的难度,要让学生前后座6个人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比较负责任,或者是数学能力突出拔尖的学生作为负责人,以这种集体合作的方式探索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规律,最终指派一名学员,上台发言,发言的形式也不要局限,尽可能是偏向于书面化,能够在讲台上写出来,供大家观看,这样促进了学生的知识输出,也为其他学生的学习找到了参考。

总结:自主能力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意识培养的必备能力。这种能力培养得越早,学生就会越受益。当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主能力培养时候,应当从新知识让学生摸索、新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或者合作交流;新规律,让学生主动发现等多个角度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更多的能力教育与培养,以此,成功的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参考文献

[1]苟小梅.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240-240.

[2]陳万章.浅析小学数学教学[J].《高中生学习》,2018:240-240.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应用能力小学数学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