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策略思考

2022-01-06丁兆敏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精准资助信息化

丁兆敏

摘要:对于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来讲,虽然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资助的总深度及能效无法充分展现,难以将精准扶贫的优势展现,需要加强重视,并合理地对各项工作进行落实与创新,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及作用。因此,在信息化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多种工作的认识,并合理地对多种类型工作进行落实,通过研究与分析,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收集与查询,为后续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多帮助。

关键词:精准资助;信息化;经济困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资助育人工作精准化要求的提升,传统资助模式已经无法将自身的优势展现,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落实,这样有助于更加有效實现创新与落实,针对现存问题合理地进行优化,围绕信息化背景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情况进行落实,并合理地进行创新,建立并健全信息化体系,真实有效地展开精准资助工作。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展开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仅供参考。

一、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技术平台更新滞后

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推动下,精准资助要求信息技术不断进行创新,促使各学校不断重视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而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部分区域学校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这种繁多系统的情况需要去学习与操作,不仅浪费较多的时间,甚至较为严重会导致系统维护更新影响信息化工作开展,从而出现信息化平台更新滞后的问题,难以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创新,违背信息化运用的初衷。

(二)信息门户表面化

学校在发展中信息化资助平台建立不够规范,而且缺乏实质性内容,在实际展开精准资助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较为严重,需要合理地进行创新与落实。但是,由于信息门户表面化,而且信息化内容不够规范,谈不上精准资助帮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占用学校资源,影响实际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部分学校运用信息化系统无法及时更新,甚至存在将传统工作方式照搬信息化系统当中,单纯地将纸质转换为电子版本,无法将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优势展现,同时难以建立全新的运作模式。除此之外,即便部分学校建立信息化系统,并合理地将多种技术融入实际工作当中,但由于受到的影响较为严重,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受一定的影响及限制,无法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二、信息化背景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的对策

(一)充分做好调研工作(制定完善的调研工作机制)

在信息化支撑下,要想促进精准资助的效果,则在开展前期应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访问等形式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及学生生活成本情况,筛选具备代表性的学生认定指标,并根据认定指标特点和重要性,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及分类,构建较为完整的家庭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并赋予一定的全面性,实现更加有效具体化客观评价工作,使得其具备可操作性,弥补传统学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过程所面临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结果不客观及不服众等问题。收集数据并分析。在信息化下,要想准确得出困难学生参考画像,则应该注重数据的收集,并针对上一学年学生家庭困难基础数据,引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体系当中,从而可以运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分类与计算,得出各指标参考均值,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分析比对,做好精准识别。通过将本学年全校学生相关数据与困难学生参考画像进行数据对比,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申请与认定,从中查找疑似隐性贫困及假性贫困的学生,并进一步展开调查核实,综合以上因素进行班级民主评议,得出适宜的认定等级,从而能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识别和认定。因此,通过建立一种主动发现贫困生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扫除部分学生因自尊等因素不愿意申请困难资助。而且进行准确的分析对比有助于甄别原本不贫困的学生为申请资助虚报家庭收入。

(二)实施个性化精准资助措施

根据精准识别和认定结果,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心理测评等各项指标,对不同困难等级及不同情况学生进行差异化帮助,实施个性化精准资助措施,如对家庭经济相对较为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经济帮扶,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通过特殊的扶持方式保证扶贫效果。而且在实施个性化资助的过程中,还应该对贫困学生中心理异常学生进行疏导与干预,同时应该对奢侈消费学生进行资助育人指导,这样有助于以帮扶转变为发展性资助育人,从均等化扁平式资助转变为差异化螺旋式资助,使得精准资助更加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建立信息化动态监测系统)

在信息化的支撑下,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有助于实现对帮扶过程的监控,而且通过动态记录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从而合理地进行微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成绩、心理测评、就创业情况及消费程度进行观察,形成良性循环的效果。而且在同一学年中,根据数据走势和波动,可以对帮扶措施进行针对性调整,保证各阶段调控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系统建立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可以准确采集学生最新基础数据组织情况,并通过精准认定和精准资助动态帮扶的情况进行控制,实现将大循环与小循环整合,更加有序的展开精准资助工作。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稳定发展的背景下,资助育人已经成为各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节,需要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这样有助于合理地进行创新与落实,并遵循时代发展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促使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性能够充分展现,切实可行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学习及生活面临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展开精准资助工作的过程中,为实现有效对各项工作进行创新与落实,应该合理地进行优化与落实,及时转变理念,结合信息化时代发展需求,为资助育人工作的开拓创新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云龙.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效果跟踪探究[J].才智,2021(19):137-139.

[2]任晓琴.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21,No.670(06):46-47.

[3]孙燕,祝欣月.贫困学生教育帮扶精准化重点和突破口[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8):207-209.

[4]林枫.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分析[J].乡村科技,2020,No.259(19):32-34.

猜你喜欢

精准资助信息化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刍议
“精准扶贫”思想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
高职院校精准资助模式探究
浅析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理论与实践
优化中职助学政策提高资助精准度策略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