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陶行知理论的幼儿自发性探究活动实践与反思

2022-01-05胡漾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实施反思

胡漾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陶行知认为,将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放在教育范围内,那么教育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极有力量的。教育应当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样的教育才是广阔的,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如今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课程游戏化,也与陶行知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那么在这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现、支持、引导幼儿有效开展自发性的探究活动呢?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  自发性探究  实施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自发性探究活动是幼儿自发开展的,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起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如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处处是教育,因此探究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不同的幼儿可能对不同的探究内容感兴趣,这也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水平、兴趣爱好有关。幼儿共同讨论、交流的过程也体现出很强的开放性,在讨论中人人平等,幼儿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猜测,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经验,与同伴共享搜集到的资料。

一、案例:一次探险区活动小曹、小汪等小朋友每人拿了一根树枝在捣地上的蚂蚁洞。小博跑了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小曹说:“这是蚂蚁大王的家,我们要杀死蚂蚁。”他一边说一边不停地用树枝戳死从洞里爬出来的蚂蚁。小博扑过去要抢小曹手里的树枝,他一边抢一边说:“不要杀死蚂蚁,你干什么要杀蚂蚁?”小曹抓着手里的树枝不肯松手,他说:“蚂蚁是坏的,我要杀蚂蚁。”小博还是抓着小曹手里的树枝,他说:“不要杀蚂蚁呀,蚂蚁也是一条生命。”最后在我的提议下他们以石头剪刀布决定听谁的,小博赢了,他拿过树枝对小曹说:“好了,我赢了,你不能再杀蚂蚁了。”这是户外活动中比较有趣的一幕,接下来,我发现我们只要一出去玩,孩子们就会在地上找蚂蚁的身影,可见他们对蚂蚁十分感兴趣。

幼儿在找蚂蚁的过程中分享交流自己了解的知识,谁都可以成为小老师。例如,小颖在泥土里发现了蚂蚁窝,辰辰在树干上发现了排着队的蚂蚁们。辰辰说:“原来蚂蚁不仅住在泥土里,还会住在树上呀。”我又问大家:“最近我们好像找到了好多蚂蚁,怎么这么多的蚂蚁呢?”大家都在想,不说话。小范突然说:“老师,我知道,因为最近的温度不高也不低,刚刚好。”

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蚂蚁有许多的疑问:蚂蚁有嘴吗?蚂蚁最喜欢吃什么?蚂蚁也会生宝宝吗?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蚂蚁都是一样的吗?蚂蚁怎样搬东西?蚂蚁的家里有哪些成员?我提供了一些小纸片让大家记录問题,每名幼儿选了一个问题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互联网进行调查,并且记录下来。在完成调查后,我们一起分享了调查结果。轩轩平时是个比较内向腼腆的孩子,但是在介绍蚂蚁的时候,他显得很胸有成竹,因为他调查的是许多幼儿都感兴趣的问题,而且爸爸帮助他做了充分的调查。

小蚂蚁事件持续进行了一个多月,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深刻认识了可爱的小蚂蚁,而在这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在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引导孩子探究小蚂蚁。

二、分析与反思:

1.做有心人,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的观察

探究性学习活动更应该是幼儿自主自发的主动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通过主体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并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内化为经验和知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观察与指导,引导幼儿开展自发性探究活动,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的关注。除了整体上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外,还要关注个别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无论是好奇、喜爱还是有所疑问,我们都可以由此切入,引导幼儿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户外活动中,我就发现我们班的幼儿对小昆虫特别感兴趣,总是会有幼儿在树上、草丛、泥土里寻找各种昆虫的身影,一旦发现,就围在一起一边观察一边讨论。

2.为幼儿的自发性探究活动提供良好环境,鼓励幼儿深入探究、积极思考。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走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自由探索与发现,在操作中可能接触不同类型的活动材料,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障碍。在寻找蚂蚁的过程中,有些幼儿捡了地上的树枝去捣泥土和树洞,我发现后,马上提醒他们用树枝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将树枝对着其他的小伙伴,用树枝捣泥土的时候也要注意力度,避免树枝断裂伤到自己。

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获得全面了解,教师面对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一定要对幼儿的探究行为表示支持,用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为幼儿的探究学习指引方向。例如,大家陆陆续续在多处找到了蚂蚁后,我没有把找蚂蚁的行动和讨论话题马上结束,而是在大家的兴头上又提出了“为什么最近能找到这么多的蚂蚁”这一疑问,无论幼儿能否回答出这个问题,无论他们的回答是对是错,我们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关于蚂蚁的知识很多,我们的探究涉及到的话题还是比较少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促进幼儿深入思考的习惯,这对他们在今后漫长岁月中的学习是有好处的。

3. 自发性探究活动形式多样性,推动了幼儿的继续学习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与幼儿在一起探索蚂蚁,我真的感到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有时的户外散步,面对幼儿的提问,我们也不知如何作答,于是我利用中午的时间与孩子们一起看了有关蚂蚁的纪录片,借助多媒体工具,幼儿对蚂蚁有了更加科学、全面、生动的认识,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幼儿的脑海中不断打破原有的认知建构,重新整合建立更加完善的知识网,对蚂蚁有了更多的了解。幼儿的活动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延伸出多种形式的活动内容,渗透到各大领域,帮助幼儿在多样的领域中获得发展。

“小蚂蚁事件”是尝试在教师支持下的幼儿自发性探究活动之一,教师支持幼儿开展自发的探究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活动组织能力,让幼儿更好地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受探索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张润平;;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学中国人;2016年33期

2.杨珊;;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J];好家长;2017年26期

猜你喜欢

课程游戏化实施反思
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一日活动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反思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