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后勤实践育人

2022-01-05刘璨荆希凯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高校后勤三全育人

刘璨 荆希凯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推进,全方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成为成为教育育人的首要教学目标,从而确立“三全育人”在综合改革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现阶段中,高校后勤实践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方面与教育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有着关键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后勤实践育人展开探讨,以期高校后勤更好的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后勤;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三全育人”是指全員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其内容要求各个高校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当中,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形成长期有效的育人机制。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组成部门的一部分,对服务与保障高校的教学管理以及师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阶段中,高校后勤实践育人并没有发挥出其教育功能,因此高校必须围绕后勤育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工作,从而更好的推动高校后勤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后勤实践育人现状

在“三全育人”概念得以确立后,各个高校开始依照其内容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根据现阶段的工作状况来看,多数高校依旧更加侧重于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导致高校后勤实践育人始终停留在初步发展阶段,且高校后勤所开展的实践育人活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由于高校后勤无法使活动进行全方位覆盖,实践育人活动便不能够有效的发挥其教育意义。

实践育人作为高校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育人优势,且具备与教书育人、文化育人同样的价值与重要性,理应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并将其能够贯彻落实。

二、影响高校后勤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因素

(一)高校后勤缺乏有效协调其他部门的机制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课堂为教学育人的主场,后勤为保障与服务师生的主场,且后勤并没有任何育人作用。在上述观念的影响下,高校无法正视后勤实践育人的作用,进而无法形成一个正确的育人观,也因此高校无法主动的在后勤与其他部门之间建立有效协调的机制。

(二)高校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各个高校对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没有过高的要求,且普遍缺乏对后勤工作的重视,以至于在大多数人看来,后勤工作是一种任何人都能够胜任的工作,因此后勤员工往往学历水平较低、薪资数额较少、工作内容繁杂、福利待遇教差,且由于后勤岗位缺少晋升机会,因此在后勤部门当中,工作人员缺乏竞争意识,以至于无法激发其后勤育人的观念。

同时,在各个高校中的后勤部门当中,工作人员往往是来自人力资源公司的非正式编制员工,且人力资源公司并不会重视培养后期员工的育人意识,因此后勤员工不仅无法产生对高校的归属感,还无法发挥后勤实践育人的功能。

(三)高校后勤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高校后勤在开展后勤活动时,往往会更加重视后勤的管理条例,因此当后勤员工面对学生时,通常会更加侧重于宿舍安全管理,以及检查宿舍违禁物品等安全方面的问题,且后勤部门普遍存在一种“管理学生是属于学工部门的工作”的观念。同时,高校方面与学生方面皆存在问题,高校缺乏完备的后勤基础设施,学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高校无法明确校园公共区域与学生个人空间之间的界限,使得管理制度缺乏综合性与导向性,从而导致高校后勤无法更好的规范管理制度[1]。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后勤实践育人的策略

学生在步入高校以前,学生的生活都被冠以“被”字,如被教育、被补课、被要求考试成绩等,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会围绕学习来展开。但当学生步入高校后,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首先改变的就是学习环境,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时间与精力都能够得到自由分配;其次是生活环境,当学生离开家庭步入高校后,便意味着学生需要展开住校生活,学生需要与来自各地的人共同度过之后的高校生活;之后是管理方式,学生在校园生活当中,并不会被过多的管理学习方面,因此便需要学生能够实行更好的自我管理;最后是社会实践方面,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所接触到的知识多为理论性的知识,但当学生进入高校后,实践方面的内容将会大量增加,在上述情况下,高校应担负起教育责任,并积极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的生活,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后勤部门的作用,并围绕其展开针对性的工作,从而发挥高校后勤实践育人功能。

(一)参与方面

学生在进入高校后,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便是吃和住,而现阶段中,多数学生都为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会完全参与到家务活动当中,更何况对高校后勤的了解。而在高校中,食堂与宿舍需要面对多则几万的学生,因此高校后勤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与亲自参与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参与后勤管理流程的方式,如食堂窗口中“收入食材、清洗、加工、烹饪、出售”的流程,以及食堂清洁中“厨具、餐桌的清理、餐具的回收、厨余垃圾的回收处理”等,因此高校后勤可以按照轮流制,从而安排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进行实际参与,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管理的具体流程。

(二)互动方面

高校的后勤部门在工作期间会面对数量庞大的师生群体,以及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后勤部门必然会在与师生沟通时接收大量的意见、建议与反馈,在此情况下,高校的后勤部门会采取怎样的态度面对上述意见、建议与反馈是至关重要的,但若要按照育人方面来说,后勤部门无疑是需要主动与其沟通,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纳不同的意见,同时展开正向的宣传。对师生群体而言,其集中诉求的通常是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依旧反馈问题或提出意见后所能够得到的反馈,因此后勤部门若能加强管理力度,并对此展开具备针对性的工作,更易于解决反馈难、解决难的情况,当师生群体与后勤部门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并互相体谅,便能够有效保障后勤部门的工作质量。

(三)监督方面

在现阶段当中,受后勤部门的结构组成体系所影响,高校若要提高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仅仅是依靠后勤部门单方面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由师生群体对其展开监督工作。因此,高校需要针对后勤组建专门的监督队伍,并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此加大对后勤部门的监管力度,同时还需要生生群体在日常活动中能够自觉地监督后勤部门的服务态度与工作绩效,此举动能够在监督后勤部门的同时,还能够突出师生群体在校园中的主体地位[2]。

(四)活动方面

高校若想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最快捷的办法便是举办与针对性的特色活动,因此后勤部门若想发挥后勤实践育人功能,便能够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开展包含后勤特色的活动,如“后勤部门的一天”、“校园景色一览”、“宿舍文化活动”、“后勤平台交流会”等,在后勤部门与师生群体参与到活动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效转变师生群体“后勤无大用”以及“后勤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并通过开展活动,建构起后勤部门与师生群体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结束语:综上所述,若高校想要更好的发挥后勤实践育人的功能,便需要建构起后勤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培养后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通过参与、互动监督、活动等方面,更好的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发挥后勤实践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南丁.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实践育人路径研究[J].  2020.

[1]胡慕贤, 刘恒, 韦萌.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后勤服务标准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2021(2020-6):71-76.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高校后勤三全育人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