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育小学化弊端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2022-01-06张柳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园

张柳

摘要:随着教育观念的变化,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界的重视。现今提倡在幼儿教学中,要尊重幼儿天性、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性设置教学内容,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为将来长远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虽然如此,许多幼儿园在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为了保证幼儿教育的良好发展,必须对此做出改革。本文主要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和弊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望能对幼儿教育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弊端、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其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内容应当以全面性、启蒙性为主,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五个领域,从多方面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虽然《纲要》实行已有二十年时间,但现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源性的解决。其主要还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的教育焦虑和缺乏幼儿教育知识,许多家长害怕自己孩子升上小学后成绩不如别人,不仅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知识,还会给孩子报各种课外辅导班。为了满足这部分家长的需求,一些幼儿园就会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小学课程,忽视了幼儿此阶段的真正需求,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更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初衷[1]。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弊端

(一)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段,其中,2~7岁儿童所处的是前运算阶段,这个时期的幼儿,思维材料多以表象为主,他们的思维还不具备可逆性和抽象性,只能从已有的现实物品及语言、动作等中进行学习,无法从抽象化概念向实际进行转化,或建立抽象化概念之间的联系。儿童要到6、7岁以后,思维才慢慢发展至能够理解抽象化概念,能够逆向思考。我国的基础教育教材编纂,都遵循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小学阶段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大多以抽象化思维概念为主。而强迫幼儿长期接受超出自身能力的知识,会导致幼儿身心疲倦,对学习感到厌烦,升入小学后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严重违背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学习,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2]。

(二)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一个特点,就是长时间让幼儿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授知识。但是幼儿阶段的孩子,大脑发育还不成熟,身体各部分机能也还在发展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根據科学研究,7岁以下的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长最多15分钟,而许多课程时间长达40分钟,远远超出了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如果强行要求儿童进行长时间学习,就会使幼儿大脑疲劳,精神疲惫,还有可能造成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幼儿注意力涣散。同时,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进行学习,容易造成不良体态和健康问题,如驼背、耸肩、近视、脊柱侧弯等,影响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三)不利于幼儿未来的长期发展

许多家长或教师以为,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了小学的知识,升入小学后就可以非常顺利地得到好成绩,从而赢在起跑线上。但事实上,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应当着重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以及从已有经验中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并灵活地应用在日后不同领域的学习中,这些才是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的重要能力。如果在幼儿园就提前学习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孩子原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会被抑制,思维僵化,习惯于被老师带领着学习,一旦进入到需要自己探究的学习,就会失去方向,从而导致成绩不佳。从长远来看,一个人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就要在幼儿园阶段养成好的习惯。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

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动学习幼儿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相关内容,理解并尊重幼儿的心理情感需求,深入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在设置课程活动内容时注重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健康的作息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自身情绪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等,让幼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同时,根据《规程》要求,幼儿园还应当向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教育,将正确的教育理念传达给家长,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和攀比心,避免家长给幼儿施加学习压力,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3]。

(二)提升幼儿教师综合素质

现今幼儿教师行业门槛较低,人员综合素质良莠不齐,有些高职类学校幼师专业录取分数非常低,虽然也有优秀的幼师专业,但不可否认的是,幼教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从业者本身学习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对心理学、教育学了解不够透彻。许多家长对幼师不够信任,怀有教育焦虑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幼师的能力不足。如果想要提升幼儿园教学水平,就要提升幼师专业的入门水准,同时对幼师的能力提出严格要求,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不强求一定要满怀爱心和热情对待幼儿,但一定要了解幼儿心理的发展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自身拥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意识和能力,个人人格发展健全,才能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影响。

(三)采用或编纂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材

现阶段国家没有统一使用的幼儿园教材,地区不同,采用的教材也不一样,其质量有高有低,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当严格把控本园教材的使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如有能力和资格,可由一线教师编纂符合国家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教材投入使用,防止出现教材内容过时或超纲的情况。

(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阶段的学习要为幼儿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幼儿在进入新环境时难免会有不安和焦虑,做好幼小衔接,消除幼儿面对未知环境的恐惧感,能保证幼儿在日后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幼儿园可以专门设置配套有桌椅和教学设施的教室,在幼儿心里建立起小学的概念,活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建立起时间观念;也可以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学,让幼儿知道将来要去怎样的地方。这样能有效帮助幼儿消除对未知的紧张和不安,同时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和纪律概念,在升上小学后就能尽快适应新环境[4]。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为了使幼儿健康成长,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就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发育状态,尊重幼儿的个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能力。揠苗助长的结局是庄稼枯萎,幼儿的教育也要遵循其发展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凤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弊端及对策研究[J].2021(2019-17):157-157.

[2]韦从兰,曾德全.幼儿教育防止”小学化”的问题与对策[J].2020.

[3]金文漪.藏在身边的”小学化”——浅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及解决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5):2.

[4]史瑞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2020.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爱“上”幼儿园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