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2-01-05罗娜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学前教育培养策略

罗娜

摘要: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日积月累,经过长期学习、实践、运用达到的,依照人的发展规律,幼儿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块白纸,此时形成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来说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同时,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体现出其独特的思维能力与辨别能力,有利于为教师之后的教育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因此,教师应在学前教育中注重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并以此为主要导向,为幼儿积极探索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行为习惯包括幼儿的生活、劳动、学习、道德等多个方面,其养成有利于幼儿多方面的协同发展,能够有效保障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出于这一重要地位,教师应确保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调动幼儿的自主意识和主动性能,真正做到围绕幼儿展开,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为习惯养成的效益。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大多数教师经常会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轻视幼儿的特性,这种错误观念直接导致了行为教育的低效甚至缺失。为了形成切实有效的培养策略,教师应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幼儿身上,在幼儿主体的驱使下完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幼儿实现全面的发展。

一、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所占据的基础地位就愈加顯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并致力于为幼儿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以期将幼儿培养的更加出色。事实表明,为了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除了要注重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还要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幼儿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少年[1]。所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社会、家长、幼儿共同的需求,也是学前教育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与使命。从幼儿的角度分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和道德观念,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而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为幼儿之后良好融入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 使幼儿更好的发展。简言之,在学前教育中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师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是正确且积极的。

二、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教育方法树立自主意识

能够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在实际应用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情况和学习特点,联系幼儿现有的认知水平与行为模式,合理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此帮助幼儿树立自主意识,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到行为习惯上,发挥主动性的践行良好的行为。

在具体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好的主题式活动调动幼儿的自主意识,使幼儿做出良好、正确的行为。例如,在对中班幼儿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缤纷果蔬”的主题活动,并为幼儿提供果蔬实物、果蔬饰品、果蔬拼盘模型等教具,通过猜谜语、找朋友、角色扮演等游戏吸引幼儿参与进来,使幼儿在自主探索中认识常见果蔬,包括其外形、气味、种类等,并学会依据其具体食用部分进行分类,认识到水果蔬菜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从而养成爱吃水果、多吃蔬菜的良好习惯。这一类的教育活动设计紧贴幼儿的现实生活,有利于带领幼儿回归生活,在现实生活情境中探索知识、达到行为,从而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使幼儿发挥主动性的增强行为习惯养成的自主意识[2]。此外,开展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实际反馈和具体情况对教育活动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优化,以此保证幼儿在科学的教育下塑造良好的行为。

(二)借助激励引导加强行为训练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十分脆弱、稚嫩,在思想观念上缺乏主见,与其他阶段的孩子相比,此时的幼儿更需要教师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因此,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特别是行为习惯教育时,应有意识的规避“态度简单粗暴”、“一味批评指责”、“轻视幼儿情绪”、“忽视幼儿反馈”等观念,要对幼儿经过认真学习做出的良好行为、养成的良好习惯做出认可,以此唤醒并保持幼儿自觉约束自身行为的动机[3]。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幼儿的行为训练,通过量变引发质变。

例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时,已知现在很多幼儿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心中的小公主、小王子,在家里也不舍得让幼儿干活、做家务,凡事都有大人代劳,这种保护、珍爱的心理教师可以理解,但处于幼儿成长、发展的考虑,劳动教育仍然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为此,教师可以在幼儿活动或集体游戏中对幼儿开展行为训练,树立幼儿的劳动意识,比如一次小规模的大扫除,让幼儿团结起来,一起打扫、清洁教室,生动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又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进来,实现家园联动,使幼儿在家长、教师的联合激励下养成自觉的劳动意识。以此类推,在行为训练中,教师应擅长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肯定,以此激励幼儿对正向性行为的认可,使幼儿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行为训练,保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益。

(三)借助榜样示范落实习惯养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幼儿来说,很多时候说一百遍不如做一次,所以幼儿很喜欢模仿,而家长、教师作为幼儿最喜欢模仿的对象,教师应联合家长将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发挥到最大,以身作则,树立标杆,使幼儿在无形中形成健康、正确的行为习惯,落实习惯养成。

例如,在日常游戏中,教师应通过和蔼的态度、耐心的语言引导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有样学样,在与他人沟通时也保持和蔼、耐心的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建议家长与幼儿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大工程,教师应将其融合到日常的学前教育中,通过一点一滴的影响、引导、示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应抱有充足的耐心、爱心和毅力,将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吕小丽.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J]. 家长,2021(31):187-188.

[2]常吾茂草. 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培养的路径分析[J]. 基础教育论坛,2021(33):23-24.

[3]董含珍.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新课程,2021(52):125.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学前教育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