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2022-01-05胡甫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小梁晶状体眼压

胡甫密

临床常见致盲性眼病为青光眼,分析病理机制是晶状体体积增加、位置前移等因素,阻塞前房角、对房水外流造成影响,患病有患者呈眼痛、偏头痛及眼压升高等症状表现,分析致病因素未明[1],可能与瞳孔阻滞有关,若疾病持续进展,易诱导持续前移晶状体、不断升高眼压,诱导眼部结构出现退行性病变、导致患者合并白内障、增加治疗难度,也影响正常生活,因此遵守缓解瞳孔阻滞、摘除晶状体的治疗原则,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刘竟慧[2]证实,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治疗此病能提高疗效,可控制病情、缓解不适症状,但仍有创伤强、恢复慢及并发症高等缺陷,未获得患者青睐,鉴于此,本文分析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行对症术式治疗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研究,样本取自本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审批,试验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2~74岁,均值(62.14±5.23)岁;病程2~11年,均值(5.21±0.39)年;前房角检查分级:窄Ⅱ级11例,窄Ⅲ级10例,窄Ⅳ级9例;BMI值19~26 kg/m2,均值(23.52±0.84)kg/m2;其中左眼18例,右眼12例。常规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4~76岁,平均(62.58±5.42)岁;病程3~13年,均值(5.47±0.52)年;前房角检查分级:窄Ⅱ级12例,窄Ⅲ级9例,窄Ⅳ级9例;BMI值18~25 kg/m2,平均(23.41±0.62)kg/m2;其中左眼15例,右眼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纳入标准:①与“眼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眼部解剖与青光眼结构相符,如前房浅、小梁色素沉着等;②呈视力减退、瞳孔散大及晶状体浑浊等表现;③首次手术、单眼患病;④病程≥2年、年龄范围50~80岁;⑤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伴其他眼部病变;②既往其他术式治疗史;③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④伴继发性青光眼;⑤伴高血压、糖尿病;⑥手术禁忌;⑦既往精神病史、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术前两组均行眼压、视力、前方角镜、裂隙灯等检查。

试验组(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手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清洁消毒铺巾,协助麻醉师麻醉,待表面麻醉成功后,病灶3点处角膜缘、行3 mm透明侧切口,患眼前房中置入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前囊膜,对晶状体皮质、核水分离,劈核乳化晶状体核,以核硬度为基点、将乳化能量参数调节合适,切实开展原位超声乳化,待成功碎核后,将碎核皮质彻底清除干净,完成后囊膜抛光处理后,囊袋中置入人工晶状体即可,上述操作均完成后,切实开展房角分离术,具体流程为:患者前房虹膜根部置入透明质酸钠、操作后轻压,促进钝性分离前房角,粘连严重者,需吸引牵拉周围虹膜,达到分离房角的作用,待前房角成功分离后,将透明质酸钠彻底清除干净,将人工晶状体部位、前房深度调节合理,角膜切口水封处理后、做好患眼包扎。

常规组(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协助完成常规清洁消毒、麻醉等,11点方向行透明角膜切口,借助15°穿刺刀行辅助切口,前房中注入透明质酸钠,连续环形撕囊前囊膜,超声乳化与试验组保持一致,在囊袋中置入人工晶状体、清理干净残留的透明质酸钠,经侧切口将前房深度调整合理,前房中注入卡巴胆碱(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174,包装规格1 mL∶0.1 mg)、起到良好的缩瞳作用,将巩膜瓣表面的部分小梁组织、附近虹膜切除,切口采用尼龙线间断性缝合、做好患眼包扎。

两组术后均用妥布霉素(厂家: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686,产品规格5 mL∶15 mg)涂患眼,遵医嘱提供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

1.3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记录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

眼动脉血流动力学:超声多普勒彩色血流图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严格按仪器说明操作[4]。

生活质量:参考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涉及看标识牌、做精细活、体育活动及读书看报,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5]。

临床疗效:显效:眼压、视力均恢复,房角开放>180°,患者恢复到正常生活;有效:眼压、视力均缓解,房角开放120°~180°,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生活;无效:症状未改善、病情加重[6],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记录角膜水肿、后发性白内障及虹膜纤维素样渗出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Excel表整理,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以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术前比较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更高,眼压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组内术前比较,*试验组:t=19.662 1、27.795 9、42.383 3、40.861 3,P<0.05;常规组:t=12.676 8、14.012 9、28.004 1、32.095 2,P<0.05。

?

2.2 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生活质量

术前比较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PSV、EDV及VF-14指标更高,RI指标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s)

表2 两组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s)

?

2.3 临床疗效

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4 并发症

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研究报道,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手术治疗此病能提高疗效[7-8],分析发现:(1)前者可将瞳孔阻滞有效解除,对眼前段结构拥挤状态起到改善作用,加深前房、达到稳定眼压作用,且该术式充分发挥人工晶状体作用机制,对前房角的受压程度快速缓解,对瞳孔阻滞情况加以改善,快速缓解眼压,避免眼压过高诱导相关并发症出现,且超声可溶解小梁网表面的糖胺多糖,使小梁网细胞吞噬机制提高,使小梁网通透性增强,促进快速排出房水,且房角粘连者,术中可将适量透明质酸钠注入前房,可将部分房角粘连解除,但此方式不适用于房角粘连严重者[9];(2)后者将房角粘连情况彻底接触,促进小梁网功能尽早恢复,避免再次损害视功能、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且该项手术可借助粘弹剂将常规外科器械代替,提高前房压力、快速分离粘连房角,避免手术器械损害小梁网等组织,保证手术安全、促进疾病恢复。因此联合手术可发挥用时短、操作简便等优势,对周围正常组织减少损害、促进术后身体恢复,使机体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症状缓解,保证手术安全,且联合手术可将眼压维持于正常水平,使前房深度提高、促进疾病转归,具有实践价值[10-11]。

研究显示:(1)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更高,眼压更低(P<0.05),表明对症术式可稳定眼压、促进视力恢复,提高前房深度、对达到远期疗效有积极作用;(2)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PSV、EDV及VF-14指标更高,RI指标更低(P<0.05),表明联合术式可稳定眼动脉血流动力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尽早回归社会、正常生活;(3)与常规组比较,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表明本文与周立光等[12]研究相似,因此对症术式可增强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效果、促进疾病恢复,效果较理想。

综上所述,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手术治疗能提高视力,增加前房深度、房角宽度,稳定眼压、血流动力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小梁晶状体眼压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小梁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补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微商